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享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盛誉的河南洛阳旅游资源丰厚,发展条件绝佳。“旅游产业不仅仅是经济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和谐产业”——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洛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福民惠民主题,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享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盛誉的河南省洛阳市旅游资源丰厚,发展条件绝佳。“旅游产业不仅仅是经济产业,更是民生产业、和谐产业”——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洛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福民惠民主题,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市长郭洪昌。 记者:近年来,洛阳市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景观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洛阳市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郭洪昌:近年来,我们基于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经过认真分析调研,进一步确立了洛阳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那就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具有洛阳特色的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产业从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从传统旅游向高端旅游转变,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洛阳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努力打造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旅游中心和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规划先行,明晰产业定位。结合洛阳实际,我们提出了“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的旅游主题,确定了“历史文化之都、休闲度假之都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先后启动了10余个景区开发规划,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旅游规划体系。 二是项目带动,打造精品景区。先后实施了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隋唐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等一大批遗址恢复展示工程,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极具竞争力的精品旅游景区。 三是办好节会,搭建发展平台。以牡丹花会、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等四季品牌节会为带动,形成了多个持续时间长、辐射能力强、衔接紧凑的旅游黄金期。 四是完善功能,健全服务体系。相继实施了龙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修复改造提升工程等重点旅游项目,景区(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是注重生态,打造宜居环境。大力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建成了龙门山、周山、邙山等森林公园和洛浦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形成了“林在城中绕、城在山水间”的城市景观。 经过多年的努力,洛阳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在4年时间内先后突破3000万、4000万和5000万人次大关。2010年我市接待游客达到6079万人次。 记者:在全国上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洛阳的旅游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哪些独特贡献? 郭洪昌: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立足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打造旅游精品,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促进全市第三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一是拉动了经济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5%。在旅游业的强力带动下,全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1%,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个百分点。 二是壮大了县域经济。目前,全市9个县(市)中,有8个县(市)全年旅游人数超过百万人次,5个县超过200万人次;有5个县旅游总收入超2亿元,其中栾川县和嵩县分别超20亿元、10亿元。 三是改善了民生质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农家宾馆、农家饭店,打造了一支旅游从业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36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10.6%。 四是促进了对外开放。以旅游节会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届牡丹花会,经贸活动和招商引资总额累计达3328.51亿元,其中引进外资55.7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26.61亿元。 五是提升了城市形象。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洛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洛阳把今年确定为旅游业的“品牌建设年”。在旅游品牌建设上,洛阳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还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郭洪昌:近年来,洛阳高度重视旅游品牌建设,不断加大精品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了历史文化游、都城遗址游、墓葬碑碣游、博物馆游、生态游、四季节会游、牡丹文化游、都市风光游、工农业文化游、四季滑雪游等十大旅游产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形成的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客源增长,拉长了产业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立足高端,培育特色,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品牌;将龙门、白马寺、小浪底等景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品牌;将“真不同”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餐饮品牌;将东山宾馆等打造成为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将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节会品牌;将唐三彩、牡丹系列产品等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商品品牌;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洛阳旅游服务品牌。 记者: 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发行旅游年票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洛阳的年票效应早已声名远播。目前情况怎样?下一步有何打算? 郭洪昌:2006年7月1日,洛阳市正式发行旅游年票,年票包含20个知名旅游景点,门票原价合计544元,年票定价60元,可在一年内不限次数使用,大大降低了市民本地游的门槛。目前,年票包含景区已扩大到29个。截至2010年底,全市年票发售点达140个,成立了5个旅游年票俱乐部,开通了直达旅游年票景区的直通车,共发行年票64万张,持年票进入景区游览的游客达400万人次。旅游年票不仅激活了本地客源市场,还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带动了餐饮、交通、住宿、旅游商品以及电信、演艺和景区服务设施等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洛阳成为全国10余个发行旅游年票城市中最成功的城市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思路,进一步做好旅游年票发行工作。一是与山东、陕西等已发行旅游年票省市对接,扩大旅游年票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省外游客。二是提高现有旅游年票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旅游年票服务措施,不断增强年票吸引力。三是开发旅游年票系统软件。开发更加灵活、自主权更大、拥有版权的年票系统软件,灵活制定年票景区加入方案,推动旅游年票持续发展。 记者:在旅游惠民方面,洛阳市还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郭洪昌: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福民强市”目标,使洛阳旅游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市民,从今年起,我们将在全市实施旅游进社区、旅游下乡村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快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积极促进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努力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和生态旅游发展。一是实施旅游进社区工程。到2013年,基本实现所有城市区各主要社区基本配备旅行社服务网点、旅游年票发售点、旅游直通车发车点、旅游宣传专栏,实现旅游年票、旅游景区门票、旅游观光巴士车票、一日游代销业务覆盖社区,市民和游客在社区即可享受到各类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二是实施旅游下乡村工程。到2013年,基本实现城乡旅游市场一体发展,使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记者:“十二五”期间,洛阳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提出这个目标的初衷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和举措? 郭洪昌:洛阳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洛阳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悠久,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因此,洛阳人有责任和义务将洛阳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二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使然。我们拥有龙门、白马寺、小浪底等众多优势资源,已建成历史遗存类、博物馆类、古建类、主题类、山水生态景观类和宗教文化类等六大类重点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具有高垄断性和高发展潜质,把洛阳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是旅游资源禀赋条件的必然。三是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洛阳旅游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和规模。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满足游客需求的产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把洛阳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 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思路是:依托洛阳厚重历史文化,按照“品牌国际化、设施国际化、营销国际化、环境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标准,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城市品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把洛阳建成历史文化彰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宜居宜游”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具体举措是实施八大旅游行动计划,即实施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行动计划、实施打造牡丹花城、千年帝都、文化圣城和山水之城四大城行动计划、实施旅游景区建设与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旅游营销行动计划、实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实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推进产业融合行动计划、实施全面优化旅游环境行动计划。通过努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 自古洛阳帝王州,国色天香牡丹城。今年4月,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将盛装开幕。我们诚邀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相聚洛阳,感受河洛文化,领略国色天香。中国规划网郑州3月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