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发展 >

长春城市新名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2017-07-05 08:4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汪志民
    中国规划网长春7月5日电 记者汪志民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了关于《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的批复。
    批复指出,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历史文化名城对一座城市来说,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名片,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脉、积淀城市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活力四射的城市,它处巍巍乎东北亚制高点长白山腹地,莽苍苍东北大平原中心,历史悠久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自南而北,穿城而过。长春之名何来,史有三说,一说源于中国第一副对联及诸典籍,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在左思《魏都赋》里亦有“长春”,为三国魏宫门,叫西辟延秋,东启长春。后来北周、隋、唐的行宫都称长春宫。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记载,燕昭王种长春树,叶如莲,树如桂,花随四时之色,春碧夏红秋白冬紫,四时不败之花,八节长青之树,故名长春树。二说源于是一种野生植物,长春花。三说源于长春州。《辽史·地理志》记载,兴宗重熙八年(1039)置长春州。就是今前郭县塔虎城。今日长春,乃昔年长春州属地,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又有民间一说源于女真语茶阿冲。这种说法最为贴近,长春州水鸟众多,自古就是女真人春猎之地。女真人出猎前有一种野祭仪式,即滴血酒祭天,这种仪式女真语称茶阿冲,长春即是女真语茶阿冲的音转。


    长春所属的农安县即辽金的黄龙府,曾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1115年1月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仍视黄龙府为军事重镇,曾派生擒辽天祚帝的大将完颜娄室为万户,驻守黄龙府。当年的抗金英雄岳飞,不知黄龙府仅仅是金的军事重镇,而非政治中心(金国都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市),曾有“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慷慨誓言,岳飞口中的“黄龙府”三字抵万金,如今已成为长春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清代,一道“西接长城东属海”,在东北形如大写“人”字的柳条边将长春隔在边外。清入关后,将发祥地东北视为“龙兴之地”,遂挖沟垒土,砌筑边墙,上植柳三排,树间以柳条横栏,成为屏障,严禁民人(即与旗人相对应的汉族等百姓进入)。柳条边全长2680里,设168边台和20个边门,长春所属的九台市为柳条边东属第九个边台。如今九台市境有三台(今九台市三台乡三台村)、四台(今上河湾镇四台村)、五台(今上河湾镇五台村)、六台(今六台乡六台村)、七台(今城子镇七台村)、八台(今苇子沟乡腰八台屯附近)、九台(今九台镇)、饮马河台(今放牛沟乡黑林村西南屯),全九台市因边而名的乡、镇、村、屯就达四十五处之多,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条边文化。柳条边以南以东称边里,柳条边以西以北为边外,连大人哄孩子在炕上“骑马”时都说着这样的歌谣:“驾!驾!骑马上边外,去时带萝卜,回来换白菜。”紧傍长春的是因伊通河而得名的柳条边伊通边门。


    昔年,伊通边门是重要的储粮基地和运粮航道。那辉煌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大战,伊通河作为一条不可替代的黄金水道,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清嘉庆五年五月戊戌(1800年7月8日)清王朝应吉林将军秀林的请求,决定在蒙地上“借地设治”成立长春厅,设理事通判衙门。这是清代开国以来在蒙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它标志着蒙地得以开发,也标志着清政府封禁政策发生动摇。长春厅最初在长春堡的伊通河东岸修建起一座小城,名新立城。设治以后,人口猛增,考虑当时政治与经济形势的需要,道光五年(1825)长春厅治从新立城迁到宽城子。为加强行政管理和提高长春的地位,吉林将军长顺奏请,光绪十五年(1889)将长春厅升格为长春府。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俄国积极加紧对东北的渗透。1904年2月18日,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交战,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结束。战争结束后,经美国调停于1905年9月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同意将东清铁路支线,以长春为界,长春以南段称南满铁路让给日本,长春以北段称北满铁路仍归俄国所有。1907年6月,日本在宽城子火车站旁一里地方(今长春客车厂附近),修建一座简易的火车站,名叫西宽城子临时火车站,作为南满铁路的终端站。这样,日俄战争后的长春成了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对峙的分界处。由于这条铁路线的形成,长春的地位骤然提升,但长春也陷入了更大的灾难与屈辱之中。


    从此,长春这座年轻的城市有40年的时间生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伪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3月8日,溥仪从旅顺抵达长春,在日本侵略者一手导演的闹剧中前往“执政府”就职。9月15日,日本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在长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在这个所谓的《日满议定书》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两点:确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在“日满共同防卫”的借口下,确认了关东军对“满洲国”的实际统治。日本通过这个条约,操纵了我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大权,把我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3月8日伪满洲国成立,定长春为伪满洲国国都,归伪国务院直辖。3月15日日伪当局正式宣布将长春改称为“新京”,长春市政府改称“新京市政公署”。4月19日,伪满洲国颁布“特别市制”,“新京市”改称“新京特别市”,享有省级权限,仍然归伪国务院直辖。“新京市政公署”改称“新京特别市政公署”,两年以后,日本侵略者把“满洲国”改名为“满洲帝国”,溥仪也由“执政”当了“皇帝”,年号“康德”。从此,长春城为日伪统治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片土地上,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掠夺资源,强制征集摊派大量的劳工、武装移民、推行奴化教育,激起了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展开了此起彼伏的反满抗日斗争。1945年8月14日,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无条件投降,统治东北十四年的伪满洲国顿时土崩瓦解。1945年10月,成立了苏军军管下的长春特别市,标志着长春市第一个民主政权已经诞生。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长春市改为吉林省辖市。195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移至长春市。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