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规划 > 海洋规划 >

首个海洋总体规划:做大海洋经济 呵护碧海蓝天

时间:2010-04-17 12: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海洋领域总体规划《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获批出台,规划涵盖了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
  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资源开发无序生态恶化


  刚刚过去的2007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24929亿元,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时期,重大项目向海洋移动趋势更加明显,滨海地区将成为我国人口与经济集聚的最热地带。

  但在海洋事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的能力薄弱,海洋资源开发无序,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等。

  另外,我国海洋灾害较为严重,风暴潮、海浪、地震海啸等海洋灾害遍及沿海地区,危害严重,也迫切要求海洋事业提高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能力。

  综合来看,在“十一五”这个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规划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蓝图,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

  增强发展能力服务能力
 

  《纲要》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提出了相关的海洋发展目标,包括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继续完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等。

  “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以上;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50%;海水利用对沿海缺水地区的贡献率达到16%—24%;入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风暴潮灾害紧急警报提前6小时发布,海啸灾害紧急警报提前30分钟发布;重点海域年巡航监察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

  在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方面,我国将继续积极勘探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努力寻求战略资源可接替区,圈定满足商业开发规模的富钴结壳资源区,圈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远景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全面参与国际海底区域事务,争取国家权益。同时我国坚持和平利用极地区域,加强南、北极科考工作,拓展极地考察空间,形成南极内陆站运输支持体系、能源供应系统,建立极地基础研究共享平台和机制。

  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实现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计划建立海域关闭制度


  在对海洋进行总体规划中,针对不同领域将建设相对应的重大工程,特别是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将要实施。主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03个、生活垃圾处理场49个,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165个,削减COD排海总量68718吨;恢复渤海滨海湿地21万公顷,建设渤海沿海防护林50万公顷,新建49处各类海洋保护区,对现有25处海洋保护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为显著提升海上、空中与陆岸的巡航执法能力,我国将建造1艘排水量3000吨级、具备远海航行能力并可搭载直升机的中国海监船,2艘排水量1500吨级、具备中远海航行能力和4艘排水量1000吨级、具备中近海航行能力的中国海监船。

  完成70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海上试验;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4000米的冰穹A地区建立容纳15—20人的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发射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总体实现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海域1∶25万调查……这些重大工程的建设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和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

  另外,《纲要》将计划建立海域关闭制度。当海域一旦受到重大污染事件影响、发生赤潮等应急事件或存在较大的人体健康影响风险以及灾后需要治理或恢复,都需要采取关闭制度,整治、修复、控制和恢复海域的功能,在一定时期后,再重新开放。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