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出生缺陷可防 体系建设为先

时间:2012-09-14 15:56来源:和瑞网 作者:为之

  9月12日,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近,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医学上,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一般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卫生部表示,出生缺陷将纳入政府规划。自今年开始,新农合逐步将血友病、唇腭裂等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该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应逐步将出生缺陷患儿的治疗和康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这个政策初衷非常好,具体的落地是在地方政府,如何令其真正得以执行是一大考验。比如,我们知道,要想修复一位唇腭裂患儿的费用是很高的。而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是我国围产儿前10位的高发畸形之一。数量之多,对患儿们的“治疗和康复”,具体是到什么程度,也将是下一步具体执行措施需要细化的方面。否则,没有具体衡量标准,就无从对此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监督。而且,这种治疗与康复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可能不会立马见到效果,那么地方财政的投入意愿有多大还待观察。

  坦白说,在减少出生缺陷问题上,事前功夫更为重要。很多出生缺陷可以进行提早干预,卫生部曾专门出台过出生缺陷防治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尽早避免一些造成出生缺陷问题的行为,以及提早干预,是有效防止婴儿出生缺陷的最有效手段。而最关键的就是婚检的重要性需要被再度提上日程。无论是从家庭责任来看,还是社会责任来看,婚检都应该是人们结婚孕育的必需品。以目前的环境、食品安全问题作为背景来看,仅是用各种政策引导和鼓励人们自觉选择婚检、提高人们自觉的婚检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原本,大量的普通人对于孕前保健知识并不多,尤其是在广大乡村,因此,婚检可以起到一种屏障作用。婚前体检应当包括孕前保健的内容,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保健常识与建议,有效减少遗传疾病以及出生缺陷。

  但是,人们普遍对于婚检的意识淡薄。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相关调查,认为婚前保健不是婚姻登记必要程序,没必要做的占86.77%;认为检查耽误时间、不方便的占27%;仅有13.75%的人认为会增加经济负担。这需要考虑恢复强制婚检的可能性。因为,就目前而言,能够短时间内减少出生缺陷悲剧的方法就是加强婚检。婚检意识,直接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或许在婚检问题上,以特定形式(婚检)促进实质性改变(婚检意识形成),将是可取的。

  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也应该注意各种保健知识的获取。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往年代,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儿育女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或许在他们那里,这并不存在什么“技术含量”,但是,现在的情势与他们那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城市里就是很多普通人也非常注重日常的养生,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二手烟等非常避忌,更何况孕妇。

  出生缺陷问题为何主要困扰的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从大环境而言,一个健康的社会是成体系的,比如民众对自身对社会都具有一种责任意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不那么突出,而且已经不断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欧洲禁止对牲畜使用抗生素,美国也在探讨此问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不会太低;室内禁烟能够严格推行下去,等等。发展中国家要减少出生缺陷,除了婚检、加强保健,有效解决各式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否则,出生缺陷悲剧将是整个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