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交通建设的发展,同时交通的发展也为中国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中国未来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必将影响到交通建设的发展战略,在思考未来交通建设发展的战略时,有必要客观地考虑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趋势。
城市交通新思维
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如何的呢?与世界发达国家类似,城市交通发展的初级目的是满足出行的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交通安全是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更为重要的考虑;在经济建设的高峰过后,城市重大交通设施面对重大突发灾害时的应急救援能力将是城市管理者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挑战;随着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能源与环境将是交通发展和建设中主要的追求目标。
概括来说,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必将经历以下的过程,即:满足出行需求、提高交通安全性、确保面对重大突发灾害时的应急救援能力、实现多种能源支撑和降低对环境破坏程度的交通系统,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经济建设的发展规模(模式)将对这个过程产生强大的影响,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由此制定的战略将对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品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事实上,过去中国交通建设发展的主流是推动和支撑经济建设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综合资源的局限性和交通发展战略思维的滞后性,交通建设在总体上是迫于经济建设的需求压力而开展的,由此导致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出行之间的供需不平衡。
这在中国沿海城市交通方面反映更加明显,其主要的问题特征是:交通拥堵程度加速恶化、城市停车问题逐渐显现、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向不利方向发展、交通碳排放在城市碳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快速加大。可以预见,中国主要的特大城市在面对重大突发灾害时(如:大火、大雨、大雪等),其在交通方面的应对能力是有限的。
目前城市交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但又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向“宜居”的环境发展还是背离了这个“宜居”的理念?如何在真正的意义上向着“宜居城市”的目标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是否能与“宜居”画等号?
欧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明确告诉我们:城市综合规模的合适性是决定城市“宜居性”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在经济上超大规模发展的城市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出行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由此产生前面提及的一系列交通问题。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中国沿海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综合发展速率是非常显著的,由此产生以下的基本问题: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土地占有率不断下降、用于交通发展的土地需求量已达到相当的程度、城市交通问题和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可耕土地的面积加速减少,更为担忧的是用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逐渐贫乏和受到破坏。从横向的角度看,内地(尤其是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发展的相对不平衡依然存在,内地城市仍有相当的经济发展空间。
在战略上考虑加大内地建设的力度,适当减缓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速率,这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需要的。
再发展的问题
在以上提及的基本问题和思考的基础上,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点要考虑下述的基本问题:
城市建设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应该是有节制的。地球所赋予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以自然资源换取城市的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是需要的,但不能是无节制的,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城市建设所消耗的自然资源逐步还原与自然,这是考核社会领航者综合智慧的重要环节。
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的关键作用。城市建设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的现象将会发生改变,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指标将逐步代替经济性的指标,这是未来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从根本上优化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宜居城市理念的真正体现。中国城市发展是以综合规模化还是以综合宜居化为目标,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生活的更高层次将是“宜居”。在城市综合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宜居化”将有利于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未来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未来发展的关注点
按同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设想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点: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城市交通建设必须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确保未来自然资源的国际优势,从智能化的角度出发,优化交通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为交通发展的关注点做好战略准备。如前所述,交通发展的关注点必将需要经历以下过程:满足出行需求、提高交通安全性、确保面对重大突发灾害时的应急救援能力、实现多种能源支撑和降低对环境破坏程度。
一个杰出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将有可能使以上提及的交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体现出的不同的关注点达到相当的水平高度。事实上,交通发展的战略比战术更重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交通关注点,城市管理部门都必须建立合格的战略规划。
城市“公交优先”的真正体现。“公交优先”的含义不仅仅体现在公交系统和设施上的优势,更重要的体现在政府在公交运营过程中的支持力度,政府的财政补贴是确保公交系统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逐步提高的公交运营服务水平是逐步提高城市交通公交出行分担率的关键环节。
发展低碳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以低碳排放为目标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未来,多重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和平衡发展是低碳交通的基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宜居”的一个标志,也是低碳交通的基础。制定低碳交通发展战略和慢行交通发展战略及规划是发展宜居城市所必需的。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城市规模状态和条件下,发展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将是一个迫切的必然。鼓励多乘客的出行方式、远程工作机制、增加日工作时间以减少周工作日、采用经济手段调整出行计划和停车需求、私家车有约束的和有计划的购置及替代等,这些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可能适合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人口密集城市。
面对人口不断扩展的城市,无节制地发展城市的规模,在表面上看可能是必需的,但事实上可能进一步加大人口的进一步迁入,其直接作用将是对自然资源的不断破坏,加大城市建设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最终有可能导致未来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和交通状况的恶化。
社会发展的更高层次需要城市向宜居化发展。因此,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都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充分考虑城市宜居化的战略需求。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