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出台相关引导扶持政策,减轻体育场馆赛后运行负担,鼓励和支持场馆提高场馆开放利用率,才能保证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今年4月,市文体旅游局原局长陈威调任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副局长岳川江升任局长。作为与市民文化生活、运动健身以及休闲旅游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大局,岳川江将来会如何施政?近日,南都记者就市民关心的文化权利实现、大运场馆惠民、文物频遭破坏等热点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岳川江———详解。 1994年,时年33岁的岳川江成为深圳市国展中心洲际酒店副总经理,由此开始步入深圳旅游行业,一干就是20年。多年旅游工作让他对深圳旅游情有独钟,即使今年4月他升任局长,仍分管旅游推广、景区景点管理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工作。此次升任负责深圳文化、体育和旅游全盘工作的统管,如何进一步活跃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市民精神风貌和身体素质,岳川江显然任重而道远。 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岳川江坦言,自己虽然以前未分管过文化、体育工作,但他也曾多次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并在大运会期间担任大运村副村长,这些工作经历让他对文化、体育工作有了较深入认识,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但他也坦言,要当好文体旅游局一把手,还需加强学习。他在上任之初表示,“将会更有高度、更有战略眼光地开展工作”。 对话 增强市民对文博会认同感 南都:从1994年至今从事旅游工作20年,如今全盘接掌深圳文化、体育领域,将如何转变角色开展工作? 岳川江:我本人长期从事旅游工作,见证了深圳旅游发展取得巨变的历程。2009年大部制改革以后,我虽未直接分管文化、体育工作,但因工作关系多次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并在大运会期间担任了大运村副村长,这些工作经历让我对我市文化、体育发展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当然,这些了解还只是初步、不够全面的,要当好文体旅游局一把手,还需继续深化学习,进一步把握文体旅游发展规律,全面熟悉国家文体旅游工作政策法规,深入调研深圳文体旅游发展现状。 南都:深圳文博会已经举办了9年,未来如何办出新意,增强市民认同感? 岳川江:文博会主要功能是通过投资贸易展览、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专项合作洽谈、高峰论坛等形式,为中外客商搭建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作为专业性展会,专业观众的数量和档次是衡量文博会展会水平的首要方面。我们还要加大宣传,扩大市民知晓率增强市民认同感。文博会既是一个面向世界招商招展的平台,也是一个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的机会。每届文博会都设有一系列重要专项活动和文博会艺术节,既有高雅演出、签售会,也有市民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互动活动。 南都:一些企业看中深圳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以搞文化的名义干圈钱圈地勾当,如何甄别这些冒牌的文化企业? 岳川江: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外延大、与其他产业融合相关多、边界模糊的特殊产业属性,催生了一些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如“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这是深圳作为文化资源较弱城市的一个有效发展路径。为加强文化产业各项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企业利用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来套取优惠政策发展非文化产业,包括我局在内的政府部门会严格把关:进一步细化相关评分规则。对拟资助项目在专项扶持资金联席会议审议前先行核查,避免各部门间重复资助。另外,扩大对拟扶持企业公示范围,监督项目评审重点环节。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以及违规使用专项扶持资金的企业,将扣回资助资金,向社会公布其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依违法违规情节给予惩处。 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 南都:最近媒体报道了咸头岭、屋背岭等曾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古文化遗址被严重破坏的现实。有人质疑深圳对文物保护不够重视,你怎么看? 岳川江:近日,媒体报道了咸头岭遗址被非法倾倒渣土事件后,我局迅速派出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了察看,专门发函向大鹏新区提出处理意见。现大鹏新区管委会已由新区相关负责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了会议,依法着手进行调查处理和后续整改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我市文化根脉的重要内容,深圳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工作体系。但由于基础薄弱,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市目前文物保护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要求,落实文物安全责任,督促做好区级以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推动学校体育馆向市民开放 南都:你在4月底上任之初强调要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福利,接下来你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岳川江:文化事业发展是文体旅游局工作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福利水平始终是我们文化工作的出发点。下一步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艺术学校新址和当代艺术馆建设,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调剂书库、博物馆老馆改造等项目。完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服务机制,着力推出新的免费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在办好文博会艺术节的基础上,继续办好创意十二月等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我市文化品牌影响力和市民参与度。实施民办专业艺术团扶持和展演计划。完善高雅艺术票价补贴机制,积极培育高雅艺术市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和京剧、粤剧展演展示活动等等。 南都:深圳的公共健身设施长期严重不足,提了多年的校园健身设施对公众开放问题一直未能实施,市民健身无处可去现象突出。你曾说会更加突出群众体育工作,后续有哪些办法? 岳川江: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群众开展全民健身休闲的基础。目前,我们正着手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特别是在全民健身日、十一、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免费或优惠对市民开放。另外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创造条件向市民开放。我们会同市教育局草拟的《深圳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办法》已几易其稿,目前,我们正与市法制办、市教育局调研,推动我市公办中小学校在寒、暑假等非教学期间,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此外,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临时简易体育设施。目前,南山区科技园南区、龙珠大道两块10000平米临时体育场地已开工建设。 推动体育馆免费或优惠开放 南都:大运会遗留下来的龙岗大运中心、春茧等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体育场馆,后续运营大多以商业经营为主,如何体现其公益性? 岳川江:为承办大运会,深圳以政府投资为主,共新建和维修改造了53个体育场馆。其中,由财政投资的市属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赛后开放运营存在的困难比较大,是需要引导和扶持的重点对象。目前,深圳市属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转企后由市国资部门或委托专业运营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区属公共体育场馆目前主要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由所在区负责经营管理。这些场馆在扣除了必要运营成本及税费等支出后,收入与支出难以持平甚至亏损。 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物质保障,具有公益性特征,一般都采取低价位门票等优惠措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只有出台相关引导扶持政策,减轻体育场馆赛后运行负担,鼓励和支持场馆提高场馆开放利用率,才能保证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出台相关体育场馆免费和优惠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突出以“场馆公益性”的特征,为全民健身服务。一是研究出台扶持体育场馆运营的配套政策。突出场馆的公益性,明确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的时间、人群、项目、场馆等;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市属体育场馆增加向市民免费优惠开放时段,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体育经纪公司的合作,积极引进大型体育赛事。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深圳安琪国际马拉松赛”、“N BA巨星深圳站”等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积极推动场馆参与高水平赛事,以缓解惠民开放的资金压力。 记者王烨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