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智能城市 > 新闻资讯 >

锦绣之州 热情邀约

时间:2010-09-13 18:07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赵越 白菊

——专访锦州市副市长刘洋

 

东北新闻网与东方网联手采访刘洋副市长

 

    东北新闻网 辽宁参博官网世博会上海报道组记者赵越 白菊报道 2010年7月19日,在上海世博会“锦州活动周”启动后的第一时间,东北新闻网联袂东方网共同推出“市长专访”节目,就辽宁、上海两地门户网站网友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锦州市副市长刘洋。
    记者: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个展馆当中也贯穿了“低碳环保,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的核心理念,那么这样的思路对锦州今后的发展有何启示?
    刘洋:锦州市历来非常重视清洁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着手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发和建设。1995年,开工建设了我市第一个风力发电场,共安装5台机组,装机容量3750千瓦,并于2001年并网发电;截止2009年底,我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风电场6个,实现风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投产太阳能电站300千瓦;在建风电场2个,装机容量4万千瓦;开展前期风电场10个,计划2010年底投产风电项目5个,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锦州的光伏产业,锦州光伏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目前,全市共有23家光伏企业,已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工程设计与安装,以及与之配套的石英坩埚、石英材料、高纯石墨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去年全市光伏产业实现产值48.5亿元。目前,光伏产业已成为锦州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2009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把锦州建设成国家光伏产业基地。我们通过主攻多晶硅、扩产壮大单晶硅及硅片、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突出太阳能电池后续产品的开发,强化绿色能源之都的建设,大力实施太阳能电站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力争把锦州建设成中国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中国的光伏之都。到2010年,锦州光伏产业主导产品生产规模达到:多晶硅3300吨、单晶硅3800吨、硅片1.6亿片、太阳能电池400MW、组件650MW,产值达到150亿元。再经过5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发展成为锦州第一大支柱产业,主导产品产值达到1000亿元。
    我们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的龙栖湾新区内划出13.6平方公里,重点规划了集研发、生产、示范、应用一体化的锦州光伏产业园区。目前3.4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摆满, 多晶硅、晶硅电池、薄膜电池、LED芯片等5大项目已经入住起步区,正在积极建设中,2010年末、2011年将陆续形成产能。整个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年底前达到“七通一平”,按照“围绕光伏、一区多园、一园多品、打造集聚”的规划理念,在后续规划土地上我们还将安排多晶硅、薄膜电池、晶硅电池及组件、LED等产业园,配套产业区,行政、会展及商务支持区等方面的建设,以吸引国际光电大厂尽快入住园区。
    在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锦州正在大力实施太阳能电站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拟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施“2211”光伏应用工程。即:光伏发电电站规模达到200MW,光伏供电亮化街路达到200公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场所)及居民小区光伏发电应用达到100处。
    记者: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有一年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锦州市的战略定位如何?
    刘洋:锦州是辽宁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国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锦州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机遇面前,锦州确定了全新的定位:即依托锦州区位优势和锦州港核心战略资源,面向内蒙东部和东北西部等腹地,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把锦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北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特大型城市,渤海湾重要的地区枢纽港和港口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基地和辽西大连,中国光伏产业之都。
    记者: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锦州沿海经济带确定了怎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刘洋: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求,我们在综合研究市情、科学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的锦州沿海经济带建设总体发展思路是:提升核心,即进一步提升扩展锦州港作为核心战略资源的功能,建设完善老港区,规划开发娘娘宫新港区,打造双亿吨大港。优化主轴,优化发展老城区(古塔、凌河)---松山新区---娘娘宫新区主轴,服务带动沿海经济提档升级。壮大组团,壮大滨海新区(西海经济区、汤河子工业区、白沙湾行政生活区)、娘娘宫经济区(光伏产业园、纺织产业园、凌古工业园、世博园)和大有经济区、建业经济区四大组团,使之成为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开发园区,开发建设庞河产业园区、沟帮子产业园区、七里河产业园区,整体融入锦州湾,实现港城区互动发展新格局。强化核心、主轴、组团、园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四组团、三园区”的总体布局。
    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确保实现倍增,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翻番。到2015年,构筑“以港带区、以港带园、以港带业”的互动发展格局,建成拥有双亿吨大港、国家级开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滨海新锦州框架,实现从区位型中心城市向经济型中心城市、传统型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城市、内陆型城市向现代口岸城市、中等实力型城市向全省经济大市的根本转变。到“十二五”末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实现城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0万人的目标,努力把锦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北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特大型城市,渤海湾重要的地区枢纽港和港口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基地和辽西大连,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之都。
    记者:为实现这一目标,锦州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刘洋: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面前,锦州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宽的眼界和更务实的举措,加快推进锦州港、西海经济区、娘娘经济区、大有经济区和建业经济区“五大板块”建设,全力推动锦州沿海经济带的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具体讲,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细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结合锦州实际,进一步细化锦州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切实做好与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衔接,特别是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摆布上的衔接,努力实现“渤海翼”的创新与突破。统筹考量锦州沿海经济带与辽西、蒙东、蒙古国,滨海新区与大有经济区、汤河子工业园区,大有经济区与凌海市区,以及锦州与辽宁沿海“五市”等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加快形成组团开发、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新格局。
    第二,要做强基础设施,增强竞争实力。加快锦州港西部海域开发进程,开工建设中电投、华润等煤炭专业化码头,全面提升港口功能。加快推进锦赤铁路、锦州湾国际机场、滨东大道、城际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形成面向沿海、连接广阔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按照生态宜居、国际水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锦州海洋城、白沙湾生活区和光伏、汽车零部件等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做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雏形,三年有形象”。
    第三,要做大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群。借助国家战略这张名片,搞好总体策划,组织强势宣传,全面展示锦州对外开放形象。强化大开放意识,树立招商引资全市“一盘棋”思想,全面掀起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尤其是要瞄准有战略性投资意向的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集团,争取在引进规模大、技术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着力打造国家级炼化、石油储备、光伏、电动汽车、船舶修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基地,努力实现临港产业的集群发展。
    第四,要做活建设融资,破解发展难题。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加快土地开发整理,积极盘活土地资产。快速推进娘娘宫、大有等经济区内各类园区的起步区建设,实现土地的滚动开发利用、建设融资的良性循环。搭建各类园区专门融资机构,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平台,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各类金融资本参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多渠道破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第五,是做优组织机构,创新体制机制。成立锦州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园区经济职能,侧重经济管理设岗定职定责。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完善各项“飞地”政策,建立项目利益共享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推行“一站式”审批代办服务。坚持引人与引智并举,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抓紧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强、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人才,尽快充实到沿海开发开放的一线干部队伍中来。
    总之,我们将紧紧抓住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国家战略历史性机遇,积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努力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国家战略这一美好蓝图在锦州变为现实。
    记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园区建设,锦州沿海经济带有哪些重点园区?建设情况怎样?
    刘洋: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定位,努力寻求与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不断加大融资力度,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分别确立了各园区的主导产业,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出台优惠政策,竭力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创造最佳条件;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在娘娘宫新区专门为凌河和古塔两个老城区划出5平方公里的“飞地”;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各园区均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全力推进锦州湾开发开放,大开发、大开放的氛围日益浓厚,锦州沿海经济带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滨海新区包含西海工业园、白沙湾行政生活区和汤河子工业园,着力建设新型临港工业区、现代物流仓储区、对外开放示范区。西海工业园规划面积22.76平方公里,土地整理、路网、电网、供水等各项配套工程及总面积25.4万平方米的标准工业厂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并形成以光伏、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目前年产15万吨高碳铬铁、多晶硅、电池组件、电力电容器等2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61.1亿元;300万吨石油储备基地、液化气综合利用、年产60万吨润滑油、风力发电、太阳能路灯、绿色复合肥、防水材料生产基地及商业地产开发等34个重点项目年底前将相继开工,总投资159.9亿元。另外,北京合众思状集团GPS卫星导航、壳牌高级润滑油等一批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中。
    白沙湾行政生活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宜居生态新城区。城市路网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基本建设投资8.5亿元,金山大街立交桥、海王街、体育街即将竣工通车。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锦绣蓝湾、海岸江南、龙脉海景、华纺海岸城等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年可实现开发面积68.6万平方米,总投资40.9亿元。加快滨海观光旅游带建设,从笔架山到老龙头的10公里滨海观光旅游带全面提档升级,滨海路景观带绿化美化工程、各主题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行政中心中央景观区建设工程基本完工。
    汤河子工业园规划面积20.21平方公里,倾力打造以钛业为主导产业的特种金属产业基地,32户规模以上企业已经入园。
    龙栖湾新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总体目标是打造国家级“千亿光伏”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新区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光伏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和生活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亿元,年内将完成投资46.67亿元。目前佐源食品、华昌光伏、锦懋光伏、博阳光伏、新世纪石英玻璃、文特客硅材料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6.2亿元;龙栖湾石化轻纺工业园、台联电锦州光电产业园、二氧化硅、蓝派沥青橡胶设备、本天制药、明洋电器设备、天大锂离子电池等8个项目年内可开工建设,总投资269.57亿元。在新城区建设上,6.2平方公里生活起步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城际铁路一期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大有经济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新能源示范基地、国家级物流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新城。目前,经济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5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新材料工业园区已完成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12平方公里生活区的道路、景观湖等工程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中冶京诚标准厂房、总投资3.6亿元的全长3.1公里滨北六路以及盛泰燃气天燃气储备站、66千伏送变电项目、服务区综合楼等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滨北四路、锦东二街、凌海大道、污水处理厂、热源厂等建设项目正在积极运作之中。投资5.2亿元的国电风电项目、投资3770万元的达莲海珍品深加工项目已经投产,投资2.8亿元的汇有乳制品养殖加工项目、投资9920万元的新华龙钼系列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建业经济区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重点围绕锦州湾国际机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产业。锦州湾国际机场总投资10亿元,起步期投资6亿元,机场选址报告已通过初审,军地协调工作已完成,1.2平方公里的航站区回填工程完成工程量的17%。
    记者:据了解,锦州把港口作为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战略资源,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请问,在锦州港的建设上有怎样的考虑?
    刘洋:锦州港作为锦州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战略资源,目前拥有25万吨油泊位、集装箱专用泊位等19个运营泊位,已具备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和油品、化工品、杂货装卸、仓储、运输及散杂货灌包等多项功能。锦州港与大连港签订了资本市场、原油、集装箱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向大连港定向发行股票2.46亿股筹资20亿元,联合开发锦州港西部海域新港区。2009年,港口吞吐量完成5200万吨,集装箱运输完成68万标箱,分别增长10%和4.6%。紧紧抓住构筑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的战略契机,深化与大连港合作成果,全面提升港口功能,加速形成“一港双区”、“亿吨大港”的总体格局。全年计划投入港建资金19.8亿元,209、210集装箱泊位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在西部海域,总投资41.9亿元的中电投锦州港2个10万吨级、3个7万吨级专业化煤炭码头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39.3亿元的华润电力锦州港4个5万吨级专业化煤炭码头所有支持性文件均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复,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进入核准程序。锦赤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线开工,新欧亚大陆桥“桥头堡”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东部海域,以出口加工区为基础、以打造保税港为目标,全力推进新港区建设,新港区地质勘察、水文测验、水下地形测量及填海施工通道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岸滩稳定性分析和数学模型试验,并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到2012年,锦州港预计拥有32个生产泊位,通过能力超过亿吨,成为一个集大型油品化工港、综合性集装箱港、区域性散杂货港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商港。
    “多走一步,距离更近。走近一步,看得更清。”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刘洋副市长表示“要领略锦州魅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走进这个城市,亲身感悟这个城市。因此,在这里热情邀请东北新闻网的网友、上海东方网的网友,以及全国各地的网友走进锦州,亲身感受锦州的魅力所在。”  中国规划网沈阳9月13日电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