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广场下穿隧道通车后,卫星广场的交通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 赵滨 摄 长春“两横三纵”快速路通车后,带给市民出行的畅通、快捷是有目共睹的。 居安思危。据了解,长春主城区机动车量到年底将达到80万辆,日均增长300辆。而据交通管理部门的测算,依据长春市区路网密度推算,最大理论承载能力为120万辆机动车。面对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两横三纵”快速路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畅通与高效?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明年将有进一步的动作,包括:将拓宽改造皓月大路、西湖大路;启动建设吉林大路、南湖大路、河东路等延长线工程。除此之外,未来3至5年,新民广场将建下穿通道,连接延安大街与新民大街,再加上人民大街节点下穿,地铁1、2号线等地下建设,这些地下建设将成为城建主旋律。 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后,少不了精细化管理。在这次长春市两会上,对未来长春交通该如何管理,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记者踏查 新民广场、景阳广场、南湖广场 早晚高峰桥上通桥下堵 “两横三纵”快速路通车后,长春城区整体交通得到了缓解。但在一些节点上,拥堵还是“老大难”问题。例如,西部快速路前进大街、宽平大路高架通车后,前进大街、宽平大路以及周边区域交通压力会明显减小。但是南湖广场、延安大街早晚高峰车流量仍然很大。 据一位执勤交警说,延安大街是典型的“潮汐式”通行:早高峰,车流由南湖广场向新民广场集中释放;晚高峰,由新民广场向南湖广场集中释放。根据交警部门统计,高峰时段交通流量超过1300辆/小时。虽然高架桥通车后,一些路段得到缓解,但延安大街目前交通拥堵情况仍很严重。 不仅如此,通过实地踏查,景阳广场也存在早晚高峰滞留严重,可上了高架桥后就畅通无阻的情况。 另外,在记者的实地踏查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像卫星路快速路,在硅谷大街方向下桥后,驶出不到300米就是一处信号灯;像普阳街快速路景阳广场口下桥后,200多米就是景阳广场……如果车辆集中,遇到红灯或者滞留,会导致匝道上也存在拥堵。这样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对长远缺少考虑? 部门回应 延安大街、繁荣路明年改造升级 “不用担心,未来几年,长春将逐渐完善快速路体系。高架桥上下桥口采用快进慢出的设计原则。延安大街方向车流增大,直接影响新民广场的交通。破解的根本办法就是解决新民广场下穿的问题。”长春市交警部门相关人士直言,虽然二环路快速路建设会大大缓解交通状况,但随着市区机动车数量增加,几年后,拥堵现象恐还会发生,所以要打通城区内一些交通节点。 对此,长春市建委相关部门给予认同。“除了二环快速路,二环内一些重要节点,包括新民广场下穿等规划,长春早有准备。只是在选择适当阶段实施。”长春市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考虑到交通等客观情况,暂不能全部实施。延安大街就是如此,“延安大街大修今年开春儿就被列入施工计划,但那时快速路未通车,如封闭施工,交通压力太大。”长春市建委相关部门人士介绍,明年将对延安大街、繁荣路进行改造升级;拓宽改造皓月大路、西湖大路;启动建设吉林大路、南湖大路、河东路等延长线。 “下穿”项目将是城建主旋律 在长春市建委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召开的相关会议上透露,长春市将全力推进绕城高速以内“一环、两横、三纵”为核心的快速路体系建设,改造建设城市主干路及重要交通节点,进行大规模道路维护改造,力争在未来3至5年内逐步建立起立体化交通格局。 “两横三纵”快速路明年将进行精细化完善改造,正式投入运行。未来几年,地铁1、2号线等地下建设将是城建主旋律。其中包括,新民广场、自由大路、南湖广场等下穿工程,长春早已有规划,也会适时启动。 “平面交通已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从长远来看,路桥的建设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分不开,如不建立体交通,现在的道路容量很难承载。”长春市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卫星广场下穿隧道部分通车后,卫星广场的交通明显改善,这是最好的例子。” 人民大街上不会建高架桥 该负责人还透露,为解决交通滞留问题,交警部门曾提出“改造主要节点路口”的建议:实现西安大路下穿人民广场连接长春大街,延安大街下穿新民广场连接新民大街,开运街下穿宽平大路,前进大街下穿卫星路,南湖大路下穿南湖广场,东环城路下穿长吉铁路口,飞跃路下穿京哈铁路桥。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启动。 据介绍,长春除上述设计规划外,还有多个有关路桥的规划方案,但具体落地尚需时间。“毕竟都不是小工程,一旦启动,很多事宜都要考虑。”长春规划部门人士说,自由大路计划从自由大桥下穿至动植物公园门前,使之成为准快速路,成为去往洋浦大街、龙嘉国际机场的直通道。此外,人民大街上不会建高架桥,既不符合整体形象,也不具备条件。 业内声音 交通规划至少要前瞻20年 “一座城市搞交通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北京市道桥工程建设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梁健说,他是长春人,曾在长春工程学院进修多年,并参与过西解放立交桥的设计施工。 梁健表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一线和二线城市纷纷开工建设立交桥时,长春没有建设。其实,立交桥对于城市的交通缓解作用不可小视,例如目前长春的西解放立交桥、光复路高架桥以及西安大路与青年路的横跨桥,如果没有这些立交桥,交通的拥堵情况可想而知。“如果考虑城市环境的总体和谐,立交桥可以适当建设,但目前的数量肯定太少。”他建议,长春对于新城区的建设,一定要参考老城区现状,提前谋划考虑。城市交通规划至少要前瞻20年,否则,很容易给城市带来二次交通拥堵的烦恼。 另外,还要借鉴外地的一些经验,其实北京、上海也建了高架桥、快速路,但有些并不成功,是堵到份儿了,才想起该再建路桥了。“在城市规划,项目建设,应该有超前意识。而且要有统一意识,不是某个单位或个人就能决策的。”梁建说。 代表建议 提升管理效率 “快速路通车、市区内一些节点改造完成后,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来统一调度长春的交通。”长春市人大代表、吉林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忠仁建议,从细节入手改善交通设施现状。他说,路口红绿灯周期的设置、路口车道渠化与标线的施划、公交停靠站点及港湾的选址、交通指示牌的设立等交通设施的建设,要按交通系统工程的思路协调统一考虑,精益求精认真规划设计和施工。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逐步实施交通诱导、指挥的智能化管理。 同时,建议实行管理一体化,即由建设部门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统一建设,交通部门对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规划、建设的统一使城市道路网进一步合理,交通监控、管理、指挥和交通灾害处置进一步迅速有效。在此基础上,可以以城市快速路网为格局,分区域对板块内部的交通流进行网络智能化管理。在此之上全市几大板块由市一级智能管理系统统一调度,由此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还可以学习北京、上海等地的信号灯智能化控制,根据流量变化情况自动控制交通灯,自动延长车流较多方向的通车时间。 对于陈忠仁的建议,长春交警部门表示肯定,并表示,待快速路全部释放交通后,将实现智能管理。这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将于明年8月末投入使用,预计总投资3亿元。 本报记者 邢程 ■相关新闻 明年长春市快速路 增人行过街天桥20座 本报讯(记者 刘中全)“在快速路上开车,一个红绿灯都没有,不但速度快、节省时间,心情也舒畅不少。”昨日,记者乘车在快速路上体验时,司机师傅发出这样的感慨。 “目前,除亚泰大街跨京哈铁路双塔斜拉桥、东荣大路互通立交桥东西向主线外,‘两横三纵’快速路全线主线桥梁及地面道路已实现简易通车。”长春市建管中心常务副主任龙庆宽说,明年“两横三纵”快速路将实施续建工程,重点完成亚泰大街跨京哈铁路双塔斜拉桥、东荣大路互通立交桥以及部分匝道建设,实施沿线园林绿化、方砖步道、绿色出行专用道、停车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配套工程建设。方砖步道实现铺装全覆盖,与沿线居民、商户、商家实现无缝对接,建设人行盲道、地坪段每500米左右设一座人行过街天桥、高架桥下辅路设置调头转向车道等。上述工程力争明年8月末完成收尾工作,届时长春市将新增道路资源219万平方米,快速路将跨越路口200余处,包含上下行匝道25对、人行过街天桥20座,主线通行时速可达60至80公里。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