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低碳经济 >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建筑已经势在必行

时间:2010-04-19 19:2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前,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发表演讲,介绍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与会者还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建筑提出了建议。

  将新闻进行到底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路在何方?后京都时代该定下怎样的行动基调?还有一周,各国政要将聚首丹麦哥本哈根求解。

  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夕,中美两国于同一天宣布了未来的碳排放控制目标。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即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将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并“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跃升到世界经济、政治博弈的前台;而发展低碳经济,无一例外地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绿色复苏”的必然抉择。中国低碳之路该走向何方呢?

  调研

  低碳经济,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

  今年6月,九三学社中央以“发展低碳经济”为主题形成调研报告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份建议报告认为,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能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战略取向。

  其实早在2008年,九三学社中央确定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为一战略性课题长期跟踪调研,并联合有关部委、专家奔赴广州、珠海、东莞、深圳等地开展调研,其间考察了16家企事业单位,共召开了10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了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探讨问题,交换意见。

  经过调研之后,形成的报告建议:将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尽快启动低碳发展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实施若干低碳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大力增强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创新低碳发展机制;健全低碳发展体制等。这些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认识

  低碳并非零碳,而是碳生产力提升进程

  低碳发展,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条道路。但低碳经济有可能是西方国家设下的陷阱?

  此话似乎危言耸听。但持以上观点者认为,因为排放量直接对应的就是经济发展权,制定的新规则将可能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傅志寰院士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否会落入陷阱,不在于这个名称,关键在于我们的头脑是否清醒。我们既要留心它的弊端,同时要迎难而上,加快我国发展的步伐。”

  傅志寰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能源供应、能源需求和末端处理环节。在能源供应环节上,要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在能源需求环节上,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缓能源消费;在末端治理环节上,要推动植树造林,加强碳汇建设。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提高碳生产力。所谓碳生产力,通俗的讲,就是每排放一定量的碳,所能够生产出的GDP或产品的实物量。在全球都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境况下,必需要实现碳生产力价值的最大化。

  “低碳经济不必要、也不可能是零碳经济,而是一个提高碳生产力的过程。”在潘家华看来,“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低碳建筑和低碳消费是关键。”

  聚焦

  未来刚性碳排放的三大领域

  低碳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词,当大家把减排的关注目光聚焦于产业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则认为,中国未来应当更多地关注刚性碳排放的领域。

  “产业的能耗会逐步下降,这是世界的规律。但交通和建筑的能耗会逐步地上升,最终,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能耗会占到35%以上,而且这两大能耗都是刚性的。”仇保兴说。

  刚性碳排放是指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无法绕过的、必需涉及的领域,“而且一旦我们现在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模式,后代将承担无法挽回的结果。”

  “美国交通部长有一次跟我谈到,美国上世纪50年代犯了一个错误: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让小汽车能够跑得快的高速公路上。当时如果有十分之一的资金投在公共交通上,美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但这个错误是后人无法纠正的。”仇保兴建议,我们未来应当更多地关注绿色建筑、交通出行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这三大领域的刚性碳排放。

  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28%左右

  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随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建筑耗能将成为未来20年主要能源消费的增长点。

  如果没有有效的节能导向,建筑发展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承受之重。“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着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40%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和能耗强度,到2020年我国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到300亿平方米,建筑耗能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约等于4.5个三峡发电站的年发电量。

  “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能耗占了60%。” 仇保兴建议,避免盲目推崇集中式空调;改革北方地区的供热体制等。“选择什么模式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样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九三学社调研报告的一条具体的建议是实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重大行动计划,有选择地建立低碳发展四面区,以比较效益高、量大、面广、见效快的建筑节能工作与绿色建筑为抓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

  交通工具排放的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运输是用能的大户,与工业、建筑并称为三大碳源。来自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燃料释放的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交通工具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增长了21%。

  “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交通运输业低碳化的要求,积极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交通运输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直面的挑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表示。

  “发展低碳经济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提高认识、加快制度建设、加强行业引导、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等,更应该积极探索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模式和有效途径,如规划高效的运输网络等。”高宏峰认为。

  仇保兴则认为,“我们在城市间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既要保存机动化能力,使大家方便出行;更要在社会形成出行依赖小汽车的习惯之前,大力提倡和发展符合低碳原则的公共交通体系,如城市间的快速机车、新干线和自行车交通等。”

  85%的二氧化碳气体由城市排放

  “城市是人类美好的梦想和最终的家园。但不能否认的是,85%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由城市产生的。”因此,仇保兴认为,城市也是解决高排放的关键所在。

  城市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仇保兴说,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保持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同时要注意到低碳生活习惯的形成,绿色技术实施的建设和时机,更要注意到我们未来的发展,要强调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以向大自然最小的索取获得自己的增长能力。

  他认为,具体做法是:提高城市的紧凑度,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绿色社区,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建筑等。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热点图集
推荐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