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从首份城市规划到最重要商圈:中山路的变迁

时间:2013-05-11 09:2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徐增娥

从首份城市规划到最重要商圈:中山路的变迁

 

  青岛山东路(中山路)北段旧照20世纪初中山路南端20世纪30年代的中山路

  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是与青岛这座城市一起孕育成长起来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一直是青岛最重要、最繁华的商圈,老街里的印象深深地镌刻在每个青岛市民的记忆中。中山路最早出现于1898年德国殖民者编制的青岛第一份城市规划图中。在这份规划图中,中山路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成为沟通欧人区和华人区的主要干道。马路以德县路为界,南段位于欧人区,街道宽25米,时称斐迭里街。北段位于华人区,称山东街,俗称大马路,宽度为20米。

  德占时期,商贾兴起

  1898年9月青岛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公布后,德国殖民者开始征购中山路周围的土地,中山路及其周边道路陆续开辟,并安设了先进的排水设施,同时开始拆除旧村庄,兴建新建筑。南段建筑风格统一为欧式风格,北段开始是为运输大窑沟砖窑而开辟的运窑道路。

  德国殖民当局也认识到“将优秀的中国商人吸引到这里,似乎是繁荣青岛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同于作为劳工区的台东和台西,德国人选择中山路北端的华人城作为中国商人的落脚点。在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前,青岛口(原青岛村,天后宫一带)就聚集了60余家商铺,青岛村拆除后,许多商人迁至中山路。由于青岛被辟为自由港,输出入商品逐年激增,市场日渐繁荣,吸引国内商人纷纷至青岛兴办工商业,中山路遂成为华商商铺的聚集点。随着民族商业的不断繁盛,许多国内享有盛名的老字号在中山路的北段择址开业。如1904年设立的瑞蚨祥、1911年创建的谦祥益都是久负盛名的“祥”字号老店。其他如中山路的英记酒楼、三兴洋货店、广和东洋货店,北京路的顺兴楼餐馆、泰生东染料庄,即墨路的聚福楼餐馆、义昌仁铁行、永和祥杂货店,李村路的广祥建筑行,芝罘路的公和兴工程局,海泊路的东兴公号行栈,河北路的鸿顺公南纸印刷局,潍县路的华德泰商店、万康糕点坊,大鲍岛的辉利照相馆等,经营范围涉及商饮服务业、航运贸易业、传统手工业等,中山路及其周边已经成为商业兴盛之地。随着大鲍岛华商生意的日渐繁荣,中山路北段地价节节攀升,甚至赶超太平路的海景房。

  日占时期,成娱乐中心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中山路南段称静冈町,北段称山东町。日本人的商业势力迅速在中山路扩张。受中山路既有建筑限制,日本实施市街扩张计划,在中山路以北开辟新街市,1918年市场三路设置全市规模最大的市场——劝业场,聊城路,临清路,市场一、二、三路一带成为日本人聚居的新商业区。同时把城市中心的扩张由中山路辐射到周边的河南路、北京路、天津路、海泊路、四方路,向北延伸至馆陶路、堂邑路。中山路北段周围各街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街。分布在中山路上的商业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据《青岛市志·商业志》统计,1922年中山路有103个企业。中山路的商业功能也日趋扩大,由单纯的购物消费扩充为商业娱乐中心,包括舞厅、歌舞厅、美容厅、戏院、电影院,甚至妓院、烟馆,成为岛城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心商业区。1922年2月叶春樨著的《青岛概要》称:“中央之山东街,在青岛最为繁盛,与上海之黄浦江畔、济南之西门大街同占重要之位置。”

  1922年,收回青岛后“南北合一”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中山路南北两段合一,称山东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改称中山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的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时代的到来,亨得利、宏仁堂、盛锡福等国内老字号纷纷在中山路北段建立分号。许多青岛本地的老字号也凭借着中山路的商业吸引力而日见其名,如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天真照相馆、鸿新照相馆、万宝金楼、国货公司、山东大戏院、福生德茶庄等包括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在内的众多商家。青岛市商会会址也位于中山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山路北端的劈柴院在青岛饮食、娱乐业占据重要地位,汇聚了众多的饭店、茶社、说书场及各类零售摊位,成为青岛有名的“乐子院”。1937年中山路的商业企业达151个。20世纪30年代青岛市的银行、百货店、饭店、旅馆、报社等,大部分分布在中山路及其周边区域。

  青岛解放初期,在没收官僚等资产的基础上,中山路上建起了国营商业、金融企业,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百货公司青岛分公司和中国工业器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下属企业。私营商业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1951年已达359个,占全市私营商业企业总数的4.37%,年营业额占全市9.17%。“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山路曾一度改称反修路。

  改革开放后,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1980年青岛市在即墨路设立即墨路小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达1.48万平方米,上市摊位1300个,被国内外旅游者誉为“小商品王国”,成为青岛市改革开放的窗口。到了20世纪90年代,原有的侨汇商店、国货公司等部分老建筑被拆除,国货商厦、华联商厦、东方贸易大厦、发达商厦、百盛商厦等高层建筑兴起,中山路面貌发生改变,商业更加繁荣,南段又是青岛著名的栈桥风景区,市区、市郊和外地游客多来此购物、游玩,中山路青岛市商业中心的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90年代末。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