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市要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挖掘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搞城市建设、把城市规模做大,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全会指出,我市要立足省会实际,坚持“四化同步”,深入研究解决产业怎么发展、人往哪儿去、钱从哪儿来、城市怎么建、城市怎么管等重大问题,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努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省会主城出品位 打造以“一河两岸三组团”为核心、区域次中心城市为承接、“大县城”为依托,小市镇和发达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布局。 经过三年大变样和三年上水平,省会的载体功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会提出,明年要以“出品位”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主城区改造提升,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省会都市圈规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使城市规划由扩张性向优化空间结构转变。 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明确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主城区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和高度,严格审批新的开工项目。条件不成熟的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项目不能启动;新的项目要从严把关,成熟一个、审批一个。除必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一般不再实施大拆大建。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探索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的新形式,原则上所有的征收项目都要由市区两级政府为主体。要实施土地一、二级市场完全分离的开发模式,让土地的价值通过二级市场的公开竞争得到充分释放。对于新的违法项目要坚决予以拆除,绝不姑息。 进一步深化对标天津活动,持续开展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对影响观瞻的道路、建筑进行规范清理,并逐步由主街主路向次干道和小街小巷延伸。要高标准推进新客站以及旧火车站、省文化中心等重点片区建设,打造省会的新地标。要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下放管理权限,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改革,大力提高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时时有人管理、处处干净有序。 古城保护见成效 正定古城是石家庄的文脉所在。做好正定古城保护工作,对于增加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大省省会意义重大。 有关专家指出,对于正定古城的保护要秉持正确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正定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之成为省会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全会指出,正定古城保护将纳入省会城市总体格局中统筹考虑,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做好古城保护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全面启动南城墙修缮、角楼修复等十大工程。正确处理古城文物保护和风貌恢复的关系,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修旧如旧、“延年益寿”;又要加快古城风貌恢复步伐,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使古城保护工作在保证品位、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量快,力争早日恢复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成为华北平原的文化明珠、旅游名城、经济强县。 新区建设出形象 推进省会向北跨河发展,实施城市建设重心的转移,把正定新区建设作为省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我市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发展空间狭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全会指出,我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省会向北跨河发展,实施城市建设重心的转移,把正定新区建设作为省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古城保护统筹谋划、同步推进。重点完成13条市政道路建设,实现起步区主次干道路网成型,全面推进电、气、热、水、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首批机关单位入驻条件。同时,启动中心湖公园和内环水系工程,加快推进会展中心、奥体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实施大规模投入,确保明年底主次干道路网成型,市政公用设施基本配套,生态景观初步展现,项目开发呈现高潮,使新区建设尽快出形象。 县城建设上水平 以提升县城规划设计水平为龙头,实行拆建并举,继续推进县城扩容升级、基础设施提档、载体功能完善和管理水平提升。 县城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省委确定的“四大攻坚战”之一。今年,我市启动了大规模的县城拆迁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水平在全省仍比较落后。全会要求,我们要一鼓作气、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强力推进县城建设上水平。 全会指出,作为省会城市的县委书记、县长一定要有志气,不把县城搞出个样子不罢休。要以提升县城规划设计水平为龙头,实行拆建并举,继续推进县城扩容升级、基础设施提档、载体功能完善、管理水平提升,坚决打好县城建设翻身仗,推动县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县城建设中,要注意文化的传承,珍惜古城、古街、古宅、古树,保护城镇独特的历史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还要扎扎实实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9个市镇求突破 把新市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四化同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和抓手,着力破解资金、土地制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首批确定了周边9个新市镇为重点建设区域,这些区域将作为主城区与组团县(市)之间产城融合的先行区和过渡带。全会指出,新市镇发展要统筹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这个区域的老百姓有稳定的工作、安定的居所、健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实现平稳、有序、高质量的城镇化。明年,9个新市镇的控制性详规要全部完成,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启动,其它工作也要同步推进,争取三年该区域全部实现城镇化。 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人往哪去的问题。全会提出,我市将建立完善以稳定住所和稳定就业为条件的户口登记制度,有序开放市区户口,全面放开县城和城镇户口,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全覆盖,让有能力、有意愿在城镇创业的人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基础设施上台阶 加快推进以交通、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全会指出,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重要支撑。要加快推进以交通、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着力优化市区道路交通,启动南二环东西延、新胜利大街等重点工程。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省会轨道交通建设,争取让省会人民早日坐上地铁。 同时,把城市供热当做一件大事来抓,扎实推进省会供热提质升级三年计划的实施,满足城市建设对供热的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科学谋划和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确保2015年以前实现县县通高速,拉近主城区与各县城的距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电网建设,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