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风采 > 人物专访 >

以平视的态度面对文化而做设计

时间:2014-05-06 17:4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李雪松 李园园
01 zk400

    媒体:Archina建筑中国网、《建筑中国周刊》
    受访人:张轲 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记者:李雪松、李园园

    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张轲1996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及产品设计。1999年于纽约参与创办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2001年回国将事务所工作重点放在国内。

   《建筑中国周刊》:首先,能否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个您最喜欢的博物馆项目?

    张轲:我印象最深的博物馆至少有3个。

    第一个是我在纽约看过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它改变了大家对博物馆的传统理解,博物馆不仅是展示作品,而是把一种体验。博物馆规划了一个从上到下的连续的体验,这个博物馆里面没有一英寸是水平的,参观者可以坐电梯上去,然后从上面走下来,我觉得它也是博物馆里划时代的。

    第二个博物馆在维罗纳,由建筑师卡罗·斯卡帕设计的老城堡博物馆,我觉得这是博物馆的典型,卡罗·斯卡帕修复这个中世纪的城堡花了15年的时间。他根据每一件展品设计光,每一个展品都作为体验的时刻来设计。这是旧建筑改造成博物馆的经典之作,我认为至今还没有人可以超越。

    第三个是伦敦的泰德美术馆新馆,这是当下中国美术馆另一个流行的方式——把以前巨大的工业建筑空间改造成当代艺术馆。应该说泰德美术馆在美术馆的设计上又有了一次进步。把中间的一个桥变成了能够为城市所用的公共空间,所有人都可以免费穿过这个空间,看见公共部门的艺术品,然后走到伦敦河的对岸。当代艺术馆变成了一个还给城市的公共空间,把主要入口放在了地下,入口也很壮观,挖了一个巨大的坡道,做成一个下沉的入口,代表了一个对于工业建筑的一个经典案例。

   《建筑中国周刊》:在西藏,您做过几个服务于游客的项目,能不能用一句话形容您心目中的西藏?以及在设计中您是如何让建筑融入西藏独特文化的?

    张轲:这个一定要从对待地方文化的态度入手,因为西藏有非常强烈的传统的建筑符号和建筑传统。我认为所有去西藏的人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仰视的,没去之前就已经崇拜她了,这种情况下会很压抑自我。所以当仰视的时候你只能去模仿和复制。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出于愚昧的俯视,由于这种心态就无法真正理解西藏文化的伟大之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够尊重,可能会产生一种毫无关系的外来建筑,这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也很常见。

    所以我觉得平视的态度很重要,如何用一种既不仰视也不俯视的态度去对待一个文化。而西藏的本身文化也需要当代的发展,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在西藏其实非常简单,所有的建筑其实都是景观,所有的景观都是建筑。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能用一种平视的态度去做,我们就自由了。只要跟景观结合的好,用当地的材料和一些传统的建造方法,反而可以自由地建造当地的建筑,而且不会觉得突兀,会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建筑中国周刊》:有的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艺术品,您能否跟我们谈一谈建筑和美术的关系?

    张轲:在我看来,建筑本身是独立的艺术实践,如果把建筑归为雕塑就太肤浅了,建筑吸引人的地方是因为她创造了人的生活。她像电影,也像小说,她创造了人在里面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一个让你看的东西。比如说我做住宅,我会跟你一起想象你梦想的生活方式,但是今天是梦想,明天就变成现实了,其实建筑创造的是你的生活。本质上说,建筑是属于自己的艺术,所以我不承认建筑是艺术。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