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当市长,首个决策是什么?
时间:2013-05-20 08: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牛洁 赵攀明
|
|
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在洛阳召开,白岩松提议“互换角色”谈发展
阅读提示 | 高楼、汽车、霓虹,在城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真的幸福吗?怎样才能实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昨日上午,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2013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在洛阳召开,来自中部六省以及中原经济区城市群40个城市的市长、14家境内外商协会负责人、52家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知名跨国公司百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分别就“转型发展,革新城市功能”、“四化融合,再造增长引擎”两个主题进行对话。副省长王铁、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刘亚军等出席对话会。
见习记者 牛洁 实习生 赵攀明
企业代表 若做市长最关心环境与分配
“您如果是市长,要马上做一个决策,会是什么?”主持人白岩松安排市长和跨国公司代表进行“角色互换”,共同探讨城镇化发展问题。
“我觉得可能有三个方面,教育、卫生保健以及环境问题。”英中贸易协会总裁傅仲森说,任何城市在这三方面重视了,这个城市就会繁荣,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作为企业对投资地有哪些担心和期待?“我们比较担心均衡问题,城市不要把所有重点都放在单一产品上,这个风险太大。”微软中国区域技术官马宏伟说,同时,他表示,真心希望城市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这样才能把人才留下。
在跨国公司代表的虚拟市长身份中,重点解决环境污染、收入不平等等问题的声音频频响起。
郑州副市长 若自己投资会做空气治理
“三四十年前,在我儿童时期,村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那是我美好的记忆,现在已经不在了。”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用一段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城镇化的担忧。
“我看到的是,晚上11点金水路还在堵车,第二天早上起来还看不到清澈的空气,中午吃饭担心食品是不是安全。”据介绍,郑州最近几年城镇化呈1%到1.5%的增长,面对这样的速度,薛云伟提出几个问题:这个城市的居民、外来旅游者、投资者的满意度如何?他们开心吗?
“如果我去郑州投资,我会关注城镇化走到这一步面临的环境问题、拥堵问题,城市容积率高、人们的幸福感不够等问题,我可能会选择跟这个城市共同成长,能给市民带来幸福感的项目,比如空气治理项目。”
洛阳副市长 看好健康管理和养老行业
2012年,洛阳市GDP超过3000亿元,但服务业所占比例并不高。提起洛阳面对的挑战,洛阳市常务副市长吴中阳说,洛阳的工业基础雄厚,但随着城市发展,洛阳也越来越感觉到服务业占的比重偏低。“在城市化过程中,特别是经历了几次经济低迷,我们感觉到传统的产业在抵御经济低迷方面和三产服务业来比相差很大,所以我们会优先把产业转型这项工作做好。”
“如果我是一个企业家,我要选择一个我看好的行业健康管理和养老。”吴中阳说,很多大病往往是一些小病引起的,或是用药不合理,或是健康档案没人管,今天在这个医院看,明天在那个医院看,如果这个产业能做好,市场空间非常大,“盈利空间也非常大,老百姓有这样的需求”。
他国借鉴 幸福就是有驱动,更要有平衡
“在杜塞尔多夫,人行道上车绝对不能开上去,人们就有很多的时间在街上散步、交谈,人们有时间去打交道。”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市生活了超过6年的德国大陆商用车集团中国区总裁范瑞鑫这样概括杜塞尔多夫城镇化发展的“成绩”。
在范瑞鑫看来,人们对城市幸福感的评价主要基于四点:一是连接性,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与朋友、家庭连接起来;二是环境,其中治理污染非常重要;三是安全,包括出行、饮食安全等;四是可支付性,即在这些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支付食品、出行、居住等需求的开销。
“这四个驱动因素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平衡了之后,人们就能够感觉到幸福。”他说。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