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武汉市长:风水轮流转今到武汉 挺进中国第四极

时间:2013-07-02 10:3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两座城市会被冠予“大”字,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大武汉,印刻着武汉昔日的辉煌,也寄托着武汉发展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当沿海城市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的时候,曾经的大武汉却没有在这一轮发展中成为“弄潮儿”。大武汉一度迷失方向。但“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给了武汉重新加速的良机。今年3月,中部沿江四省在武汉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作为长江中游的中心,武汉未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为外界所看好。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日纷纷“中部飞”,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落户、投资,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在武汉安家、创业。

  当然,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并非是武汉的“独舞”。这一次,武汉不仅要自己“舞”出精彩,更要携手长沙、南昌、合肥,串珠为盘、合作共进,共同“跳”好“集体舞”。

  近日,就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发展、武汉产业规划与投资热点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武汉市市长唐良智。

  跳好集体舞

  第一财经日报: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唐良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核心城市的支撑、引领和带动。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建设发展中,应该更好地发挥辐射服务作用,当好“服务员”。

  为此,我们正大力实施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建攻坚、国际化水平提升等“五大计划”,努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全国综合交通大枢纽,全面提升产业带动功能、要素聚散功能、创新引领功能、交通枢纽功能和开放门户功能。

  日报:武汉城市圈是“中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汉在武汉城市圈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有观点认为武汉对周边的吸附作用大于辐射作用,怎么看待武汉和周边8个城市的合作与竞争?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唐良智:武汉与城市圈内兄弟城市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赢多赢、联动发展”的关系。作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积极参与和推动城市圈建设,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发挥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

  积极带动圈内城市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武汉地区企业到圈内城市投资发展或建设产业配套基地,加大产业转移力度。粗略统计,近五年武汉地区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在圈内其他城市投资了一大批企业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000多亿元,实际投资700多亿元。

  促进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圈内城市流动。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在圈内城市设立分行和村镇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设在武汉的分行,与圈内城市签订了信贷协议,为其经济发展输送“血液”。

  武汉的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与圈内城市实现共享。

  目前,武汉城市圈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五个一体化”进展顺利。

  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在更大的范围整合利用资源、加快发展。武汉城市圈的加快发展,必将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挺进“第四极”。

  日报:目前,国内已有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三个制造业中心,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产业升级与转型,长江中游有没有希望成为国家第四个制造业中心?武汉就此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怎样的发展目标?

  唐良智: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发展基础良好、实力雄厚。汽车、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钢铁、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家电、食品等主导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特色优势明显。比如,武汉的汽车、电子信息、能源环保、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产值都在千亿元以上;东风汽车公司是全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企业,武汉钢铁公司是全国三大钢铁企业之一。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享誉全国,中联重科(000157,股吧)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全球最大的起重机械制造企业。南昌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合肥是我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只要我们顺应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就能实现制造业总量跨越和结构优化同步推进,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就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家第四个制造业中心。

  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我们正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2012年,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元。规划到2016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2018年,力争突破3万亿元,建成全球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全国领先的汽车、装备制造、钢铁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助推城市群成为我国第四个制造业中心。

  风水轮流转,机会到武汉

  日报:怎么看待外界给武汉的标签:1.5线城市?武汉冲刺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和后劲何在?武汉有哪些值得向国内外企业、投资者介绍的好的投资机遇?

  唐良智:武汉被标为“1.5线”城市,目前这个定位基本上是客观的。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直按一线城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拿掉那个多余的“0.5”,尽快进入一线城市行列。

  为快速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地位,我们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

  第一,武汉曾长期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和知名商贸港城,“汉阳造”曾闻名全国,“大武汉”形象深入人心。建国初期,武汉是中央直辖市和中南局所在地,是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

  第二,武汉区位交通和科教资源优势突出。这是武汉的两大顶层优势,海内外公认。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来武汉访问时就说,武汉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它处于连接中国其他地区的枢纽地位,交通便捷,智力密集,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这两大优势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更加凸显。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武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交通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城市,这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地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

  我国进入科学发展时代,经济发展正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这有利于我们更加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武汉发展的良好态势业已形成,进入全面加速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武汉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2年,武汉GDP超过8000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上升到第4位,5年上升5位。我市汽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石化、金融、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处于发展上升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引擎;近年来高强度产业和城建投资, 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将相继投产或投入使用,释放出巨大能量。

  可以说,武汉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海内外客商来武汉投资发展,正逢其时,面临难得的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投资空间广阔、商机无限。目前,武汉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壮大汽车、能源环保、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钢铁、石化、食品轻工、家电等九大产业集群;推进服务业规模升级、业态升级,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计划5年投资8000亿元,完善“铁水公空”、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地下管网、生态设施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些领域,投资者都大有可为。

  二是政策优惠、环境优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国家战略聚焦武汉,赋予了武汉先行先试的权力,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同时,我们还连续出台了发展工业、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在优惠政策方面,其他城市有的我们都有,而且优惠力度更大,一些城市没有的,我们也有。

  为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大力开展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工作,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优化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审批和公共服务领域办事流程;对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政府派专人全程免费代办审批手续,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

  海内外客商投资武汉,一定能享受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

  风水轮流转,机会到武汉。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投资武汉,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日报: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武汉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

  唐良智:武汉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经济规模还不够大、产业层次还不够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还不适应快速发展需要,城市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伴随城市规模扩张,交通拥堵、生产安全风险等“城市病”亟待有效治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等。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如果眼里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就不会改革,也难言发展。我们将正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步步向前。

  日报:中部一些城市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武汉如何应对它们的追赶?

  唐良智:近年来,包括武汉在内的中部城市发展迅速。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一轮大发展中,武汉既是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中部城市的快速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赢。在处理与中部兄弟城市的竞合关系方面,我们将始终把握好三点:

  一是内练真功,增强综合实力。武汉的发展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面对其他城市的追赶,我们将心无旁骛地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继续把发展速度加快,把经济总量做大,把城市功能做强,把发展环境做优,推进城市跨越发展。

  二是加强学习,取长补短。三人行,必有我师。中部各城市地域相连、人情相通,便于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我们将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三是深化合作,共赢发展。中部六省整体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同步发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我们将与中部城市一道,跳好集体舞,携手并进,共同崛起。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