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的新内涵。按照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的总目标,以城市居住者、外来旅游旅行者、创新创业者三维视角审视城市、建设城市,进一步完善“宜居、宜游、宜创” 的城市功能,推动“就业、创业、置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城市对市民的凝聚力、对创新创业者的吸引力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形神兼备建“三宜” ——访城市规划设计顾问、新加坡城市总规划设计师刘太格 作为市政府城市规划设计顾问和扬州人的老朋友,“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不仅对扬州城市定位、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也为我们打造“三宜”城市给出了很多点睛之笔。 水是城市的好友,宜居要做水文章 刘太格多次提到一句话:扬州有湖、江、河,有铁路、车站、机场,还有港口,是一个生态系统非常丰富的城市。 如何带动城市发展?刘太格建议,有益于健康的事情“必须要做”,有益于提升修养的事情“鼓励去做”,特殊专长的事情“各尽所能”。 “扬州是一座水城,尤其以广陵新城、江广融合地带为美。”刘太格认为,扬州要重做“水城文章”。水是城市的好友,在做规划时要遵守合理的程序,在土地、岸线使用上平衡好民众与工港区的分配。不同区位要有不同设计手法,尽量多保留“天然生活岸线”。 技术艺术交融,建形神兼备之城 “一座精彩的城市必定是形神兼备的。”刘太格认为,城市的外表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舞台,骨子里则是一部生活的机器。建设世界名城,打造“三宜”城市,必须形神兼备,城市的领导者既要有审美观、价值观和判断力,更要有高明的工作法和技术能力。 仅靠工作法与技术,只能将城市做成机器,丧失了人性化;偏重艺术与修养,能塑造出形象,但未必有可持续发展性。 规划“大合唱”,“独唱”出特色 “扬州一定是一座名城。”刘太格认为,扬州的先天“基因”非常好,城市的领导者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用崇尚科学、敬畏历史、尊重人性的三个理念做好城市规划。扬州打造“三宜”城市,首先就是规划,城市规划就如同大合唱,只有合唱整齐划一,独唱才会更加突出,特色也才会更加彰显。
留住文化之根 ——访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 作为一名扬州人,阮仪三对扬州充满感情。阮仪三说,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保护,留住城市之根非常重要。古城保护是为了延续城市的文化,是让古城“延年益寿”,而不是让古城“返老还童”。这方面,欧洲的做法值得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许多城市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但其在经济大发展时,许多被破坏的古城都恢复了原貌。 “保护城市遗产,不能狭隘理解。”阮仪三说,一些地方将保护城市遗产过度片面理解为发展旅游资源,出现过度接纳游客以及盲目造“古”、搬“古”现象,这是不可取的。保护城市遗产确实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但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留住城市记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遵循整体性、原真性、可读性、永续性原则。
“三宜”定位正当时 ——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 扬州,如何打造“三宜”城市?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为我们展现了一张路径图。 打造“三宜”城市正当时 张颢瀚说,扬州跨江融合发展起码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提升融合的平台和基础,包括交通体系和信息体系;二要扩大融合的产业空间,抓住上海辐射半径加大的机遇;三要深化融合的产业层次,做好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互补、产业分工和合作。在机遇面前,扬州应该也必须打造全国特有的“宜居、宜游、宜创”兼备的城市。 特色发展路径 “凭什么让人家来,来了又不想走?”张颢瀚提出,“宜居、宜游、宜创”就是扬州的特色发展路径。“宜居”是指适合居住,尤其是吸引高端人才居住;“宜游”是指适合游玩,这也是所有世界名城的核心指标;“宜创”是指具有适合创业和创新的条件。扬州“宜居”是没有问题的,目前,扬州也正在为“宜游”创造更优良条件。 “宜创”是重要课题 下一步,如何让扬州城更加“宜创”,将是扬州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张颢瀚认为,世界上符合“三宜”的城市很少。“有的地方适合创业却不‘宜游’,有的地方‘宜游’却不‘宜居’。而扬州有很好的‘宜游’、‘宜居’基础,只要有积极的吸引人才计划,有可能会成为首个实现‘三宜’的国内城市。” 张颢瀚认为,降低创业门槛,积极引进人才,打造“宜创”的环境,在跨江融合过程中,扬州将掌握“智力”的主动权。 本报记者对话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宜”城市如何建 宜居应无“淹涝之虞” 市城建局局长杨正福:按照“三宜”城市的建设目标,下一步,城建部门在推进道路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将把打造不淹不涝城市作为工作重点。2011年起,我市已先后对32处积水路段实施了改造。今年计划实施的15个积水路段整治进展顺利,结合今年5月 2日和6月25日两次强降雨期间市区的积水情况,经过实地查勘,又排出了一批即将实施的“不淹不涝”城市建设项目,在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再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力争明年完成扬州城区范围内积水点的整治和河道整治、防洪排涝闸站翻建改造等“不淹不涝”城市建设任务,市区排涝设施基本达标。 丰富扬州旅游形态 市旅游局局长王志海:下一步要重点打造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乡镇旅游,扬州现在为什么客人留不住,就是因为目前主要是观光旅游,其他类型的旅游发展不充分。商务旅游总体不是很大。建设宜游城市,还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争取明年成为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样本城市,虽然难度很大但还要继续努力。二是大力加强智慧旅游工作,要给自驾游客、背包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扬城宜居更宜人 市城管局局长吴效安:今后,我们将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三拆三整治工作,提高市区环卫承载能力,改善街巷环境卫生,为城市梳妆打扮。对市区公厕指示牌设置工作进行“回头看”,对照标准,拾遗补缺,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打造城市风景线。下半年将迎来中秋、国庆等传统节假日和运博会等重大活动,这是展现扬州的最好时机,我们将认真做好市容环境综合保障,让城市保持美丽容颜,并落实长效管控措施,让扬城宜居更宜人。 创新推动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张云翔:在推动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我们力度还不够。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建议加大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构建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政府买单模式。二是完善孵化器服务功能,降低小微企业注册登记等费用。三是将建议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引导发展基金,引进更多创投机构。孔伟 孔生 默然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