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理论研究 >

抢抓机遇转型发展 全力做大做强延吉

时间:2011-08-19 12: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权世荣

——关于吉林省延吉市“十二五”期间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对策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延吉市深入实施《长吉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以战略的眼光、前瞻性的研究理清“十二五”时期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对于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延吉市“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延吉市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不动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较快,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87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十五”期末增长1.8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6.44亿元,同比增长23.8%,比“十五”期末增长4.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58亿元,同比增长30.2%,比“十五”期末增长5.3倍。
    二是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2.0:43.6:54.4。农业稳步发展,总产值达到6.69亿元,同比增长4.8%,比“十五”期末增长1.57倍;工业实现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1.27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十五”期末增长2.5倍;第三产业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0.15亿元,同比增长18.3%,比“十五”期末增长2倍。
    三是产业集聚加速,开发开放实现新成效。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32%,比“十五”期末增长6倍;新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京纺织等一批企业相继入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延吉热电厂等一批亿元、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到位资金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59%,比“十五”期末增长18倍。
    四是创新能力提升,生态建设实现新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行列,全市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实现省级以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10项。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下降20%,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5%,森林覆盖率达到83%。城市综合环评名列全国前茅。
    五是城市建设加强,发展环境实现新优化。累计投入55亿余元,组织实施了“暖房子”等一批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城市西出口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两河”治理等一批水利设施工程;帽儿山综合治理等一批绿化美化工程,进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以“一山、两河、三城、八区、百巷、万民”为特色的国际化城市框架正在形成。
    延吉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显现。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从延吉市工业发展情况看,当前,困扰延吉市加快发展的难题主要还是总量不大、后劲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总量小、创新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工业受市场价格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二是经济结构不优。全市二产发展过慢,二产对三产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关联度小,第三产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区域中心城市和劳务经济的带动,而且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较少,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是“瓶颈”制约明显。一方面是对外通道不畅的“瓶颈”。受地理位置、周边国际环境及我州开边通海进程等因素影响,虽然延吉市是边疆近海城市,但由于没有出海口,交通不畅,使物流运输半径变大,运输成本增加,制约了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经济发展外向度不高。另一方面是资金不足的“瓶颈”。主要是受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实力和政府财力影响,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是工作理念有待更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抓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三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并举的发展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延吉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延吉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机遇方面: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更易于向国家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从省内看,省委、省政府正在加紧筹划“长吉图开放带动合作区”,延吉作为开发开放前沿必将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延边州内看,州委、州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延龙图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举全州之力支持延吉率先发展、做大做强;从自身看,延吉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积蓄了加快发展的能量,而且目前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较为浓厚。所有这些,都为延吉实现大转变、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平台。在挑战方面:目前,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将引发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格局变化,将给延吉市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当前,延吉市尚处在工业化中期初始发展阶段,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弱,经验不足,在经济转型中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与矛盾会暴露得更加突出。所有这些,都将可能在一定时期影响延吉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延吉市“十二五”时期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一)总体要求。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为主题,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投资拉动结构优化,以项目带动要素集聚,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扩大经济总量,推动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78%;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1:47.1:5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45%以上;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全市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2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三)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延吉市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扩总量、转方式。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把扩大经济总量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在抓总量中促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延吉特色的扩总量与转方式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在集聚发展中扩总量、转方式。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城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统筹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的动力。要通过抓好人口集聚平台建设,促进异地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通过抓好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
    ——坚持在创新发展中扩总量、转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既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管理和人才,又要大力支持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增强经济竞争力。要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步伐,逐步推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在内生发展中扩总量、转方式。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要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举措,消除制约转变发展方式的不利条件,建立完善的有利于扩总量、转方式的环境,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
    ——坚持在绿色发展中扩总量、转方式。绿色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迫切要求。要加强产业规划,严格准入制度,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要深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积极探索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新办法,加快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坚持在和谐发展中扩总量、转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全面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通过采取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以及提高教育、卫生、住房保障水平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使扩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需求结构、需求增长中持续快速发展。


    四、延吉市“十二五”时期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扩大经济总量与加快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做大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努力做到以发展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层次促转变。坚持做特做精第一产业、做大做实第二产业、做强做优第三产业战略,形成一批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大产业,着力构建开放协调、高效低耗、动态优化、具有领先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导向,进一步做强食品(烟草)、医药、旅游等支柱产业;壮大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优势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能源、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十二五”期末,食品医药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20%、32%、15%、17%、23%。
   (二)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扩充经济总量促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切实发挥投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抓手和先导作用,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在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多上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项目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滚动实施三大工程:即“040后劲工程”,每年推进40个以上重点工业项目;“050基础工程”,每年抓好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环保、旅游、城市等方面50个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50储备工程”,每年储备250个以上后续项目。加强改进投资管理,健全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改善投资结构,加大重点项目建设,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5.58亿元,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末,经济规模GDP达到522.22亿元,年均增长20%。
   (三)加快工业集约发展,推动产业集聚促转变。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推动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变。坚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强做精优势产业,围绕食品(烟草)、医药、能源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扶持成长性中小企业。按照产业发展特点、趋势,以延吉国家高新区和新兴工业集中区为引擎,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产业聚集度,坚持特色、集群式发展模式,提高全市工业整体规模和水平。“十二五”期末,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3.6亿元,年均增长20%;新兴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全市中小企业达到8300户,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5%。
   (四)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消费拉动促转变。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鼓励支持服务领域业态创新,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与工农业生产密切关联的服务外包、金融、会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关系民生的餐饮、音乐、图书、健身、心理咨询、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推动服务业向集群、特色、现代方向转变。“十二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7.24亿元,年均增长17.3%。
   (五)提升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发展促转变。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稳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向均衡协调转变。加快中心镇规划建设,整合各镇资源,改善投资、就业和居住环境,鼓励人口和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加强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全市4个镇、54个行政村村路硬化率达到100%,争取在依兰、小营、三道湾三个镇达到户户通水泥路,并实现城乡公交运营一体化。全面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86元,农业人口转化为市民6000人,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突出创新驱动促转变。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依靠高新技术、创新技术来促进经济优化增长、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开展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培育省级名牌产品25个,每年申报地理标志保护品种1个,知识产权名牌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每万人中拥有大学毕业生800人以上。
   (七)加强开放与域外合作,稳步扩大外需促转变。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与对外开放战略相结合,形成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努力提高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步伐,引进成熟的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扩大外贸出口,促进更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断加大境外投资,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劳务合作业务;加强域外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的合作,加强同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家的经贸往来。“十二五”期末,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34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进出口企业50家以上,利用外资2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八)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生态保护促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增长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能耗监管,以财政资金支持重大节能工程和重点示范项目、高效节能产品开发。“十二五”期末,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减少6%,空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90%,把延吉建设成为吉林省东部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中国规划网长春8月1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