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大多数是市场机制企业主体。那么,政府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引导和规划好特色小镇的发展?
浙江省总结出了“四个抓”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告诉记者,“抓路径框架,明确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抓协调落实,出台支持有力的扶持政策;抓比学赶超,形成加快建设的竞争平台;抓机制创新,探索市场导向的推进机制。政府发挥引导功能,破旧去僵,提供 活 而 新 的特供的制度。”
翁建荣表示,“特色小镇建设,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很重要,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研判与分析基础上,不能急功冒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一步就是抓好路径框架。同时,研究创建导则、统计监测指标、旅游景区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研究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路径和验收程序等关键内容,并建立一支特色小镇创建队伍。”
在扶持政策方面,浙江省建立了省领导联系特色小镇制度,为小镇问诊把脉,每半年向省领导做一次书面的专题汇报,借领导之力为小镇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扶持的关键是 活 而 新 ,不要因循守旧。”翁建荣说,“比如,政策兑现方式新,凭实绩论赏,把扶持政策从事先给予变为有条件的事后结算。比如奖励制度明、奖罚分明。对完成年度目标的,给予用地、税收等奖励,对于不完成年度目标的,加倍倒扣用地指标。再比如,重奖高质小镇,对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土地、产业基金设立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并在政府管理层面实施年度动态调整制,给予各种优先改革试点权,实现过程管理活,创新活力足。”
特色小镇的发展本身就是优质竞争的过程。翁建荣介绍,“具体来说,形成交流平台,一季一次召开 比学赶超 现场会,一季一次举办特色小镇 镇长 论坛;形成数字擂台,开展一季一次主要投资数据通报,开展总投资、特色产业投资、非国有投资等竞赛;形成示范平台,公布了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名单,省经信委、省文化厅等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并公布了各自行业标杆小镇,树立标杆典型。”
浙江省在抓机制创新中,始终坚持探索市场导向的推进机制。“以质量为导向,建立了创建制的建设路径。不追求数量,也不搞数量限制,不追求区域平衡、产业平衡,以质量和内涵作为特色小镇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行退出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了审批服务创新。各个部门当好 店小二 ,为小镇提供贴心的、精准的服务,把企业到部门找人办事变成部门到小镇等企业办事。”翁建荣举例道,“特色小镇里都设有 小镇客厅 ,专门为小镇服务,将政府的服务功能搬到小镇里面,企业和创业者们不用再往返城区跑土地审批、区域环评、文物勘探,政府一次性服务到位。”
专项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民间资本、银行信贷……目前,浙江省的特色小镇资金来源灵活,建设主体灵活,根本在于以市场运作为导向,建立了开放建设机制。“特色小镇正成为浙江省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的新引擎。”翁建荣告诉记者一组数据,1~9月,78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6.7亿元,镇均9.8亿元;其中有36个、占46.2%的小镇投资已超10亿元,有4个小镇已完成投资超20亿元;税收增长超20%,信息类、金融类小镇税收增长尤其快,特色小镇新经济的力量开始显现。
编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其成功的经验也对我市未来发展特色小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探索古城西安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连续五期推出的系列专题报道,着重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思想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也将深刻改变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为新常态下的西安发展开创新动力、新引擎。 记者 付垚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文旅城镇联盟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王鑫、董承孝、李拥君
秘书处干事:樊效、汪志民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8611757489、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