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视野 > 信息资讯 >

他山之石——国外城市群如何“大而不臃”

时间:2014-06-06 20:0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田野

 

巴黎鸟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北穿过大凯旋门的城市中轴线
 

    ——京津冀一体化系列报道之国外借鉴篇

    提起东京、首尔、巴黎这些大都市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大”——虽然庞大,却不显得“臃肿”。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作为中心城市,它们拥有规划较为完备的“首都圈”。这些周边城市或地区,与中心城市形成了“都市圈”,不仅疏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缓解了交通压力,还与中心城市在功能上形成互补,有效缓解了首都“肥大症”。

    国外城市群如何为核心城市减负

    周边省市与北京协调发展、为首都减轻负担,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其实,国外著名的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如东京都市圈和首尔都市圈,在分散城市功能、为首都“减负”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通常所谓“首都圈”是指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这“一都三县”,狭义上的东京则仅指中心城区的23个区,所谓“首都功能的分散”主要是指从这23个区向外分散。由于城市功能过去主要集中在中心区,东京也曾面临交通拥堵常态化的问题,通勤过程甚至被称为“通勤地狱”。

    为此,东京先后建立了7个“副都心”,有效分散了城市的中心区功能。以著名的新宿副都心为例,这里自1965年开始建设,1991年东京都政府搬迁至此。为了将人口和产业进一步从东京中心区域分散到周围的卫星城市,日本还建设了位于东京都邻县的“横滨21世纪未来港”、幕张、埼玉等三大“新都心”。这些新都心利用原来的工厂旧址或者填海造地搞开发,吸引了不少大企业总部入驻。值得一提的是,“埼玉新都心”分担了东京的部分行政功能。经过十年建设,2000年2月,位于东京的办公机构开始向这里搬迁。进驻这里的行政部门包括法务省、厚生劳动省、防卫省等几乎所有中央省厅的关东地区派驻机构。

    除此之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日本还在东京等城市圈的郊外大力建设新城。首都圈的多摩新城、港北新城、千叶新城等都是代表案例。日本还向地方转移国立研究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建设“筑波科学城”。

    东京分散首都功能主要是在内部建设“七大副都心”,在外部建设“三大新都心”以及建设新城和筑波科学城等措施来实现的。而在韩国,也有类似的举措。

    二战之后,韩国将城市经济发展重心放在了首都首尔,使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这不但相对制约了其他地区的发展,人口过度集中、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也令首尔不堪重负。

    为解决首都地区人口与产业过度集中的问题,同时带动首都周边区域的均衡发展,在1982年,韩国政府就颁布了《首都圈整备规划法》,对首都圈地区进行合理规划。该法规也对韩国首都圈的范围作了界定,包括首尔特别市、仁川广域市和京畿道地区。密度限制圈主要涉及首尔全市,通过强制性措施限制首尔市人口过密。对工厂、大学等人口集中诱发设施的新、扩建进行总量控制,对一定规模以上的大型建筑物征收拥塞费。位于首尔市南北的京畿道地区和仁川市被划分为成长管理圈,作为缓冲区来缓解首尔市人口过密发展对该域的影响,接受首尔转移出的人口和部分产业。自然保护区位于首尔市以东的京畿道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带以限制过度的城市开发。主要用于保护首都圈居民的用水源—汉江流域水系的水质和周边绿地。

    2005年12月,韩国政府再度制定《第三次首都圈整备规划(2006-2020)》。该规划将首都圈分为三种类型区域:成长管理圈、密度限制圈和自然保护圈。韩国首尔大学环境研究生院的柴凝认为,该规划把以首尔为中心的“单核”空间构造向“多核连接型”空间构造转化,分摊了首尔过度集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职能,增强了圈域内的中心城市据点,从而提高了首都圈的整体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韩国启用世宗市为行政中心城市,分摊首尔作为首都的行政职能。

    国外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和功能定位

    京津冀三地各自为政一直深受诟病。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刘元旭对此深有感触:“虽然说北京取消了经济中心,但是我感觉京津之间在经济总量方面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天津与河北的竞争更为激烈,包括沿海重化工产业的布局,产业同构化的情况都比较严重。”

   “从数据角度分析,东京的辐射作用是‘扩散’效应,它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增长;而北京在一定程度上对圈内其他城市产生了‘回流’效应,挤压了它们的发展空间。”北京大学博士雷潇雨这样论述东京与北京的发展路径。

    据记者了解,日本政府先后三次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使副中心和中心城区一起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中心区-副中心-周边新城-邻县中心”的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每个副都心的办公、购物、休闲、观光等功能一应俱全。以以著名的新宿副都心为例,这里自1965年开始建设,1991年东京都政府搬迁至此。如今,这里高楼林立、银行密集,集中了各种人群和文化,早已成为东京的重要交通枢纽,被称为“华尔街”的翻版,受到全世界的认可。位于东京都邻县的“横滨21世纪未来港”、幕张、埼玉等三大“新都心”,也利用原来的工厂旧址或者填海造地搞开发,吸引了不少大企业总部入驻。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以纽约为核心,由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和4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组成,历经几百年市场经济发育,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中央党校教授陈江生在《纽约都市圈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一文中写道,城市间分工协作是波士华城市群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纽约不仅为自己,而且为都市圈中的其他城市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从传媒到交通运输等重要的对外联系途径。华盛顿提供政治产品、政治庇护以及和政治政府相关的经济利益。波士顿主要为大家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技术、思想,其他中心城市更多侧重制造业。陈江生指出,如此的产业分工格局,一方面使各市专注于自己的强项与都市圈外的竞争者比试;另一方面各市互相支持,形成合力。

    在日美等国追求核心城市的“大”的同时,英国伦敦城市群追求的是小城镇的“小而精”——英国伦敦城市群是地域面积最小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英国人口开始大量向小城镇迁移,大中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迅速兴起。为进一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英国政府的行动很快得到公共事业单位的响应,高校等公共事业单位随后开始了迁移。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落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

    韩国政府多次进行综合规划,推动首尔都市圈建设。首尔都市圈规划的重点是将首都圈内的城市功能进行分流,并制定相关法规,引导部分首尔城市职能外移。据了解,位于首尔市南北的京畿道地区和仁川市被划分为成长管理圈,作为缓冲区来缓解首尔市人口过密发展对该域的影响,接受首尔转移出的人口和部分产业,并进行适当的产业开发和城市开发,使周边地区经济得到了发展。在城市功能进行分流过程中,政府对从首都迁移出去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税收杠杆刺激工业布局的调整。工业外迁以后,首尔的城市定位于集中发展更为专业化、创新性的金融、艺术、文化、科研等高端服务业。此外,韩国把行政部门迁移到世宗市是中央和地方均衡发展的象征,可将集中在首都地区的人口和各种城市功能分散到这里,同时把世宗发展为教育、文化、交通、福利的领先城市,有力带动落后地区发展。

    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所言,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布局、资源要素配置一定要差异化,不能看见什么来钱,就做什么。北京和天津要坚决向周边转移一批产业。不适合的产业一定要转移,不要觉得这一块有GDP,转移了就损失了。北京和天津的重型加工的零部件生产就应该转移。研发总装可以在大城市,但是零部件生产不应该在城市。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包括一些几十万头猪、几十万头牛的大型养殖场等,都不应该在城里。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大型的养殖场都不允许放置在城市里面。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