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生活 >

难忘三门峡

时间:2017-06-15 07:4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建国

      迷人景色属盛夏,雄浑壮观三门峡。到过三门峡的人,就会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让你陶醉在一个风景旖旎的世界……
 


毋慧芳(左)与刘燕妮(右)在一起
 

    畅游三门峡,三门峡魅力无限。三门峡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刘燕妮说:“三门峡之美:美在纯洁,美在色彩,美在壮观,美在历史、美在文化。”
  

 


天鹅展翅
 

    美在纯洁。早春二月,或白雪皑皑,或冰雪消融,纯洁的白天鹅会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美丽的天鹅湖把三门峡这座城市映衬的青春靓丽,好像回到童话世界。 

    美在色彩。五六月份,尤其是五月份,三门峡的自然景色和特色博览会上各国不同颜色的人们,还有他们各自展出各式各样、颜色各异的商品,立马织就成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五彩缤纷的水彩画。除中国客商外,他们是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
 


横渡母亲河
 


三门峡黄河大坝
 

    美在壮观。黄河在三门峡市全长120公里,形成了水势浩渺的壮观景象,其中以黄河大坝景致最为壮观。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最大坝高106;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最大坝高24。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由于三门峡大坝的缘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莫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0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延绵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游人在这里荡舟扬帆,船行柳梢,胜似江南。而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气势。
    美在历史。三门峡历史悠久,三门峡市有块分陕石界碑。现在的陕西位于三门峡分陕石以西,古时候的陕西是这样得名的。20世纪50年代,中央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考古发现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其中,1990年发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发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门峡地区数千年文化的积累和结晶,为虢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内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掀起了研究虢国文化的热潮。2000年,李家窑遗址被证实为虢国都邑上阳城的所在地,不仅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给虢国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国文化研究达到了高潮。
 


函谷关前看演出
 

    美在文化。东周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著就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教的基础,其影响渗透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道德经》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军事、养生、伦理、艺术等方面。《道德经》自问世后,研究者甚多。80年代后,国内外又兴起一股"老子热",外国人称老子的《道德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西方除《圣经》之外,《道德经》译本最多,影响最大。

    紫气东来、白马非马、唇亡齿寒、完璧归赵、秦赵会盟、假虞伐虢、美人计等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大禹、张仪、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杜甫、韩愈、司马光、上官仪、上官婉儿等历史人物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墨迹和诗篇。
 


地坑院里学秧歌
 

    多少年来,三门峡的虢国文化、仰韶文化、函谷关文化、地坑院文化等,引来无数游人赞叹,三门峡是人们参观、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毋慧芳接受采访
 

    谈及三门峡的未来,三门峡市旅游局局长毋慧芳说:“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基本思路是“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开发、大企业牵引、差异化竞争、品牌化运营”,重点是围绕全域旅游,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和全区域管理’的要求,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使三门峡真正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核心城市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的集散中心。”

    三门峡,一个令人向往、令人难忘的地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