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访谈 > 高层访谈 >

人民网访谈:襄阳市长别必雄谈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时间:2014-03-12 18:02来源:人民网 作者:为之


    主持人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阳市市长别必雄作客人民网,就襄阳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等话题,与广大网友交流。别市长,请您先和网友打个招呼。 [09:01]

    别必雄

    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互动。谢谢! [09:01]

    主持人

    一提起襄阳,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和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镇守襄阳的故事。在我们展开话题之前,先请别市长简要介绍一下襄阳的情况。 [09:01]

    别必雄

    襄阳是湖北省的副中心城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处在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结合部中心地带,是武汉、郑州、西安、重庆之间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全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597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147万。现辖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襄城、樊城、襄州3个城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鱼梁洲经济开发区。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汉晋以来,代为重镇”,历代为州、郡、府、道、路治所,是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之源、汉水文化核心区和古城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历史上孕育和生活过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如春秋时期吴国相国伍子胥,战国时期大文学家宋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三国时期大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佛教领袖释道安,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唐诗名流王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唐代名相张柬之,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等。诸葛亮曾在这里隐居躬耕十年,谋划《隆中对》,定“三分天下”。《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境内现有古隆中、古襄阳城、米公祠、习家池等名胜古迹700余处。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江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自古以来就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墙,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襄阳被誉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生态良好,风光秀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而过,流经襄阳195公里,其水质是我国内陆河流最好的,常年保持在二类标准。金庸先生赞誉襄阳“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江。 [09:04]

    主持人

    据我们了解,湖北省正在实施“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这几年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在中部地区同类城市中影响越来越大。请别市长介绍一下这个方面的情况。 [09:04]

    别必雄

    感谢人民网和广大网友对襄阳的关注!这几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围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强力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对襄阳的发展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寄予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在支点大局中找位置,奋力在跨越发展大势中求突破,勇担历史使命,持续改革创新,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体现为“三个明显”: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继2008年突破1000亿元后,2011年、2012年又相继迈上2000亿元、2500亿元台阶,2013年达到281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9.4%提高到1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08年的29.89亿元快速增加到3013年的191.5亿元,五年增长了5.63倍。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5%;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1%;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三是城市影响力明显提升。这几年,我们着力加强城市功能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城市能级不断提升,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襄阳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等68项国家改革创新的试点示范。《福布斯》杂志连续多次把襄阳列为“中国大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百名商业城市”,全球著名的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把襄阳评为“中国新兴城市50强”,目前已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襄阳。 [09:07]

    主持人

    别市长,通过您的介绍,广大网友对襄阳加深了了解,我们对襄阳这几年的发展成就也深受鼓舞。你们提出,要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请别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背景。 [09:08]

    别必雄

    城市发展战略,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梦想,引领着一个城市的未来。我们提出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时代方位,对襄阳城市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的战略谋划。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大局中的责任担当。襄阳作为湖北西北地区的重镇,历来在湖北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早在2003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以武汉为主中心、襄阳和宜昌为两个副中心的“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以武汉为龙头的鄂东、以襄阳为龙头的鄂西北、以宜昌为龙头的鄂西南“大三角”发展格局。2005年,省委、省政府围绕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提出了“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将襄阳列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四大核心城市之一。2011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襄阳召开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确立了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四个襄阳”战略定位;同年8月,中央、省委对襄阳的领导体制作出重大调整,由省委常委兼任襄阳市委书记,实行“省官治市”。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简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进一步为襄阳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10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决定》,首次提出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将“两圈一带”战略丰富拓展为“两圈两带”战略,要求襄阳在汉江生态经济带中担当龙头,发挥战略引擎作用。湖北省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丰富,对襄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去年底召开了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提出了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战略构想,把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具体化,响应湖北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体现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大局中的责任担当。二是基于复兴襄阳“中心城市梦”的历史使命。襄阳自古以来多次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中心,曾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都会之一。唐代元和年间,襄阳是全国四个人口达10万户以上的州治所之一;襄阳中古时代800多年的繁华,“犹先秦之邯郸、明清之秦淮”。28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镌刻着先辈们创造过的辉煌,启迪和激励着后一代人生生不息地劳动和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襄阳人不懈奋斗,不断把襄阳的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抓住国家“三线”建设机遇,到七十年代以“现代化的觉悟”引进大批人才,从八十年代服务东风建设襄阳基地、推进 “军转民”,到九十年代实施“小城镇、大战略”,襄阳从一个传统农业地区逐步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变。由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曾经创造过的辉煌,襄阳人民和历届的襄阳领导者都始终怀有一种“中心城市”的情结和梦想。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实现襄阳复兴,重铸历史辉煌,体现了襄阳人民孜孜以求的夙愿和雄心,是一代又一代襄阳人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三是基于在更高层级上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深入发展,以加快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城市群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大都市区、大都市圈成为当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以单个城市平面扩张为主的城市化阶段已经过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已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省正在积极推动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纳入其中,实现一体化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汉江流域是周边四个国家级经济区之间的“塌陷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还缺乏一个能级高、辐射带动力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正因为如此,这个地方也是培育区域中心城市的重点区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抢抓历史性机遇,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坐标,对接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聚集资源、人才和市场,着力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以更好地引领、带动这片区域城市群的发展。 [09:14]

    主持人

    能不能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要靠实力说话。请问别市长,你们襄阳究竟有多大的“底气”? [09:14]

    别必雄

    是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不是自封的,要靠实力说话。我们提出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这个“底气”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襄阳是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经济实力首位度最高的城市。从2013年的统计指标看,汉江流域鄂、豫、陕3个省中的9个地级市、1个林区、3个省直管市地区生产总值总计1.29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计5630.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713.1亿元。其中,襄阳市分别为2814亿元、1372.7亿元、191.5亿元,占比分别达21.9%、24.4%、26.9%,均居流域内同类城市首位。第二,襄阳在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区位和交通条件具有比较优势。襄阳是我国内陆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和物流枢纽,是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重要节点、全国铁路运输重要枢纽之一,目前有三条铁路和四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襄阳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西安、城都、海口、杭州等13条航线;拥有全省唯一的具有海关监管功能的铁路口岸和出口配送型监管仓库,华中地区唯一的具有进口保税和出口配送功能的保税物流仓库。未来,随着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郑渝客专、西武高铁(武襄十城际铁路)、襄北铁路编组站改扩建、麻竹高速等境内6条高速公路、汉江航运体系建设,以及襄阳机场改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陆续实施,襄阳在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将显著提升。第三,襄阳在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具有相对发达的产业基础。襄阳既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中国织造名城,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谷城)、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等,现已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含纺织服装)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其中,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制造、物流的产业链,集聚了日本日产、美国德纳、美国康明斯、法国标致—雪铁龙等一批知名跨国公司和汽车品牌,建有亚洲一流的汽车试验场和检测中心,“天籁”、“天翼”、“楼兰”、“御风”已经实现量产,英菲尼迪预计今年将正式下线。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聚集了30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和关键零部件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达4700多亿元,其中汽车和农产品加工两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分别达1500多亿元、1600多亿元。第四,襄阳在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具有相对较强的资源集聚能力。从发展平台看,襄阳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国家级开发区最多的城市。从创新能力看,襄阳目前已有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2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个校地企共建研究院(中心)、1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博士后产业基地,以及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90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6%以上。从营商环境看,这几年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现代市场集聚区、城市商圈等,产业配套环境明显改善;按照“全国领先、全省一流、事项最少、流程最优、收费最低”的目标,持续简政放权、深化政府管理创新,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由2011年的475项精减到145项,政务服务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们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财政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城市功能看,这几年,中心城区实施了一大批基础性、支撑性城市功能项目和市政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了东津大桥、卧龙大桥、唐白河大桥、胜利街立交桥等,实现内环线全线贯通,襄阳由“江岸时代”迈入了“环线时代”,形成了“一心四城”的空间形态,城市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实施了一批城市“两改”(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旧城更新迈出重大步伐,城市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高起点规划建设230平方公里的东津新区,7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三纵五横”骨干路网基本形成,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十大公共工程建设、高端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全面展开,一个新的城市板块正在加快形成。总体来看,襄阳面临的发展机遇很好,有不少有利条件。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用好各种有利条件,保持思想定力、战略定力、工作定力,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就一定能够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有足够的“底气”。 [09:19]

    主持人

    别市长,看来你们对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底气”十足啊!那么,在您的心目中,要把襄阳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或者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09:19]

    别必雄

    关于这个问题,我市的市委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生态一流、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使襄阳成为汉江流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金融、商贸、物流等多中心聚集体,成为能够引领和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龙头城市。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经济中心。经济转型发展走在区域前列,形成强力支撑区域经济中心的产业规模、辐射功能、结构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到2016年经济总量力争突破5000亿元,占湖北省的六分之一左右,占汉江流域的25%左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部城市“第一方阵”。第二,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都市襄阳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走在区域前列,中心城区形成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规模。城市功能配置不断完善,建设品质大幅提升,山水园林城市魅力彰显,城市能级全面提高,区域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地。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富有成效,文化创造力、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上创造区域示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五,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着力建设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普通享有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法治城市创建走在区域前列,成为全国法治城市。第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区域最富发展活力的城市。改革创新走在区域前列,成为汉江流域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成全国创业型城市,成为区域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之城。 [09:22]

    主持人

    刚才,别市长为我们描绘了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美好愿景,可谓志向远大、蓝图宏伟。那么,请问别市长,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去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09:22]

    别必雄

    我们深知,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的是潜心静气、凝神聚力,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抢抓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改革统领,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四化”同步,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民生优先,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增进人民福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一)以做大总量、提升层次增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力产业是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硬支撑,是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核心。我们将按照“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做大总量,着力培育和壮大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通过实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巩固提升汽车产业龙头地位,推动食品、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品牌培育、链条延伸、业态创新,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等优势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特色新兴产业,力争到2016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产业向千亿级迈进。二是实施骨干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实施百家龙头骨干企业成长工程、百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星火工程、百家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深入实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五年内培育20家产值过100亿元、50家过50亿元、200家过10亿元、1000家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三是实施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五年内,主城区以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为龙头,规划新建100平方公里产业新区;各县市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产业新区。力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尽快步入全国“第一方阵”,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经开区和5个县市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09:35]

    别必雄

    第二,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一是以商圈建设引领城市商业业态升级,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商家、一线品牌、先进业态;二是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动电商产业突破性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电商产业基地;三是以发展专业物流为重点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四是以建设“襄阳云谷”带动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一批云计算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云服务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五是以“一城两文化”(襄阳古城、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引领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襄阳古城、古隆中、岘山、鱼梁州等文化旅游景区。第三,加快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二是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湖北省实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机遇,加强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小农水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高产创建,巩固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三是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整合全市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着力打造“中国有机谷”、现代农业示范区、都市农业示范区、中国民生林产业示范区;深入推进“两清、两减、两治”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二)以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增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按照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全域推进城镇化,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特色镇、新型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都市襄阳城镇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五轴放射”的空间结构。“一体”就是中心城区与南漳、宜城一体化发展,构成都市核心板块;“两翼”就是东部以枣阳为核心,西部以老河口、谷城城市组群为核心,构成都市襄阳的两个副中心;“五轴放射”就是以交通轴线为纽带,形成中心城区与县市五条城镇带。中心城区按照近期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远期387平方公里、380万人口的规模,形成“一心四城”的空间结构,规划建设19个功能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承载有力的中心城市发展新格局。同时,依托襄阳位居汉水中游的区位优势,对外与汉江流域城市联合互动,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城市群,带动汉江流域城镇带建设,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09:35]

    别必雄

    一是坚持双核带动,着力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加快推进东津新区建设,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功能、产业承载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把东津新区打造成为区域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创意,以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商业等中心,成为支撑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新的功能区和中心。加快推进城市“两改两迁”,力争3—5年内将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成,将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的工业企业和专业市场转迁完毕。二是坚持基础先行,着力推进城市功能开发。实施中心城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构建空间结构科学、规模结构有序、功能结构合理、网络结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工程,构建中心城区“两轴三环九放射”骨干路网体系,全面建成境内6条高速公路,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提等升级,大力推进“武襄十”城际铁路、郑渝客专、北煤南运铁路专线等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汉江襄阳新港,加快推进襄阳“无水港”建设,把襄阳机场改造升级为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性龙头机场。实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一批热电联产、路口电站、煤化工等重大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辐射、服务和带动能力。三是坚持文化传承,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名城。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将襄阳优秀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镇规划,着力培育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实施襄阳古城修复工程,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会馆的保护与改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着力培育生态园林景观,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清水入城和汉江岸线、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工程,加大城市山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公园、游园、植物园建设和绿地改造升级。 [09:35]

    别必雄

    四是坚持整镇推进,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全域规划、镇村联动、统筹推进特色镇、新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强化产业支撑。整镇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切入点,引进市场主体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创新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和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完善城乡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实施绿色示范乡村工程,打造一批高标准绿色示范村;加强古村落原始风貌的保护,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三)以传承历史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增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牢固树立“文化立市”战略,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抓手,塑造以“精进致远、包容大气、创新创造、法治诚信、勤勉务实”为内核的城市精神,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精心培育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把襄阳打造成为以历史文化为标志、处处散发浓郁文化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为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充分彰显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明之城,打造成为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文化发展高地,打造成为以文化创造为追求、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四)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必须打好“生态牌”,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09:37]

    别必雄

    第一,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展“绿满襄阳”行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河流、水库生态修复和水系连通。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汉江水资源保护机制,确保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在现有水平。第二,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扎实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推动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大力推广使用各类新能源汽车。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区域性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供地率、地耗率、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率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挂钩机制,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矿产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水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环保后督查等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09:37]

    别必雄

   (五)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增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示范带动力在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过程中,我们将坚持靠改革增动力、靠机制生活力、向创新要空间,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进行探索实践。第一,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实行市场主体登记一表制申报、先照后证,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稳步推进“区园办(镇)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文化、医药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第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和国家放开的垄断行业,实施“个转企”和领军私营企业培育工程,促进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三项试点”为契机,探索建设用地新机制。加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价格评估体系,明确有偿使用方式和收益分配比例;依托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平台。第四,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组建民营银行、地方法人银行,支持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壮大金融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直接债务融资、保险融资,设立小微企业集合信托(私募)债权基金,实现县(市)区债务融资工具运用全覆盖,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产业,探索设立油脂交易所、城市矿产交易所、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等特色产权交易市场;着力优化金融环境,实施企业信用提升工程,规范民间金融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第五,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对接国际先进理念 [09:37]

    别必雄

    和规则,着力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引进沿海加工贸易产业链,着力建设和培育出口基地;着力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推进“无水港”建设。使襄阳成为区域对外开放高地,成为服务汉江流域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 [09:38]

    主持人

    据我们了解,湖北省正在积极推动将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本次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了议案。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纳入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流域各城市来讲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你们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就有了重大战略依托。请别市长谈一谈,在国家层面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意义何在? [09:38]

    别必雄

    汉江又称汉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河淮汉”,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汉江流域介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历史上是西部高原通向中部盆地和东部平原的五大走廊之一,是长江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近千公里南北区间内仅有的一条东西向经济走廊,综合开发利用流域内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对于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09:38]

    别必雄

    第一,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汉江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西结合部重要的生态走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有效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第二,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汉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汉中盆地、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是著名的“粮仓”,有襄阳和南阳2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10个全国产粮大县,粮食总产量463.4亿斤,占全国的3.85%,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汉江流域重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汉江流域东北对接中原经济区,西北接壤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联动武汉城市圈,西南通达成渝经济区,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增强长江、京广—京哈、陇海—兰新、包昆等国家发展轴的联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合理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第四,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向纵深拓展。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两横三纵”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重要“一横”,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带。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历史上就是一条贯通东西的“黄金水道”,通过建设现代航运体系,实现汉江与长江航运无缝对接,带动陕南、豫西南、鄂西北、鄂中等地区加快发展、融合发展,拓展长江经济带的腹地范围。通过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有利于发挥流域内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为长江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09:39]

    主持人

    请问别市长,您对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有哪些具体建议? [09:39]

    别必雄

    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是跨区域的发展战略,需要流域内各地区加强合作、协同推进,更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谋划、强力支持。第一,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建设。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编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指导流域综合开发。同时,将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正在编制的《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 [09:42]

    别必雄

    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是跨区域的发展战略,需要流域内各地区加强合作、协同推进,更应从国家层面统筹谋划、强力支持。第一,将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建设。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编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指导流域综合开发。同时,将汉江生态经济带纳入正在编制的《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 [09:42]

    主持人

    以上就是本期访谈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再见! [09:43]

    别必雄

    感谢各位网友,再见! [09:43]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