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胜古迹 > 旅游热点 >

灾区旅游不该被误读

时间:2012-04-16 09:10来源:千龙网 作者:为之

    ——活下来,更要活下去

    汶川地震即将四周年,一度沉寂的汶川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汶川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消息引发各方争论不休,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地震遗址上申报A级景区的不仅有汶川,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也拟申报国家4A级景区。对于网友们的质疑,汶川县宣传部副部长谢旅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地震后,汶川县耕地灭失,县水泥厂、岷江硅业等企业外迁到茂县、金堂县,老百姓没有耕地,也失去打工机会,发展旅游是唯一的出路。

    “震后遗址怎能等同于旅游风景区?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处在4年前那场旷世灾难及如今这场舆论风波中心的汶川人觉得,有着切肤之痛的他们,发展旅游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其实,有关汶川地震灾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争议,其核心不外乎以下两点。其一,把灾难作为旅游卖点本身是否道德;其二,需要被缅怀和纪念的地震遗址被作为参观游乐的旅游场所,二者能否和谐统一。

    ——5A级景区成争议,百姓利益伤不起

    应该说,人们对于灾区成为景区多少心存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不过,那种认为灾区旅游便是对灾难的消费,甚至认为轻松快意的旅游与灾区的气氛不符,其实本身也来自偏见。旅会带来消费,但是,这一消费是不是就是对灾难的消费,又是否意味着对死难者的不敬,这样的视角有些狭隘。按照这样的逻辑,烈士陵园的气氛恐怕更不适合轻松快意的旅游,那么,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作为4A级景区,是不是也该算是胡来?国家5A级景区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品格的标志,它给当地居民精神层面带来的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意义。同时,A级景区也能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业等。同时,这样的景区具有教育科普意义,可以培养这一地区民众的感情和爱心。同样是灾区旅游,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灾难遗址早已不再只是“令人不堪回首之地”。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游客行走在罗马庞贝古城废墟的大街小巷和半毁的民宅;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的相生桥上总有人驻足;美国纽约自由行的其中一部分是参观“9·11”国家纪念馆;

    那么,为何地震灾区成为5A景区就惹出诸多是非呢?其实,灾区的民众能否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地震灾区的旅游业会否遭变相垄断是关键点。争创国家级5A景区会不会成为当地政府的“政绩冲动”也是另一个担忧点。

    ——5A级景区申报,规划调研先行

    要在地震遗址上申报A级景区,必须从整个地区的角度做出完整、详尽的规划,要兼顾当地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来源,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方案。随着汶川旅游业的高涨,如何为这一灾难遗址展开营销,而又不显得是在利用那场悲剧或削弱其意义成为其必须面对的问题。2012年3月5日至3月8日,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组成13人的调研小组赴5.12地震龙门山一带沿线调研,调研主要涉及青川、绵竹、彭州、什邡、都江堰、茂县、汶川地区的地震遗址区、重建示范村镇、重建羌族地区等。

    调研发现,重大灾害发生后,在诸多产业百废待兴之时,优先恢复发展旅游业,是国际性的经验。在所有调研的三十几个国内外案例中,除了唐山震后依然以震前工业产业为主,其余地区均以发展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主导产业,其中有震前就发展旅游业的,也有震前发展农业、工业的,震后都转型调整为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农业、工业的发展。而旅游又常常与文化嫁接,以此快速推动灾后重建。如丽江纳西族文化、茂县羌族文化、汶川大禹文化、年画村年画文化、马祖村马祖文化、红豆村婚俗文化等。对于北川而言,可以此为借鉴,以羌族文化、地震文化为核心,发展羌族文化产业链,地震防灾教育、爱国教育、廉政教育,结合当地猕猴桃、李子、枇杷等优势生态农业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农业+地震遗址旅游”产业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带动百姓增收。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