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发展 >

学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经验 坚定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

时间:2012-06-09 18:24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毕征 贺涵甫 何有贵

  本报讯 (记者毕征、贺涵甫、何有贵 通讯员史伟宗)6月7日下午至8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苏志佳率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在上海学习考察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行政体制改革、新区开发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广州市领导陈如桂、丁红都、陈国、欧阳卫民、曹鉴燎、王东、冼伟雄,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精心打造城市综合体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
  7日下午,广州市党政代表团甫抵虹桥机场,即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展开考察。据介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依托虹桥机场和京沪高铁建设的综合性换乘枢纽,内部分为五个部分:虹桥机场西航站楼、东交通广场、磁悬浮站、高铁站和西交通广场,集中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列车、高速公路、城市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9大类交通设施,旅客日吞吐量达110万人次。在规划时,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枢纽建筑风格不必求新求奇,关键要突出“以人为本”,尽量人性化,让各类交通在一个集约节约的空间内尽量方便地换乘。目前,枢纽交通核心体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空间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是国内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之一,成为上海与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的枢纽节点。依托该枢纽,上海市在邻近区域规划建设了总面积86.6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发展总部办公、商业贸易、现代商务以及医疗、教育、交通、物流等产业。万庆良指出,上海市科学规划设计、成功建设管理虹桥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这一城市综合体,既科学组织交通方便乘客高效换乘,也极大地提升城市功能,有力促进了高端服务业发展。广州市要借鉴上海经验,站在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高度,科学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将其打造成为功能强大、带动力强的城市综合体,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做到科学发展。接下来,各区、县级市规划建设区域交通枢纽时,都应该好好借鉴虹桥枢纽的经验,科学组织交通,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
  绿地集团是上海国有企业,1992年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发展到2011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36位,年销售收入达1800多亿元,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中位居前列,尤其在城市综合体建设和超高层建筑开发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行业优势。该集团非常重视在华南市场的开拓,“广州有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对在广州发展很有信心。
    未来将重点加大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州的投资力度,适当时候在广州设立华南地区总部”。万庆良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他说,广州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开发建设,希望绿地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参与,与广州展开深入合作。万庆良特别提到,我们的新区建设,在进行城市基础建设,大力引入产业项目的同时,更要着重通过打造城市综合体,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城之所以谓城,就在于有完备的服务功能”。万庆良嘱咐随行的各区、县级市负责人,“对待优质项目,要主动出击,积极进取,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功能提升”。陈建华插话说,广州在珠江新城以东正建设国际金融城,拟规划建设地标建筑,希望绿地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在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中积极作为。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产业集聚力
  在集中展示上海“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上海城市规划馆里,万庆良、陈建华一行观看了上海全城1:500模型,细致考察上海城市的规划布局。万庆良还特意从讲解员手中接过激光笔,点着大屏幕和模型沙盘里感兴趣的地方连续提问,深入了解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宝贵经验。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开始于2002年,从吴淞口到徐浦大桥,生态环境、公共活动空间、历史建筑资源得以有序整合和利用,42.5公里长的河道两岸成为亮丽城市景观、成为85公里的“黄金线”,形成以发展文化旅游、居住休闲和科技研发为一体,生态环境优良的功能区,实现了城市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双丰收。万庆良说,广州有“三江六岸”(珠江、增江、流溪河),有丰富的岸线资源,要学习上海黄浦江开发经验,精心规划、科学利用好这些宝贵岸线资源,把“三江六岸”建设成为“黄金岸线”,打造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珠江未开发段,增江、流溪河两岸哪里可以建,哪里不能建;建筑与岸线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形态,都要科学论证、严格规划控制,原则上江岸河岸一线只允许建设公共建筑。要通过岸线开发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实现转型升级。各区、县级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打造“花城绿城水城”生态城市品牌的要求,各显神通,打造各自的亮点和品牌,“你们的亮点就是广州的亮点,你们的品牌就是广州的品牌。”
  位于上海陆域最东端、与洋山港一桥相连的临港新城是2002年由国务院批准的洋山深水港项目建设中的一部分,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占地298平方公里,主城区74平方公里,拥有上海市最大的滩涂森林。新城核心标志“滴水湖”是目前在尚未成陆的海滩上开挖出的最大人工湖,呈圆形,直径2.66公里,总面积为5.56平方公里。其总体规划设计思路是:主城区诞生于从天而降的一滴水,落入平静的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呈环状向四周扩散,构成城市空间布局和肌理,成为主城区的主导结构框架。临港新城以滴水湖为圆心向四周环状扩散,第一环是城市行政与商务环带,建有行政大楼、大型商场和航运交易所;第二环是城市公园环带,以绿化和水系为主体,配有图书馆和学校的公共建筑;第三环主要分布住宅区,由14个标准街坊构成,有商店、邮局、医院等配套设施。三环之外是围绕城区的快速公路系统,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相连。“城市建设,关键在于规划理念”,万庆良、陈建华认为,通过对水景沿岸建筑分层次的高度控制和科学的功能定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湖、江等宝贵水景资源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让更多的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加周边土地的附加值,为新区的开发注入长久的动力。这种思路非常值得广州在城市开发和新区建设中学习借鉴。
  新建的上海港国际客运码头坐落于上海繁华的北外滩,面朝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区,背靠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外滩万国建筑群。当游客从这里走下邮轮,就能对现代化的上海有一个直观的第一印象。站在码头上的万庆良、陈建华、张桂芳、苏志佳等领导均指出,广州既有深水港,还有山、水、城、田、海等众多自然景观资源,完全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水域建设类似的国际邮轮码头,以更好地推动旅游观光等一系列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激发转型升级动力活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此次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的重要内容。为改进政府服务、推进工作创新、改进政社关系、加强社会建设,上海市政府于三年前成立了上海浦东市民中心。在这里,共有109个前台窗口,99个支持后台,可以集中受理319项审批和服务事项,成为政府对外的服务平台,政府改革的效能平台,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互动平台,社会组织的发育平台,市民自我服务的实践平台。中心成立至今,开展听政征询活动近百次,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每月一次的区长网上办公会,拉近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距离。万庆良在参观中表示,浦东市民中心功能集中,设施人性化,值得广州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学习借鉴。在市民中心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万庆良一行遇到了一对正在宣读结婚誓词的新人。万庆良欣然受邀充当起证婚人,将象征着甜蜜与美好的结婚证书递到这对新人的手上,祝福他们“幸福生活万年长”,并与新人合影留念。
  据介绍,上海市从2008年开始,相继推进市、区(县)和乡镇机构改革,至2009年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主要内容有八大方面:紧密结合特大型城市管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不断完善城乡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特大型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综合管理新路,建立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和上海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和完善维稳工作机制,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研究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这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级政府机构设置更综合,人员编制更精简,行政服务更便捷,激发了上海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高水平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
  浦东新区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也是广州各新区建设发展的榜样。代表团专程参观了浦东开发开放展,了解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取得的成果、未来10年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学习浦东新区在综合配套改革中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形成的好经验、好机制。
  在临港产业区考察时,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区以滴水湖为核心,规划面积241.7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自主创新、产业集聚为发展方向,建设重装备区、主产业区、物流园区、综合区、航空配套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板块,建成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新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载体,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万庆良了解该新城的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模式后,认为临港产业区在开发建设中,充分运用自身优势,重点解决好新城开发建设融资和土地问题,设计好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这对广州建设南沙新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很有借鉴意义。当听到临港新区负责人介绍到,虽然从上海市区到临港新城有将近59公里的路程,大致相当于从广州市中心到南沙的距离,但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市民乘坐地铁最快只需要37分钟就可以实现直达。张桂芳在一旁笑着说道,37分钟“仅仅是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万庆良说,“我们的新区建设也要有完善的配套。”
  8日晚,广州市党政代表团结束在上海的学习考察,返回广州。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