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保护 >

用历史文化古镇名村打造达县本地文化名片

时间:2011-12-02 17:0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张学阶

  历史文化古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日前,达州市政协文史委员对达县历史文化古镇名村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和调研。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为助推我市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积极建言献策。
  
  石桥镇历史悠久,红军文化厚重,保护和开发实现了双赢
  
  达县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文化十分丰富。其中以石桥古镇罕见珍贵的古建筑和震撼人心的红军遗迹最负盛名、最具特色。
  
  委员们冒着绵绵秋雨,实地察看了石桥镇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情况。
  
  据史料记载,达县石桥镇汉代建场,相传昔为柳阳县,明末战毁,清初“湖广填四川”又重建。因小河环绕并穿街心,同时有几座石桥连接东西街道而得名。
  
  该镇历史文化悠久,红军文化厚重,民间文化丰富,是全省第一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家红色旅游经典区。古镇上的4座牌坊和列宁街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特别引人瞩目。
  
  屹立在石桥古镇上的“奉杰监造”叹为观止的“节”、“孝”牌坊四大建筑,分别建造于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依次编为一、二、三、四号坊。四坊建筑一色三层斗拱,层层飞檐,古朴隽秀,蔚为壮观。每坊额端分别镂雕有“五龙捧圣”、“双凤朝阳”等图案,其间浮雕“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圆雕“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琴棋书画,艺术精巧,气势非凡。
  
  列宁街,石桥古镇上青石板铺成的一条小街,是由原来古镇上的太平街、新场街、鲁家坪合成的,全长695.3米,4座牌坊坐落在街上。因红军于1933年在一石牌坊上刻下一米见方的“列宁主义街”而得名,现被人们称为“中国红色第一街”。
  
  1933年、1934年红军曾两次来石桥古镇闹革命,红军在石桥古镇上的石牌坊上镌刻了众多标语口号:“拥护红军,扩大红军”、“工农兵,一家人,起来组织苏维埃政府”等,显示了当年红军血与火的风采。
  
  石桥古镇还有很多民间民俗文化,如烟火架、孔明灯、小丑剧、抬花轿等,世代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带来了时代特色文化。如今的鼓号队、腰鼓队、威风鼓、军乐队,活跃在各种重大节日和喜庆活动中,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石桥古镇由于“石牌坊及红军标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多年来,达县、石桥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工作。一是编制古镇历史文化和红军文化的保护规划;二是划定以列宁街为中心的传统街巷片区为古镇保护区,严禁新、改、扩建,力求按历史原貌恢复建设,做到外观古朴返真;三是利用历史文化和红军文化,打造风貌旅游,提升石桥古镇知名度;四是舍得财力投入,保护修缮石牌坊,按规划拆除石牌坊周围的现代建筑,拓宽石牌坊的观赏空间。
  
  近几年来,为充分发挥古镇文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带动的推进作用,达县县委、县政府投入近4000万元对石桥古镇特别是列宁街进行深度打造,对4座石牌坊及红军标语采取了防风化、加固等维修保护措施,新建了“红军文化陈列馆”,规划建设了“列宁公园”,园内塑有“列宁塑像”,策划设计有“红军文化浮雕墙”等景点,强势提升了石桥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旅游参观,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石桥古镇历史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发现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古民居建筑,亟待修葺保护
  
  通过调研座谈会,委员们了解到了达县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农村新发现的文物古迹以及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文物普查,达县普查登录在册的文物点达665处,其中省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11处,县保单位37处,在农村新发现的比较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处:
  
  建于清代的木子乡谢家大院,具有明显的达县地方建筑工艺和民俗风格,是达县仅存的几处有很高价值的木结构穿逗悬山式民居三合院建筑。
  
  建于清中晚期的大滩乡谢家三合院,房屋布局规整,雕刻特别精致,是达县现存最精美的民居建筑。
  
  大堰乡中坝沟民居群,建筑分布在中坝沟长约600米,宽350米的坡地上,共有建筑500多间,是古代达县到巴中的古驿道,是达县仅存的达县民居建筑群,具有浓厚乡土特色。
  
  中西合璧的建于民国的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西式和中式结合的建筑风格,绘画和泥塑十分精美,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
  
  达县从事文保工作的同志忧心如焚地说,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些古民居建筑恐怕就难保住了。
  
  委员们了解到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民居,由于兴建的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年久失修,风雨剥蚀,难掩衰败迹象,亟待抢救保护。
  
  广泛吸收借鉴历史文化文明成果,打造本地文化名片
  
  在调研座谈会上,委员们就达县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工作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委员们也听到、看到和感受到古镇名村尤其是古民居建筑的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委员们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当前要大力宣传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古镇名村保护的自觉性;
  
  二是要做好历史文化古镇名村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不断推进古镇名村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要发挥历史文化对提高镇、村软实力的助推作用,保护古镇与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打造地区文化名片,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四要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人才,重点培养被称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乡村文化骨干;
  
  五要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支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六要加大开放力度,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招引外资、吸引民间资金,支持发展历史文化古镇名村公共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规划网重庆12月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