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风采 > 领导风采 >

挖掘卢氏历史文化 振兴古县经济发展

时间:2015-11-23 07:49来源:人民在线 作者:李长新
——专访卢氏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彭修身

    在巍巍伏牛山腹地,滔滔洛河之滨,座落着一个千年古镇——卢氏县,它山河秀美,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
    任佐、耿九畴、张士贵,古代贤士举不胜举,曹植甫、曹靖华、曹彭龄,一家三代英名天下扬;老君山、熊耳山、八百里伏牛紧相连,柯楠树、天然祼浴、岱宗潭瀑布天下奇观。卢敖、扁鹊、孔夫子,遗迹尚存;猿人洞、尊卢氏、神禹导洛处,古人类发祥地有据可查;贺龙、徐海东、李先念、陈谢兵团解放山城美名传。在卢氏古县莘川大地,上古文明,有多少千年峥嵘万古辉煌,可它就要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和大山深处,如果不抓紧时间记录整理,很可能失传,那该是多大的损失呀。
    近几年,卢氏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彭修身,带领一批卢氏退而不休的文化人,斗酷暑战严寒,不辞辛苦,上山下乡搜集资料,夜以继日,终于编纂出版一部大型巨著《古县风情》,它共180多万字,300多张图片,集古代、现代、山河、人物、民俗、歌谣、民间文学等为一体,是一部卢氏文化大观百科全书。千余篇文章,栩栩如生,图文并茂,把双千年古县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异山秀水,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对民间文化痴迷执着程度,以及献身精神上看,这位年届八旬的退休老干部,完全可以称的上中国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第一人。
 

10月22日,彭修身同志在《卢氏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上介绍研究成果

 
    2015年,凝聚着彭修身、卢明、武金钟、赵全忠、郭维东等一批老干部心血,汇聚国内诸多历史与考古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也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它不仅厘清卢氏县名的来历,澄清了历史史实与传说,还从尊卢氏部落的研究考证,引申到卢氏国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把卢氏县文明史从汉代提前到四五千年前建国的历史,明确了卢氏建县于秦代设置三川郡时期,而非过去认为始于汉元鼎四年的观点。这批国内顶级历史与考古专家学者经潜心研究科学考证,还确认河南省卢氏县是天下卢姓的起源地。
    专家说,卢氏县不仅是千年古县,而且是双千年古县,五千年诸侯国,在国内无双,世界称奇。卢氏县应该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尊卢氏部落、卢氏古国、卢姓祖籍地、卢敖隐居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强力开发古代文化旅游产业,把卢氏县建成中华民族根亲文化承载地之一。
    为官理念 不惟上只为民
    彭修身,1942年12月出生在卢氏县官道口乡将槽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60年秋,他从洛阳林校毕业了,他怀着一颗耿耿丹心、绵绵深情,回到家乡,决心为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一展宏图!
    彭修身被分配在县林业局柏坡林场,那里的工作主要是护林、肓苗、整地、植树造林。条件很差,二十几个工人住在靠坡跟的几间烂草房里,夏天蚊虫咬,冬天寒风吹,吃得更差,十天半月没有一点腥,工资很低,有的工人甚至开小差,但他始终以苦为乐,工作积极,在一次森林火灾事件中。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工人们与火舌博斗了一天一夜,终于将火扑灭。
 

彭修身和他的战友们武金钟等

 
    在这次扑火战斗中,他手上、胳膊、腿、脸上多处烧伤住院,受到上级领导表扬。
    1965年7月,彭修身吃苦精神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被调回县林业局任干事。
    1984春,彭修身又被调到文峪乡任党委书记。文峪乡离县城二十多里,没有街道没有集日,稍一下雨,污水横溢,人们出来进去都穿着桶子鞋,一走路“喀嗵喀嗵”满街响。为改变居住环境,他带领大家修街道修公路,经过两年时间修通了文峪至姚家山、李家庙、松树嘴、庙沟等路段。
    为了更快地使群众富起来,彭修身又发动群众制树造林,种香菇、蘑菇。姚家山不通电,他想办法使这里通了电,大家都说:彭书记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
    1985年5月,彭修身被调到县纪检委任副书记,这个工作需要经常下乡搞调查,每到一处乡里免不了酒席招待,他对这些不良作风很看不惯。
    一次下乡到文峪,乡长为了表示他曾在这里当过书记,为文峪乡做过巨大贡献的敬意,特意在饭店报了八个菜,有鸡有鱼,很丰盛。他一看很不高兴,说:“我们这里还很穷,老百姓能吃上这吗?我吃不下去,今后别再吃招待饭。”说罢,就自己拣了一盘素菜坐在桌子一角独自吃起来。
    1992年,彭修身担任卢氏县委副书记期间,主管政法工作,还兼管计划生育工作。一天,他到五里川马耳岩下乡,看到一老两口半夜被一歹徒抢杀,一麻袋木耳被抢走,十分震惊。彭修身说,我们卢氏县属于深山区,山大林深,群众居住分散,有许多独生子女户生活和安全没有保障,城关镇也有由于儿女先天性不足,躲出去生二胎的占百分之二十左右,罚款、斗殴、开除公职现象不断,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多。
    彭修身针对当时的计划生育一刀切政策,经过认真调研,写出了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建议:对居于海拔高的深山区允许生二胎;公路沿线地多人稀的村域可以生二胎;城镇有先天不足的允许生二胎,拿到县人大常委会上讨论,又报到省里,经研究核实后终于实施,这一改革举措深得民心,改善了党与老百姓的关系,捋顺了计划生育工作。
    把扔到太平洋的卢氏县的贫困县帽子,再争取戴上
    1996年,他在任人大主任其间,还兼任县老促会会长。
    卢氏县是个深山区贫困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带,山高林深,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彭修身担任老促会会长后,卢氏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问题一直是他挂心的大事,看到老区人民行路难、用电、用水难等许多问题,他愁得吃不下饭。一次他到花马下乡,看到老百姓抬着猪到街上去卖,沿着石砭路是那么的危险,他的心提得老高。
    又一次,彭修身听说又有一妇女半夜抱上生病的小孩去看病,不幸从碥上掉下河底被水冲走的消息,他痛心不已,亲自到遇难者家里去慰问。
    2001年,国家开始了第二轮认定国家级贫困县,当时,在卢氏县的杜书记,为了个人政绩,杜向上级假报卢氏已经脱贫,称已经把卢氏县的贫困县帽子扔到太平洋了。
    如果取掉贫困县帽子,这意味着国家对贫困县的倾斜政策就中止了。问题是这并不符合卢氏县的实际情况,深山区甚至城区周边,还有很多群众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彭修身据理力争,坚持实事求是。他带着刘石命(全国人大代表)、卢明(县人大副主任)到市里向上级汇报真实情况,得到三门峡市委领导的重视,支持彭修身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
    彭修身一行又到省里向省委做了汇报,要求给与卢氏县国家级贫困县待遇。彭修身还把老区人民行路难、用水用电难的问题制作成记录片《老区人民在呼唤》,和时任卢氏县副县长的宋丽萍、党史办的白旭东等到中央有关部门多方求助,并把纪录片光盘辗转递交到当年红二十五军路过卢氏时,担任政治部政工科科长的老将军刘华清手里。
    这位曾经在卢氏战斗过,得到过老区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老革命家,看了纪录片里山区人民的贫困生活,流下了痛心的泪水。
    刘华清深为老区人民至今还在受苦感到不安,及时把材料报送到中央,经国务院时任副总理李岚清批准,卢氏县再次被确定为革命老区贫困县,并派出海关总署包扶河南卢氏县。要求海关帮助卢氏县实现村村通汽车,群众看病不出村,山区群众家家通电灯。
    退而不休:呕心沥血主编《古县风情》
 
彭修身领衔主编的数百万言的民间文化奇书《古县风情》
 
    2003年3月,彭修身退休了。他对自己的工作历程,做了个自我总结,为群众办的一件件事实都有满意结果,自认为没有虚度光阴。但还有几件事,他还没来得及做。一是卢氏不通铁路问题,二是老百姓医疗问题。这些问题,在彭修身退休后也要解决了。蒙华铁路今年开工建设,经过卢氏县,2018年通车,结束了卢氏县不通铁路的历史。群众无钱就医问题,自从国家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现在,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也基本解决。
    再一个就是萦绕他心头多年的事,1994年,彭修身还在县委副书记任上时,多次随县文化馆牛树森老师下乡。牛树森是个专家级别的“卢氏通”,一生从事文物保护。每到一处牛老师都能指着一处破庙一块碎石谈点历史、讲则故事,不知不觉间受到很多启发教育,从此增强了他了解民俗风情,挖掘整理民间文化的决心。
    在上世纪末,彭修身虽然已主抓主编了一本《卢氏县古今人物》,但他觉得那远远不够,在民间还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需要记载,需要歌颂。那时他就萌生了一种有要把这些民间文化传说故事,整理成册流传后世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时间。现在退休了,他主动请缨,经县委同意,成立了以彭修身为主任挂帅,以退休干部郭维东、武金钟、赵全中等为骨干的民间文化遗产编纂委员会,决定编写《卢氏文化旅游大观》。
    可是,要出书谈何容易,要把卢氏县千百年来的人物风貌,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传奇故事,锦绣山河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项浩繁工程,光靠这几个人不行,是需要一支强大扎实的编写队伍的。于是,他礼贤下士,集思广议,在很短时间内,组成了一支以文人专家李啸东、牛爱民、郭文光、宋万民,张卫东、李新治、范当桂、李景辉、刘树生等为骨干的编写队伍。
    人员有了,可是资金又是一大难题,卢氏县还不是很富裕,彭修身不想给政府增添负担。他没有向政府伸手,而是一边组织人员采写,一边组织人员到洛阳、郑州、灵宝、三门峡等地,到处求人,自行筹资,终于在2005年12月,编篡出版了《卢氏文化旅游大观》。
    全书21万字,收集上百张图片,它囊括了卢氏名山名水名胜古迹,装帧精美,图文并茂,面世后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了卢氏县旅游业的名片。
    彭修身通过《卢氏县古今人物》和《卢氏文化旅游大观》这两部书的编写,他深为作者们那种无私丰献和吃苦精神所鼓舞所感动,自己也积累了丰富的编篡经验。彭修身觉得卢氏县还有很多很多可写而没有写尽的东西,于是他又带领大家又迈向新台阶,决定编纂《古县风情》。
    这是一本集卢氏以卢氏民间文化传承内容的大型巨著,工作量更加庞大。在彭修身和老一辈退休人员的精神感召鼓舞下,大家更加斗志昂扬,精神百倍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采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动人事迹。例如“老文化”牛树森,八十多岁高龄了,也随着大家上山下乡,为大家指认远古化石和介绍新石器文化等。有时大家为探索一个古迹的真实准确性,顶风雨冒严寒,不畏艰难和险阻,跋山涉水,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有一次,到木桐乡拐峪村去考查一个古人猿聚居地,要上很大很高的一架山,走时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上到半山腰,天突然翻脸,霎时间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只好往大树下钻,又怕遭雷击,只好又跑到树木稀少点的地方任雨水浇打。老将赵全中带着照相机,怕被雨水淋坏了,把相机揣在怀里弯腰护着。
    人常说八月的天,小孩的脸,说阴就阴说晴就晴,一阵猛雨过后又突然转晴,大家又继续攀豋在探索古幽的征程上。经过猛雨润浇山崖上又光又滑泥泞难行,在沿一个只能通过一人的石砭时,山崖上只有很小的小石窝,手也没处抓,悬崖上垂下的小树枝又太细,怕拽断了人摔到山崖下,牛爱民只好先过去接应。武金钟年纪大了,在拽着牛爱民的手往下跳时,用力太猛,胳膊扭伤了,当下不能动转。
    过了石砭,又翻过几道壕来到古洞边,可是洞里黑古隆冬,不时还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阴森恐怖,大家怕里边藏有大蟒蛇,就用石头往里扔,探探虚实。大家心咚呼跳着,既紧张又兴奋。过了一阵洞里没有动静,这才一个个往洞里进。可是洞口又陡又滑,一个不小心,前边的人“哧溜”一下像溜滑坡一样可滑到深不见底的洞里去了,后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滑了下去,塌成一疙瘩。下边却尘土乱冒,原来下边十分干燥,洞里有一十平米左右的大土台,就像现在的客厅似的,周围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洞,就像现在的套间。还从土层下挖出很多头盖骨和碎陶片,证明这是古人类居住过的地方。
    回来的路上,天又下起雨来,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到了山下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鞋子也被黄泥粘得带不动,只好在草地上擦上一擦。这时一个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可是有了巨大的收获,大家都无比兴奋。坐在回转的车上,彭主任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黄瓜、西红柿和
    蒸馍,分给大家压一压饥,他抱歉地说:“同志们,到龙驹街我请大家吃羊肉泡馍。”可是又有谁忍心让他再破费呢?每次下乡赶到吃饭时,总是他付钱。牛爱民风趣地:“你那点退休工资都润到书里去了,等书印刷出来,不但带着墨香,一定还有饭香。”
    彭主任说:“大家不计报酬跟着我受劳累,这点钱算什么。”有人提议说:“不是有卢氏老乡宋丽萍、牛兰英、王书满等给咱们出书赞助的几万元吗?适当花点吧,不能为公家事老让你破费。”他郑重地说:“那是她们为家乡的文化事业献出的一片心意,要把它真正花到书上去,这钱不能乱花。”
    大家都知道排版印刷是需要一大笔钱的,这点钱远远不够,是不能动,于是纷纷争着付钱。
    武金钟这次胳膊拉伤后,疼了半年之久,烤电、药费花了几百元,都是他自己承担。牛爱民担任这本书的文字主编,没有办公室,就在他自己家里办公,用的是他自己的电脑。冬熬半夜夏熬通宵,光电费每月就是几百元,他从没有过半句怨言。他们白天奔波在采访线上,累了就唱上一首歌提提神,渴了饿了就着山泉吃点干粮,晚上还要通宵达旦,俯在书桌前编纂成稿。
    没有工资没有稿酬,甚至贴着钱为公家办事,他们照样乐哈哈乐在其中。
    在当前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彭修身和他的战友们的奉献精神自然为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甚至有人私下说彭修身这个大傻瓜,带着一群神经蛋,都是些不过光景享受的“傻帽。”
    是啊,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卢氏的这一群文化人,就是甘愿当这样的傻瓜,戴这样的傻帽,他们为的是民族文化千古传承,为的是为后世百代留下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他们是一群具有大无畏崇高奉献精神的人,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你能说他们是傻瓜吗?
    2009年4月,《古县风情》历时五个春秋,三易其稿终于出版成书,可是就在这时发现书中有误。有两篇关于南窑兴国寺的文章史实,不够确凿,可是已经成书,要翻版费事事小,其代价是相当可观的,截至目前印刷费已近二十万元,还差很多,再翻版意味着就要再增加费用。
    为了对历史负责,为后人留下准确翔实的历史资料。彭修身坚定地说:“拆,把书拆开,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重新装订!”于是,又经过大家十几个昼夜奋战,终于将全书完美无暇地奉献给大家,充分体现出彭修身等老干部们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
   《古县风情》出版后,在社会上好评如潮。
    彭修身挥笔赋诗,聊表寸心:
    解甲但觉双肩轻,饱食犹自心不宁。
     抢救传统俗文化,发掘地域旧风情。
     以史为鉴知兴替,采风传俗明耻荣。
     但得顽石能填海,不愧精卫衔集工。
    历时五年主持探讨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指出取得辉煌成果
 
汇聚国内顶尖级专家研究成果的《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一书
 
    卢氏县地处河洛文化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博大精深,具有十分客观的研究价值。
    2011年以来,彭修身又发起成立了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亲自担任会长。2013年7月19日至21日,与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一起,主持召开了”2013中国。卢氏历史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顶尖级专家学者教授7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就尊卢氏部落、卢氏古国、卢姓渊源、秦博士卢敖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一、尊卢氏为上古伏羲氏族群重要的氏族和氏族首领,其活动中心在陕西蓝田县,东界到达豫西卢氏县,并在这一地域留下了卢氏山等与卢氏相关的地名。卢氏县立县于秦置三川郡时期,而非立县于汉武帝元鼎四年置弘农郡时下设的卢氏县;卢氏县得名于卢氏山,而非得名于卢敖。
    二、尊卢氏的后裔繁衍发展为卢戎,在夏商周时代于今卢氏县建立卢氏古国,即甲骨卜辞中所谓的卢方,亦即《尚书.周书.牧誓》所载武王伐纣时帅八国之师中的卢国。卢人一支随太公姜尚迁于山东,并在清河一带发展壮大,形成今天中华卢氏主干;一支于春秋时期南迁湖北南漳一带。追根溯源,河南应为中华卢姓最早的起源地。
    三、秦博士卢敖,既是秦代一位左右时势的著名方士,也是民间传说得道飞升的仙人。还是卢姓历史上第一位见诸文献记载的历史名人、范阳卢姓的始祖。他是燕人,曾客居与齐,最后隐居并终老于今河南省卢氏县,史志有载,遗迹犹存,是卢氏县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
    这些成果,对卢氏县充分利用尊卢氏部落、卢氏古国、卢姓祖籍地、卢敖隐居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强力开发古代文化旅游产业,把卢氏县建成中华民族根亲文化承载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写了一首五言诗,单表老当益壮的精神,其言为: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彭修身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这样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们在退休后做出的一系列抢救挖掘民间文化成果的壮举,就是一座巍巍丰碑,永远树立在卢氏人民心中。(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为本文提供基本素材)(李长新/文·图)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