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规划风水 >

北京城风水内涵揭秘

时间:2010-05-25 16:54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引言:北京,这是中国历史的落脚点和归宿;北京,这是华夏文化的北端地带,“一墙之外,逼近大虏”,她背靠着南部广阔的汉文化区域,北视着北狄,西拒西戎,东抗东夷;北京,她是华夏文明的出击站,从这里,中华文明走向全国;北京,又是华夏文明的凝聚场,将全国各地的精英文化汇聚于此,并碰撞汇融。


    北京城风水内涵揭秘(一)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中央集权”——在天子脚下,富贵贫贱,十二字就把偌大的北京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概括得滴水不漏,天机决断。
    中国历史上帝王的定都从秦始皇的咸阳,到隋唐的西安,大宋的开封,唯独北京,从元朝的元中都开始至明朝清朝、民国到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千年的巍然不动瞩目于世界,屹立于东方,堪称奇迹。
    历代帝王莫不顺应天命勤勉执政,按四时祭奠天地,祷福祈运!即使到了毛泽东一代,虽然文化大革命横扫全国,破除四旧,强硬开创一代文化新风,但是毛氏本身却仍然逃脱不出“8341”所框定的宿命。
    当年作为高岗的老师,毛泽东的私人国策顾问,署理军国机宜却不漏声色于外的大儒:赵润生先生,已经仙去,他他的嫡外孙——李建军先生却自幼秉承家学渊源,遍览诸子百家,八十年代便以特殊身份再次入侍中南海,扈从国家首要,并在八九年调整国旗高度与围基格局,在法国戴高乐机场倒塌之后,又再次受命将同一设计者的作品:国家大剧院以大家手笔,融合中央祭天概念,再一次对天安门中央的风水格局进行调整和提升,意在化害为利,辅助国运。     .    周易为源,儒道佛同属一家;德仁宽厚,天地人共为一体。
    风水,这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涵盖和包容了周易以及儒道佛精义,至用于平民百姓乃至帝王将相的中华民族大文化,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变革,一朝又一朝的风云之后,即使在今天,仍然以从容的崭新的恒久不变的自然哲学理念和宽容大度的人文文化姿态生活在我们中间。
    历史不曾抛却,想必均还记得——被冠以功高盖世,却又成千古罪人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却独独留存了《周易》和各类占卜之书。可见,为人们对于天命的敬畏与自然的顺承。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中央集权”—— 西部的方位为金,白虎代表权力,通俗的说法就是:权贵。武则天从西宫兴,清孝庄皇太后曾经为西永福宫庄妃,慈禧更为西宫太后,似乎中央之土生金而泻己之气,西部之金生水又克中央之土。所以,历史上每每西宫得宠,中宫受制。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天下之事,莫不都是冥冥中注定,轮回往复。历史多少奇人,从周文王的《周易》,三国诸葛亮的《马前课》,唐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宋邵康节的《梅花诗》,明朝刘伯温的《烧饼歌》,至于民间流传的什么《烧饼歌》,《烧饼歌》,《烧饼歌》等等,将中国传统的风水玄学的发展推进到了极致。
    玄学,作为一种破译时间和空间交叉信息的密码的神秘智慧,不但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给历朝历代的执政者提供了神秘而又奇准的预言,更给国家的机运大事提供了可靠的襄理和发展走势方向。作为一种超前的超意识的神秘智慧我不但深有体会而且深深感受到了其奇妙万状却言说不出的自然天意。作为帝都的京城,以整个中国大局之重要,其定都,来历,发展,变迁和诸多与之相关的历史传奇和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更充满了神秘色彩。 .      自古以来,中国即为华夏之夷,泱泱大国,为世界所瞩目。可以说,从古到今,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中国的焦点在北京,北京的焦点在紫禁城的中央中枢机构——皇宫内廷!杀伐决断,天机运算,宫廷帷幄,国策政变,莫不震惊天下,椽笔史书。
    北京,西周时便是燕国都城,当时名曰蓟;十六国时,前燕亦定都于此,称蓟城;辽建为陪都(首都以外的副都),称燕京。金国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正式迁都于此,称中都。而元、明、清三朝皆建都于此,元称大都,明和清通称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为首都,称北京市,属中央直辖。自金代算起,北京建都历史长达850余年。先后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称。
    滔滔历史,浩浩长河,北京城纵横千年,令人叹为观止,更乃国家民族的命脉,引人入胜,徜徉其间,不能已已。
    而北京城的来历,中国的中央机枢的根本发源却是大家熟在嘴边,却不知所以然的京西门头沟“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词语似乎诠释力度不足,接着就有:先有潭柘寺五百年,后有北京城。且不说潭柘寺坐北朝南,九峰怀抱,所形成的“九龙戏珠”之绝佳风水格局,潭柘寺奇特之处,更在于成于帝王,作为皇家寺庙,其发展,来历,故事却无不与历史上那些千古风采的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武则天、忽必烈的妙严公主、明神宗的李太后,清代慈禧太后的凤在上,龙在下更是将她作为女性执掌政权,一览天下的巾帼风采渲染得淋漓尽致。潭柘寺的庙宇共999间,可以说潭柘寺就是故宫的缩影,或者应该说:故宫的本质格局一宫一殿的方位格式都来源于潭柘寺所敬承的天机,地理、人气。紫禁城位于紫气东来之处,潭柘寺则在京西坐镇华夏,为天下苍生的稳定、生产化育起着天定不动的机宜。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之谚语。潭柘寺在晋代名叫嘉福寺,唐代时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曰“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亦有房999间半,俨然便为故宫之缩影,民间盛传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便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      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形式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众星,散布其间,方圆数里,景点众多。


    北京城风水内涵揭秘(二)


    北京有北京的优势。历朝都有自己的北京优势论。金元明清定都北京都是依据了各自的北京优势说。
    金人认定,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是看中了北京的地理环境。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确独特,它为中原北方门户,有人讲它是中国的“龙眼”所在。它面平陆,负重山,南通江淮,北连溯漠,可称得上是“财货骈集,天险地利”,实为汴(开封)、洛(洛阳)、关中(西安)、江左(南京一带)皆不及也。
    元代在辽金的基础上建立大都,这是蒙古贵族认识到北京位于东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进可以扼控全国(事实也是如此,从北京南进的军事、政治行动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蒙古铁骑的南下,燕王朱棣的南下,清兵的南下,袁世凯的南下等等),退可以依托故地漠北,卷起首饰,骑上马,一溜烟就会遁入故地,这是以地利人和的建都原则为依据的。
    明代建都北京,在老北京人的传说中是件有神秘色彩的事,徐达在刘伯温的授意下以射箭定都的传说,仿佛说明北京之成为首都是很偶然的。其实,明代迁都北京,有极为充分的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个人情感的原因。它是中国文明从西向东迁移变动的结果。
    明开国定都南京,赖以推动全国,是符合明代人定都原则的,但蒙古势力返回并峙持于漠北,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如不全力守卫边疆,可能出现北宋第二。北京的地缘位置属交通要冲,占住北京,就挟制了西北到东北、北方到南方的四条关口(这是四条生命线),北京城外有太行山、军都山、燕山,地势高峻,明代人认为“以燕京而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形胜甲天下,层山带河,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的远见卓识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迁北京。皇太极的迁都北京是要占据这个关口从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1644年8月20日开始,清朝大迁都,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
    三百多年以后,当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决定把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选定北京,这里边有着太多的理由和依据。而且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见微知著的远见卓识,对新中国首都的选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全国的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所考虑定都的历史背景。毛泽东熟悉中国的历史,熟悉北京的历史,从历史的作用来看,定都北京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北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的现实背景。 .     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这场革命取得了胜利,人民和人民领袖自然忘不了革命的发祥地。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进北平城,由涿县乘火车到北平清华园。火车经过北平城墙时,毛泽东看了看窗外萧条的景象,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来过北平吗?我来过,整整三十年了!那时,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我到处奔波,在路上连裤子都被人偷走了,吃了不少苦,现在三十一年后还旧国,真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哟!”是的,正是北京的革命传统带来了历史的天翻地覆。这里出现过戊戌变法,在黑漆漆的封建旧制度的天空中划过一道亮光;这里发生过反帝反封建的滦州起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产生于此,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土壤也存在于此。在北京定都,是革命发展的合理结果。
    当然,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反人民的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既反映出毛泽东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笔者加一句,此举恐怕也是极为相信天数命运的毛泽东考虑了南北鼎力之时,毛氏欲南下灭蒋,一统中国,所以借《周易》之“水火既济”而“火水未济”之原因,其用意之深刻,恐怕又是情理之中,史家用笔之外罢?)。
    从政治上考虑定都北平,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大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日程表。对彻底推翻国民党政府后,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明确阐述:“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不同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国家政权,所以,在国都选择上不能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作为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一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过谈话,谈话中透露出毛泽东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
    毛泽东对徐向前讲:“如果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
    徐向前答道:“恐怕不太容易。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带了以我的名义写给他的信,进太原找老阎。结果他不但不听劝,反而不顾师生情谊,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给杀了,可见他顽固得很。” 


    北京城风水内涵揭秘(三)


   《天下舆图总考》云:“天下之山三大干,北干起自昆仑阗颜至白登西,一枝为壶口、太岳,南析城,历恒山、钟燕山,转天寿,尽于碣石、海堧。”从《天下舆图总考》可以得知北干龙起源于昆仑山,终止于天寿山,所以天寿山为龙脉万里而来的聚结之处。北京城就位于北干龙之上,而天寿山是北干龙的正结,即北京城的龙脉镇山(玄武山)。
    那么就是说北京城的龙脉起自昆仑山,经太行山从西南走东北山脊,蜿蜒逶迤的太行山山脉自南向北奔腾而来;浩浩荡荡的燕山山脉,重峦叠嶂,自西向东排列。天下最长的龙脉就是北干龙,它的龙脉发自昆仑山的中脉,延绵数千里至于阗,历经浩瀚的大海,出夷入歙,又经万余里,到达燕然山处,又向东行数百里至天寿山,好像“万马自天奔腾而来”,龙脉便凝结于天寿山。于是,天寿山成了北京皇城的龙脉。
    中国人讲究一脉相承,故宫的龙脉起自昆仑山,昆仑山接连天上的元气,就似气上通天,那故宫就具有了天上的元气。元气是宇宙生命之源,它是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有了元气就有生气,那么北京城即故宫就会充满生气,成为万代永固的基业。在明清时代诸多的典籍中,许多学者都在论证北京城即故宫的山脉的走向与昆仑山相连,实际上就是在论证中国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和所形成的宇宙哲学思想:气是万物之源,亦是万物之本。
    确定了国都气上通天,有了充沛的元气后,就要把元气纳入一个天地阴阳交汇的中心点——即风水所言之穴中。这股元气所藏之地,实际上就是山脉所栖止之处,就是从万里而来的山脉潜入地下之处,山脉被当作了龙脉,那么山脉所潜之处自然就是龙穴了。元气被留在国都之中心处,国都则生气永驻。穴是天地、山川、阴阳交汇之处,万物化生之根,气是风水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气所凝结之处便是穴,明朝缪希雍《葬经翼》定名为:“夫山止气聚,名之曰穴。”是说山脉止住之地,就是气的凝聚之处即穴,而山能通气,是指山止之处则气聚成穴。气聚之处为穴的说法,最早源于托名为汉代青乌子所著的《青乌先生葬经》中所提出的“穴暖而生万物”之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青乌子所说的“穴”,有两层含义:一是内气萌生之处,所说的内气也就是生气,有了生气,穴才会温暖,才能生成万物,这是穴的本质;二是外气成形,所谓“外气成形”,就是说山川的走向和起伏,为气所凝结,山川是穴的“外气”,只有内外相乘,风水才能自成。“内气是本,外气是形”,所以外气在定穴位的时候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龙以脉为主,穴以向为贵”,是在讲外在的山川走向,是构成主从、朝揖、拱卫秩序的主要因素,它决定着穴位的尊贵。古人常常在水的环绕处求穴,是因为穴是为了藏住生气的,而生气有时随山脉而潜伏于地下,有时又会随水脉而流动于地表,若遇到风吹,则生气会有荡散之患。寻找穴,就是寻找生气,穴是为了给人用的,无论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所以只有在吉祥地理中才可以把生气留住,吉祥的地理必须要有完备的山川,左右环抱如城廓,人们才能够修造陵墓或建筑城市,让穴中的生气永远为人所用。北京城就建在三座城垣相套的形式中,即宫殿、皇城、内城,宫殿位于全城的中心,它被皇城、内城高大的城垣团团围住,因为穴就在宫殿内,高大的城垣,一层又一层,穴藏在其中,再也不会荡散了。
    穴位是阴阳融凝即孕育生命之处,是阴阳二气相交会的一个场所。阴阳二气原出自太极即一元混沌的气体中,古人认为,万物的萌生,完全得之于阴阳二气的产生。有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天地,有了天地,才有了四季,才化生万物。其公式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交通”、“阴阳交会”产生了生气,而所容纳生气之处就是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