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胜古迹 > 旅游热点 >

恬静沙面 欧陆建筑的大观园

时间:2010-07-28 10:33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广州沙面,可能是广州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总体以英式和法式为主的西方古典建筑群。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成为与周边烦嚣都市形成鲜明对比、不可多得、恬静休闲的欧陆风情地。

    历尽沧桑的广州沙面

    历尽沧桑的广州沙面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而成的。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叫拾翠州。在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是行商人仓库区。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民众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烧毁了十三行外国商馆。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于是成立了一个由两名英国人、一名法国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控制广东衙门所有的日常工作,同时逼迫广东衙门辟沙面为租界。无力抵抗的清政府只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柏克签订了《沙面租约的协定》,从那时起,沙面便沦为英法两国的租界。1861年,英法殖民主义者“租借”了沙面,挖沟使它与沙基分开,在四周筑砌花岗石,将沙面西边4/5的地划为英租界,东面1/5为法租界,不许中国船只靠近沙面的河涌停泊。1865年英领事馆迁入沙面,并出卖了部分租界地给外国人。法租界也于1889年拍卖了部分土地。

    英法虽各霸一方,但沙面经营之初即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设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绿化区,在南端设置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
 

    初期的沙面建有警察局、英领事馆、礼拜堂等,现已不复存在。现存沙面的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建设的,有领事馆、教堂、学校、银行、洋行、俱乐部、旅馆、小住宅等等。建筑形式有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以及所谓殖民式,但已不再使用砖瓦和木材,而是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解放后,沙面回到人民的手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1000万元测绘和规划保护,拟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1996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如今的沙面,咖啡馆、饭店与酒吧成为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150多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树种满大道两旁。那苍翠欲滴的古树、飘着曳地长须的老榕,弥散着幽香阵阵的巨樟,坐落在浓荫掩映中的许许多多的风格迥异、气派豪奢的欧陆建筑……仿佛隔世的逍遥乐土与浪漫林园,让人体味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还有矜贵的华美与洋画的风情。

    欧陆建筑的大观园

    广州城区西南角,从高空看去,绿树掩映中的沙面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珠江岸边。许许多多洋味十足的老建筑物,几乎都聚集在沙面江边,那里有饱经沧桑的雍容,有历史沉淀的感逝,有屈辱蘸泪的伤怀,有千滋百味的慨叹……

    这个仅0.3平方公里的小岛,有19个国家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还兴建了一批洋行、教堂、住宅等。

    沙面的建筑集中了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和现代主义,因此,这里被称为欧陆建筑的大观园。百年沙面再添一道“尚方宝剑”:继1996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数易其稿的沙面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出台;沙面岛上169幢建筑中,被列为文物建筑的53幢是保护的重中之重;这是全国第一例对文物保护群进行单项规划,广州市人大也将对沙面进行单项立法保护。

    据广州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此集中的西式建筑群,在旧中国留下的34个租界中也是不多见的。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