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专家 > 专家观点 >

什么样的城市才能作为高水平崛起的基础

时间:2012-05-29 08:18来源:东莞日报 作者:孙霄汉

  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主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载体。一个好的城市有如一棵树,不但要有健康的主干和枝叶,可以沐浴阳光、承接雨露,更要有发达的根系,能够吸收各种养分,这样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现高水平崛起,“城市是基础”,那么我们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作为崛起的基础呢?
  我们的城市需要先进的发展理念。从总体上,城市发展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对人类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行反思,提出把人的自身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这些先进理念已逐步成为现代国家的共识,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先进发展思想的认同和借鉴,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探索的重要成果。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发展的目标、衡量发展的水平、判断发展的好坏、检验发展的质量等牢牢锁定在是否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先进的发展理念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尊重劳动的理念。“劳动是财富之父”,社会财富是靠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辛勤付出创造的,对劳动的尊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在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大市,尤其要确立对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产业工人高度尊重的社会道德氛围。二是竞争的理念。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有竞争,城市社会才会有不断向上的活力。三是创业的理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并快速升级,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一个活跃的创业群体,是现代产业不断升级的基本支撑。四是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理念。现代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创新及人才成为现代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创新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激励。
  我们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城市是现代人的主要生活空间。人们在城市里的衣食住行,需要有相应的设施支撑。东莞是一个通过农村工业化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仅用30余年的时间,从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城市基础生活设施建设难免滞后,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还难以满足市民快捷便利出行的要求,需要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要求,重新规划,加大投入。人们需求向多元化、高级化发展,享受型、发展型需求日益成为现代人需求的主要内容。人们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更健全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公共文化,现代城市必须顺应这些要求。
  我们需要健全的法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现代社会有序运行的条件。在以陌生人社会为特点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离开了法治,社会将陷入可怕的无序状态。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需要公共部门依法行使公权力,需要每个公民自觉遵章守法,需要全社会对法的敬畏的神圣感。东莞的城市化历程短暂,城市文化中还深深烙印着农业社会、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痕迹,建设法治社会,任重道远。
  我们需要高效而廉洁的政府管理。政府设立的初衷是集聚社会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效能的高低受制于政府管理制度的安排、资源配置机制的合理性、官员的业务能力、道德与价值取向、公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等。东莞是由一个县域行政架构升格的城市,在特殊的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政府管理架构与体制,政府的效能在创造辉煌的东莞发展模式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而近年来,随着东莞经济体量的增大、社会管理的复杂化,体制机制功能呈现明显退化趋势;一些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丢失了,开拓进取的锐气消减了,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反应迟钝甚至麻木,缺乏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的勇气;一些人染上官僚作风,工作责任心下降,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抓显性政绩工作,丢掉了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更有少数人利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实现高水平崛起,需要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高效而廉洁的政府。
  我们需要现代人文精神。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又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人文精神是现代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现代性的重要体现。现代人文精神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包括社会个体的人格、权利平等的精神、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权利的精神、关注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精神、尊重个性与多元化发展的包容精神、关心与帮扶弱者的大爱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不仅工业化快速推进,而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领域的现代性得到较快提升,但社会结构特殊而复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人文精神积淀有限。由于我国体制转轨未完成,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发展权利还存在体制障碍,如在东莞,新莞人还难以享受与户籍人口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务,影响到其发展的权利;由于人口的高度流动性,一些人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还不够强,市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有限,等等。东莞要实现高水平崛起,必须大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精神。(孙霄汉 东莞市委党校社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