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从规划控制引导职住平衡

时间:2016-03-05 09:3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罗伟

    深圳的交通拥堵有着与国内外大中城市的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才能找到科学的治理之策。

    在采访中,深圳多位交通专家都认为,除了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供给不足问题,深圳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二线关历史问题,一是城市开发体量大且高度集中,带来越来越显著的职住分离。这也是近年来深圳形成几大拥堵片区的根本原因。

    记者了解到,贯彻市委市政府“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要求,我市将从规划控制引导职住平衡、加快轨道建设与公交优先减轻路面压力、改造提升拥堵节点挖掘道路潜力、降低高峰期小汽车使用强度、强化交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整治交通拥堵。

    围绕“多中心”结构优化交通网络规划

    据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介绍,根据“十二五”期间建成用地统计,全市74%的新增商业办公建筑(面积1280万平方米)集聚在福田中心区、南山中心及科技园片区以及前海自贸片区,76%的新增住宅建筑(面积6480万平方米)分布在宝安、龙华、龙岗等外围地区。这种就业和居住用地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使得2015年跨二线交通需求是5年前的近2倍;

    同时,中心城区新增岗位高度集中于福田中心、高新园、华强北等片区,这些片区高峰小时对外集散客流达到每平方公里3万-7万人次,区内交通设施及周边干道都难以快速集散客流。

    未来这种职住分离态势仍将持续,根据已批新建及更新项目,全市60%新增商业办公建筑集聚在中心城区,新增75%住宅建筑位于原特区外,预计2020年跨二线交通需求继续增长90%,同时,科技园、华强北等主要拥堵片区高峰时段对外集散客流量仍将增长40%以上。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市将构建“三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其中多中心指的是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福田-罗湖、前海两个城市主中心,龙岗中心等5个城市副中心及航空城等8个城市组团中心。市交委规划处表示,规划、交通部门将围绕这种“多中心”结构,在规划控制、政策引导方面促进职住平衡。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平衡好就业和居住用地分布,协调好交通与城市建设时序,是从源头缓解交通问题产生的重要措施。出台、实施《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确保交通影响评价与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同步开展;另一方面,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最新变化,开展新一轮轨道网、干线路网规划修编,强化跨二线轴向和重点发展片区的支撑。

    点、线、面结合逐个改造拥堵片区

    面对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既有节点、走廊和片区的改造挖潜,是在短时间内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维持交通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

    去年我市拆除了二线关口设施,并于年底全面启动了二线关交通综合改善,预计今年9月份全部完工。届时,改造、提升后的各个二线关将实现更好的通过性,瓶颈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二线关交通改善是我市集中治理拥堵节点、拥堵片区的一个代表性工程。针对目前深圳市存在大量由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快速化改造未完成、节点转向能力不足、片区交通集散设施能力不足等导致的节点、路段和片区拥堵,市交委提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与各相关部门与辖区政府联合行动,通过扩容分流路段交通、新建复合通道、增强立交节点转换功能、优化交通组织管理等手段,挖掘道路潜力,提高各个交通瓶颈点的通行效率。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治堵工程还有罗湖地区主要干道交通拥堵改善工程、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科技园片区综合治理、深圳湾口岸交通改善、东部旅游景区交通提升等多个工程项目。针对全市常态化拥堵的20条骨干道路和27个片区,交通部门也在进行一一研究,出台解决方案,尽快实施改造治理。

    此外,借鉴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经验,通过滚动推动年度中小规模的改善来挖掘道路节点潜力,包括改善公交换乘设施、改造更新路面、拓宽路段、渠化路口、调整交通组织等。目前我市已完成深南路沿线节点改造、笋岗皇岗路口“借道左转”、新洲红荔路口潮汐车道等工程,取得明显效果。今后将计划每年微创改造50-100个拥堵节点。

    研究提高收费减少小汽车使用

    通过合理引导市民理性购买和使用小汽车,提高停车收费和收取拥堵费,是目前不少国际大都市减低城区拥堵的通行做法。我市已实施小汽车增量调控、外地车高峰限行等措施,有效抑制了小汽车过快增长,但供需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对外干道、高强开发片区及旅游景区小汽车使用强度仍然偏高,道路及停车压力较大。市交委提出,我市在加快轨道建设、优化公交服务的同时,还将进一步调节小汽车使用。

    今后调节思路包括:首先,降低高峰期小汽车使用强度,试行中心区对外干道设置高乘载收费车道(HOT)或合乘车道(HOV)。并择机实施扩大外地车限行范围方案。其次,降低重点片区小汽车使用强度,严格控制重点片区停车总量;研究重点片区高峰限号、低排区收费措施;提高机场、车站、码头、口岸、旅游景点等配套停车场停车收费政府定价标准。最后,建立小汽车增量额度计划的动态调节机制,制定车辆额度配置计划,实施机动车额度分类管理,适时调整配额,抑制小汽车保有量过快增长。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