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涌 北京报道 中原经济区最终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填补了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最后一块战略空白。规划是第一步,如何将纸上的蓝图变成现实,才是未来中原经济区面临的真正考验。这其中,郑州市有重要的责任和担当。 郑州市新近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战略。作为郑州市的主政者,郑州市市长赵建才非常清楚,在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郑州已是国家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郑州需要增强区域性中心的支撑作用。 郑州已经把目标定位于具有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为实现这个目标,郑州需要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城市治理等诸多方面不断改善和提升。 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也希望能够从这个城市主政者的思考当中,发现它未来的轨迹。 建“复合型城市” 《21世纪》:郑州市新近提出了要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战略,提出这样一个新战略,郑州是如何考虑的? 赵建才:这是基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考虑。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呼应中部崛起这个大的发展战略提出来的。从实际的发展状况看,中原经济区是中部人口最密集、优势最突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可以说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新支撑”,目前已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成为了重点发展的区域。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郑州市被定位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中部地区,郑州市是国家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郑州都市区。 主要概念是把中心城区放大,把周边的新密、荥阳、新郑等地改为城市区,把这些地区按照新城区、新城市功能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郑州作为区域性中心的支撑作用,同时提高它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 《21世纪》:都市区仅仅是一个市区的放大版,还是会有与以往不同的建设思路? 赵建才:这个都市区的建设总体上会体现出一个统筹发展的概念。包括交通统筹、产城融合(将相关工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城乡统筹等等,体现出复合型、组团式、生态型的概念。 具体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首先它的产业支撑能力要强。我们正在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为主线,建立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未来的郑州都市区规划了四大支柱性产业: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物流商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 其二,城市规模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25%以上。在人口方面,我们将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中心城区,按照新的城市功能的标准,着眼于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 第三,实现二三产业的双重升级,这也就是我们提出来的二轮驱动,以实现更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作为一个城市,辐射带动的作用主要是靠产业和服务。所以,郑州都市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 《21世纪》:郑州现在的发展重点应该在城东的郑州新区上。对于这个面积数倍于老城区的新区,郑州将如何着手? 赵建才:郑州新区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郑州新区是在郑东新区的基础上、呼应郑汴一体化、向东扩展的一个区域,包括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国际物流园区、中牟产业园区和中牟县等五区一县。 刚才,我特别强调了复合型城市的理念。要改变传统的扩张模式,走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道路。过去的城市和农村是分开的,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 但这种复合型城市就不一样。城市不一定完全是封闭的城市,它也可以搞农业方面的生产,比如都市型农业。同时,也会有工业方面的发展。实际上,这是个城乡统筹的概念,不能再从传统意义上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理念来认识。 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21世纪》:按照郑州市的建设目标,未来将成为千万级的大都市,那它也将面临城市病治理的问题。郑州市在这个方面是否已有预防的措施? 赵建才:对郑州市的发展来讲,关键是要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在交通方面,按照《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畅通郑州”要求,加强以改善交通拥堵为主导的中心城区交通规划工作,实施交通整治规划。推进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四港联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 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我们正在实施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倍增工程,缓解城市上学、就医方面的困难。还有就是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 从城市规划上来讲,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动态完善”的规划思路来做好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工作。按照城市产业统一布局和协调发展的要求,引导城中村通过各种改造方式为周边的重要城市功能区提供服务,促进其与城市整体功能的融合。 再有一点是,我们希望通过组团式发展,合理的人口分布,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21世纪》:城市的保障房建设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内容,郑州市在这方面有怎样具体的规划? 赵建才:3月1日,河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住房保障工作会议,明确郑州市的建设任务为53823套,是去年的2.36倍。 为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代理销售经纪机构的检查力度,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1号文件精神。 二是根据住房需求调查结果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编制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专项规划。通过划定用地控制区,重点明确各县(市、区)的用地规模、区域位置,实现提前规划、提前选址。 三是多渠道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在强化规划提前控制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对未取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存量土地和已取得土地但需追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入手,尽快下达或追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并促进项目建设。 四是为破解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瓶颈,拟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5%用于保障房建设,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资金归集力度。 五是针对公共租赁住房起步晚、任务重、优惠政策不明确的实际情况,全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比如选择交通便利的大型居住社区,或者在高新区、经开区以及各县(市)依托产业园区、聚集区,或者由大型企业和公益性单位利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用土地等等几个措施,来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国规划网郑州3月15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