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专家 > 专家观点 >

宁波慈城可能再次内涝 文保专家:必须恢复古河道

时间:2012-06-21 15:35来源:浙江新闻网 作者:为之

18日下午的慈城道路。本报见习记者 史朵朵 摄

18日下午的慈城道路。
 

  入梅以来,雨水成慈城硬伤,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冯宅浸泡在三十四厘米深的雨水里。人们只能用水泵抽水。
  这次的雨,已把许多关于古城保护的细枝末节洗刷一净,一个之前从未如此重视过的问题暴露出来:面临强降雨时,古城的排水系统能负担吗?
  昨天,本报《宁波城事》4版曾对古城内涝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古城水系破坏,成了古城内涝最重要的原因。
  昨天,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时,他表示,必须恢复古城河道,才能解决古城内涝问题。
  现实很严峻:毛力水库即将泄洪,慈城有再次内涝可能
  前两天的这次降雨,江北的平均雨量已达240毫米以上,远远超出了目前水库蓄洪和内河的排涝能力。
  昨天,慈城古城里的内涝还未完全消退,然而就在昨天下午,从宁波江北区农林水利局又传来一个坏消息:由于前几天的强降雨,慈城北上方的毛力水库已超过汛期控制水位。
  因此,毛力水库必须要泄洪,不然一旦有新降水,大坝就难保。昨天,江北区区政府也确认水库即将泄洪。
  然而,有水利专家预计,如果毛力水库泄洪,加上雨水即将卷土重来,那么位于水库下方的慈城将可能再次发生内涝。
  而这次是否内涝的决定权却掌握在老天手里,只有未来几天不再有新的降水,慈城的内涝才能减轻。
  为此,江北区区政府及水利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两天没合眼,这场雨带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压力。
  阮仪三支招:恢复古时河道
  宁波市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慈城古县城开发,公司总师办段闻生前天告诉记者,恢复古河道以解决内涝问题的思路,已在认证中被否决,原因有三:
  外面水系不通,就算恢复内河河道,水也排不出去;古城道路太窄,挖河道后,汽车就无法通行;此外费用太高,其中包括拆迁的费用。
  而昨天下午,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语气十分坚定地表示,要解决古城内涝问题,必须恢复古河道。
  阮仪三教授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权威人物,他因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被人们称为“古城卫士”。他曾多次到访慈城。
  阮仪三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国古城“一街一河”的原貌被破坏,古城原本发达的排涝系统被破坏。和河相比,现在的地下管网排涝效果差多了。
  可是,排水不畅,对于老建筑的危害是很大的。比如冯宅是砖瓦结构的老房子,木柱和墙角水一泡,就会松动,自然是要减寿。倘不是冯宅保存完好,换其他的老房子,水泡久了就可能塌。
  对于段闻生提的三点理由,阮仪三的回答是:
  古城内河必须恢复,哪怕道路狭窄点,汽车不能开怕什么?步行不就可以了?比如法兰克福的古城内就是禁汽车通行的。内河挖通后,还要和外河河道挖通。至于说费用太高,当初填埋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仔细?
  “淹一下也有好处,让我们明白盲目建设最终是要吃苦头的,赶快接受教训吧!”阮仪三说,现在在苏州古城已经恢复了一条1972年填埋的干江河,紧接着还有两条河也将恢复。
  政府应对:“姚江东排”一旦完工,将缓解古城内涝
  前天本报报道,在古城内涝问题上,慈城镇政府在水利方面已经投资10多亿元。这其中重头项目是2009年开工建设的“姚江东排(江北段)”工程,投资达5.4亿元。“姚江东排”主要是把二三十米宽、0.6米深的慈江(因是姚江支流故称“姚江东排”)拓宽到50米宽、2米深,让原本往姚江走的慈江水直接往下游走后入海。
  “姚江东排”将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来建造。目前镇海段已经完工,江北段预计到明年年底才能基本完工。
  江北区农林水利局水利科科长陈晓东说,“姚江东排”基本竣工后,慈城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缓解慈城地区的内涝。
  “但如果要彻底解决慈城内涝,还要让古城内的‘毛细血管’畅通,让水流得出来。”
  不过,江北区政府相关部门也认为,任何工程措施都不能完全解决此次强降水的排涝问题。
  延伸阅读
  古城排水系统曾高度发达
  昨天阮仪三教授介绍了古时慈城的水利系统。
  古时慈城和中国多数的古城如苏州、乌镇一样,都是“一河一街”的方块格局。
  古人在建城池时非常讲究风水,如果古城要被水淹,那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城池建造时会重点考虑排水的科学性。即便南方如福建因为地势低,海水倒灌,古人也早就有设计。比如福建古城的楼台上是有门的,一旦发生内涝,可从二楼出去,而一楼他们通常不放重要的东西。
  这方面有个案例:1989年,阮仪三曾探访乌镇,当地发大水,乌镇古城没被淹,但新城却淹了。
  在苏州有句古话:吴郡虽号为泽国,却无垫溺之患,赖其沟渠滂通。大概意思是,这地方虽然地处南方泽国,却没有涝灾,这是因为排水系统发达。
  阮仪三说,古时的慈城也是这样,排水系统发达。
  慈城保护,本报一直关注
  慈城是江南地区少有的保护完好的古县城。
  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
  对于慈城的开发必须慎之又慎,小小的失误都将可能会带来永远的伤痛。因此,本报一直关注慈城。
  在2009年9月,慈城引进凤凰古城旅游的开发模式时,本报曾以《慈城古镇欲成第二个“凤凰”》、《慈城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曾报道了阮仪三、冯骥才的质疑。后来引进凤凰古城模式不了了之。最近我们也一直关注慈城的内涝,希望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看了本报这两天的报道后,有不少网友@了本报官方微博“钱报宁波城事”发表自己看法。
  “@我不是云遥就怪了”说:“小时候我就住照片的位置,这边是低洼地段,但变成水泥路后没有积过大水。慈城的特色民居被推倒变仿古,再美丽也是一座空城。”
  “@慈城望族”说,要把慈城开发好,城内恢复河道,重修城墙,这是底线。
  慈城,我们会一直关注。如果你有想法和建议,都可以继续@钱报宁波城事。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