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专家 > 专家观点 >

2002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厦门)

时间:2009-12-19 13:1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于2002年12月7—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主题为“高速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划建设问题”,会议紧紧围绕当前的形势,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生态规划、工程规划、城市经营与管理、新技术应用、小城镇规划建设、住宅与社区规划十个方面为主题举办了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仇保兴副部长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选题。他指出,如何清醒地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切实防止并解决城镇化高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他要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职业组织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做好规划师的知识更新工作,提高全行业的素质和理论水平。
  本次年会共有10个大会报告,10个分会场59个专题报告,一个展览和一个专题论坛;此外还特邀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申委工程部副部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黄艳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场馆设施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晓江介绍了该院的一些最新规划项目;两个报告普遍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会议还组织了会议代表考察了厦门市城市规划建设。会议由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协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采取主会场与分会场、专题论坛、专题报告及规划展览相结合形式,2002年12月8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生态规划、工程规划、城市经营与管理、新技术应用、小城镇规划建设、住宅与社区规划十个专题分会场在福建省厦门市金鹰酒店和白鹭洲酒店会议室同时进行。
 一、 “城市总体规划”专题会场
  会场由厦门市规划局副局长马武定主持,共有周岚、段进、王蒙徽、俞滨洋、郭嵘、姜德志六位代表宣读了论文,近百人参与了讨论交流。
广州市规划局结合建设部近期出台的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他们提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两个核心内容是土地供应和基础设施安排;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中,应加强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在近期建设规划实施中,应实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预申请制度,完善规划基础信息库等。东南大学建筑系段进教授通过深圳和苏州两个规划的实践,介绍了他们对城市形态学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的应用所进行的探索。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俞滨洋局长的报告,阐述了哈尔滨市重塑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的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从确立优势产业、制订布局规划、构建项目库、保护和发展城市特色、繁荣地域城市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哈尔滨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的对策措施。南京市规划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谈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介绍了哈尔滨市域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青岛市规划局介绍了青岛港实施港口“重心西移”引发的城市规划思考。
二、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专题会场
会场由董鉴泓教授主持,桂琳、李和平、谭瑛、林传华、郭建琳宣读了论文。
  1、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桂琳的报告,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旧城建筑高度的控制进行了专题研究。为了保持旧城的历史风貌,将旧城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高度控制区,并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控制要求与规定。
  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李和平副教授的报告,提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与整治,要落实到对建筑的整治,他通过若干实例,介绍了一些因地制宜的不同的整治方法。
  3、东南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组谭瑛的报告题目是“寻找失去的街区活力——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题研究”。对该地区从社会生活、居民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寻求恢复社区的活力,为下一步制定保护整治规划作必要的前期研究。
  4、华南理工大学林传华的题目是“滨水地区的城市更新——广州白鹅潭、长堤地区为例”,其内容并未放在滨水地区景观方面,而是侧重于如何通过规划手段,房屋及土地置换,恢复和更新该地区的城市生活功能。
  5、华南理工大学郭建琳的报告介绍了桂林特有的自然风貌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城市特色。
  参加讨论的代表约200人,代表们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讨论涉及下面一些问题:1、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文化不能一体化。文化要多元化、地区化,先进文化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增强了对传统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在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要处理好居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处理好政府、开发商、居民诸方面的关系。3、对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大片拆毁传统古民居、拆真建假的现象予以批评。
三、 “区域规划” 专题会场
  会场由崔功豪教授主持,牛慧恩、郭新天、张正康、荣玥芳、胡智清、刘建军、孙世界做了主题发言。他们分别从战略规划、都市圈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管理以及城镇空间布局等角度对区域规划问题进行了讨论。综合起来,可以把区域规划专题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简单概括为一个“主要结论”和两个“基本问题”。
  一个“主要结论”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区域规划在我国变得非常必要且十分迫切;不仅在东部沿海和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如此,其它地区对区域规划也有客观需求,这当中不仅有来自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有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方面的要求。
  “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做好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目前,我国各部门、各地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空间层次上都在对区域规划的问题进行着探索,如国土(区域)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都市圈规划等,都是我国在区域规划方面已经和正在做的一些尝试。而区域规划到底应该怎么做,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讨论。
基本问题”之二是:区域规划应该由谁主持来做?这是区域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区域规划的地位、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并会给日后区域规划的法制化造成根本性障碍。目前,除了建设部主管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一些地方建设部门在做的都市圈和城市群规划等,国土资源部主持的国土规划,其重点和核心也是区域规划。同时,计划部门也准备把中长期发展计划落实到空间上,这也会与我们已经做的各类区域规划产生重叠。因此,建立我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区域规划实行统一协调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四、 “城市设计” 专题会场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朱子瑜首先就当前城市设计中的热点问题作了简要回顾,他认为继广场热之后,步行街、滨水空间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方兴未艾,本会场交流的一些设计案例也集中反映了这一点,专家学者通过各自的工作实践对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综合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大家还对城市设计工作从设计到实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尤其是就目前各城市比较热衷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从立项、编制任务书到方案评审、综合以及建设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这对于当前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控制尤为重要。
  此外,也有一些论文对于城市设计概念再次进行了认识探讨,对城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对于城市设计学科建设进行了一定思考,与会专家指出城市设计应加强国内外学科之间和组织之间的多方位的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会场共有卢济威、黄富厢、金广君、周日良、袁敬诚、吴松涛六位专家学者做了报告。  五、“城市生态规划” 专题会场
  会场由黄光宇教授主持,与会代表有100余人,黄光宇、高仁凤、曲少杰、洪铁城、毛志睿、陈波、何永宣读了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发言反映了当前城市生态规划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受到国内规划领域的深刻关注与思考,国际上城市生态研究与规划的动态被迅速介绍进来,成为国内规划界同仁在规划实践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借鉴。将生态学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已经从一般的学术探讨走向具体的规划建设实践。从总体上讲,这一领域虽然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一些问题已经成了共识。比如,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内容应该是:城市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怎样相协调、如何将自然生态要素纳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生态学原理的运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等,当前应着重关注城市生态结构、城市绿色体系、城市水系、城市灾害与环境安全、生态住区规划等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上改变目前规划设计领域蔑视自然规律的倾向,从城市建设的蓝图阶段就对城市生态优化与安全提供策略。同时,与会代表对规划设计领域有意或无意地对“生态”的滥用以及引起的不良后果表示了担忧。
六、 “工程规划” 专题会场
  会场由谢映霞主持,六位代表做了主题发言。
同济大学戴慎志教授等针对旧城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展设施种类、增加设施配置、完善管网型制、优化管线敷设、更新管道材料、扩大基础设施服务范围”等具体措施;并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提出南方、北方不同的布管原则;提出了“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扎实有效的建设管理机构,加强居民参与和监督”等积极的建议。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吴凤华教授等针对东北地区特有的泡沼地形,分析了泡沼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防洪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阐述了泡沼的改造利用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陕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代表研究了高压走廊的规划建设问题,提出电力规划要追求和现代生活相融合,工程技术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李红副总工程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认为目前排水专项规划主要存在着技术定位模糊,设计内容深浅、多寡不一,技术衔接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强调要加强排水规划与环境规划的技术衔接,加深加强排水系统方案论证的层次、深度和技术含量,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吴兆申教授还就规划、设计的不同层次阐述了城市用水量和污水量不同的预测、确定方法。济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代表也就城市水务管理进行了交流,认为应该尽快形成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利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七、 “城市经营与管理” 专题会场
  会场由学会常务理事赵知敬主持,共有六位代表发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宋家明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题论述了加入WTO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包括对规划设计市场、技术人才、规划管理、规划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并从完善法规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改革规划设计单位的经营机制以及建立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几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城市规划行业的应对策略。
  安徽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曹发义的发言进一步探讨了入世后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改革的问题,讨论了城市规划研究与编制单位的社会定位,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并从编制、设计和咨询相分离、规范设计市场、搞活专家咨询、严格研究与编制程序几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韩荡的发言围绕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展开,分析了城中村问题产生的根源、实质与出路,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参与性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深圳的具体实践,从协调政府、业主和改造单位三者利益关系入手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邹兵的发言讨论了深圳倍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法定图则。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剖析,指出了深圳法定图则制度运行4年多以来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提出了完善改进法定图则体系的思路。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龙岗分局冯现学的发言,介绍了深圳市龙岗区推行“送规划下乡”和完善村镇规划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包括构建村镇规划管理的完整体系,转变规划和管理的观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并重点介绍了推行顾问规划师制度,加强公众参与,开辟规划管理服务新渠道,密切规划与基层村镇村民联系方面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功经验。
烟台市规划局的张维功对“阳光规划”的概念、本质和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实践的层面上对我国实施“阳光规划”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从法制的层面上对“阳光规划”管理的反馈机制进行了探讨。
八、 “新技术应用”专题会场
  会场由蓝运超教授主持,黄晓春、邵润青、杨哲、胡庆钢、邹经宇五位代表宣读了论文,内容涉及数字城市,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问题和对策等三个主要方面。
  数字城市专题探讨的主要观点是:1、数字城市概念趋于一致。从技术角度讲,数字城市是智能化程度高,动态性强,网络联系方便的互动城市GIS,与GIS一样是模拟城市的现代化工具。从内涵角度讲,数字城市是城市空间实体、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数字动态描述或数字模型。2、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现代化或信息化极为重要。就目前的目标而言,规划成果展示、查寻、修改、数据统计等将为规划界带来极大影响和变化。人们可通过数字城市技术动态地观察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建筑形态、风格和色彩,方便、快速地了解城市的各种信息。3、数字城市的建立是相当复杂的过程,需统一规划和设计,按统一标准分步建立。
  三维虚拟现实及其应用专题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1、规划成果多维动态模拟,使人们能亲临其景的观察未来的城市;亦能让看不懂二维规划图件的非专业人员,尤其是广大公众形象地理解规划成果,更多参与规划活动。2、城市空间物体多维动态模拟包括局部、城市、区域模拟,随着模拟比例尺由大到小变化,空间物体的细节逐步被综合、概括和取舍。局部模拟时,能对房屋、道路、绿地、管线等物体进行详细的动态模拟;区域模拟时,一般仅模拟地形及其地面覆盖。3、不可见现象模拟指人们可感受而不可见的现象的模拟,宣读的论文中涉及到噪音、废气、热辐射等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现象的可视模拟。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专题研讨的问题包括:1、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权重问题。提出在指定因素的等级值时,对重要因素提高等级值来代替权重。从而避免因不同学科专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指定不同权重的问题。2、为适应数字城市发展需要,GIS需向网络化发展,至少应建立城域网GIS。3、目前,GIS在规划界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图形处理、属性标注、属性数据管理等方面,GIS的分析、辅助规划设计、空间模拟等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这是规划界应用GIS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进一步倡导和加强研究,提高应用水平,实行GIS 标准化设计和管理外,技术上也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研讨会还涉及到动态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储存、虚拟模拟等技术。
五篇论文反映出,在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规划界与国内其它行业在同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同等水平。技术研究可能不如GIS专业研究部门效果好、成效高;但应用研究却高于其它部门,尤其在结合城市规划要求进行空间模拟方面,规划界的研究更深入、更实用。
九、 “小城镇规划建设” 专题会场
  会场由王士兰教授主持,到会的代表约50人,胡厚国、王士兰、钱兆裕、彭震伟、晏群、马双全等专家、教授作了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指出,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小城镇建设发展摆到了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的战略举措的重要位置和高度,为此,必须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水平,应将“小城镇、大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小城镇、大发展”的规划理念。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彭震伟教授的报告以上海为例,论述了大都市地区小城镇除了具备一般小城镇的职能外,本身还具有独特的职能,并提出了基于大都市地区背景的小城镇规划对策。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胡厚国高级规划师的报告对目前我国县城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规模偏小、功能较弱和规划起点不高、建设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五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县城规划建设的基本对策。他强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因此必须明确县城规划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县城的作用和县城的规划建设发展。
十、 “住宅与社区规划”专题会场
  会场由学会常务理事陈材倜主持,4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有五位代表宣读了论文,这5篇论文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就住宅谈住宅,而是强调住宅问题中除了物质属性以外的社会、文化、精神属性,这为以后的住区研究,提出了值得关注的探讨空间。
  天津大学李绍燕在报告中,对旧住区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当前旧区改造的五个动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部分保留,部分新建”的旧城改造模式;并指出在小区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创建人际交往空间。
  天津大学陈天教授的报告,用大量实例介绍了小区景观设计中突出文化主题内涵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处理手法,指出当前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弊端;建议要加强民族和地方性特色的研究、功能和经济性的研究、住区生态研究和重视景观设计的适度性和可达性。
同济大学于一凡的报告提出了从社会学的视角加深住宅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的住宅社会学还是个薄弱的领域,住宅问题的社会属性并不亚于工程属性,社会因素对住宅建设发展的变化具有很大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王颖的报告,也是从住区的社会学内涵来讨论住区的设计问题。
  中国航空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马司安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也应该包括心理上的;住宅建设在创造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创造人们的心理环境。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