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建筑 >

中国古镇建筑

时间:2009-12-18 10: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在中国乡村中有许许多多的镇子,实际是县城以下的居民集中点。封建社会时期叫镇,再小一点的叫村子,如明代一个小城即是一个镇城,从其规划来看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例。
  村子、镇子,也有的地方叫屯子、寨子,其实是相同的,惟独不同之点即是大小之分,家户多少之别。最大的镇叫屯子,例如沈阳一带有姚千户屯,一屯之中有上千户人家,一般的镇子也有七八百户到一千户左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村子与镇子的规模越大。村和镇与一般县城的式样差不多,在当时也进行过简单规划,以方形为主,圆形为辅,南北东西四个面。有的镇子有城墙,有的用土墙,还有的用土围子,或柳树条编织的界墙,这与当地生产水平有关系。到山西、陕西一带的大镇子,不仅有城墙,而且是砖墙,有城门、城楼、炮台、角楼等等,与一个县级的城相差不是太多。
  一座城镇往往是县城的缩影,城墙、城楼、角楼(个别的城镇还有戏楼与钟楼、鼓楼),以及大街小巷、商店寺院庙宇等公共建筑。一般平民只能在小巷里居住。城内有进入镇城的主要城门,不做城门的就做一个高大的阁,代表城楼。下部城门通行人、马和车子;上部即为阁,阁者楼也。阁中供奉文昌帝君或土地爷,到山西省各个地方,当一进村门时,都有一个高大的阁,名之曰“村头高阁君”,实际是村门。那个主阁就是全镇的代表,是全镇的中心建筑。在大镇里还建有文庙、火神庙、关公庙、土地庙、东泰山庙等等。镇子里的房屋用砖瓦土木混合结构建造,有的质量相当高,有的百余年来不损坏。特别是村镇里的庙宇,人们更不惜金钱来建设。以吉林法特哈门镇为例,也是清代柳条边墙的一个门,它是边墙终点的一个门,满语叫“巴颜额佛罗边门”。全镇三个大庙,一是永宁寺,二是武圣宫,三是马神庙,一道教、一佛寺,一神庙。镇中心有一条河,水入镇中,还建了一座大石桥,每一、三、五日在桥的附近以及桥上为集市,农民来卖杂物,把农民货物集中在此。粮米市、鱼市、菜市,应有尽有,非常热闹!这是一般北方的大镇子的状况。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