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理论研究 >

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时间:2015-04-03 11:0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1)1990年代以来,一方面社会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初步确立,推进社会经济快速而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等的不断推动下,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快速时期。

1991年9月,建设部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城市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强的工作,是国家指导和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

1992年以后全国各地在快速建设和发展中普遍出现“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现象,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明确规定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999年12月,建设部召开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专家。强调“城乡规划要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地确定城乡建设的布局和发展规模、合理配置资源。”

(2)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出现了新一轮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热的状况,国务院在实施宏观调控之初,首先就强调通过城乡规划来进行调控。

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加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等。

2005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明确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相应的编制要求,并于2006年4月1日起实施。

(3)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指针,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2006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确立,也为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4)进入90年代后,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2%。

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的基本策略。

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应当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9月29日,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种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下发,实质性地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健康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乡统筹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2007年10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城乡规划的开展奠定了基本框架。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