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优美、建筑风格雅致、卫生面貌整洁,还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这样宜居宜业小镇将在我省出现。昨从全省住建工作会议获悉,我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力争3到5年,在全省规划建设50个国家及省级特色小(城)镇。 看齐3A级景区标准 突出实体经济而非地产开发 特色小镇规划区域面积有明确界限。《意见》规定,特色小镇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要坚持“精而美”。 特色小镇要按国家3A级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湖北省旅游名镇标准建设。此外,还支持建设具有游览观光功能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商贸文化区、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等。 特色小镇会否“脱实向虚”?《意见》要求,必须突出实体经济投资,而不是单纯搞房地产开发。新建的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左右(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 此外,特色小镇要在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作用 每个小镇主攻一个特色产业 特色小镇不仅要环境优美,更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意见》提出,特色小镇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基础,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要充分发挥我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作用,为特色小镇导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 以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发展,重点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体育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兼顾香菇、茶叶、小龙虾、酒类、纺织鞋服等传统特色产业。 各地可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培育成支撑小镇未来发展的大产业。 建设特色小镇,钱从哪里来?《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每个特色小镇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地方政府则重点做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等工作。 土地资金均有优惠政策 特色小镇“宽进严定” 为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意见》提出了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多项政策保障措施。 今年起,我省将单列下达每个特色小镇500亩增减挂钩指标。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利用现有房屋和存量建设用地,兴办文化创意、科研、“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对纳入省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5年内,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部分,前3年由征收地政府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特色小镇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优先享受省级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补助或扶持政策。 特色小镇的创建,坚持“宽进严定”原则,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考核验收。达到标准、考核合格、通过验收的特色小镇,将继续兑现扶持政策。对连续2年未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特色小镇,则实行退出机制,下一年度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文旅城镇联盟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王鑫、董承孝、李拥君 秘书处干事:樊效、汪志民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8611757489、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