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规划论坛 > 理论研究 >

从城市用地布局看对城市的科学规划

时间:2011-04-09 11:29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一、用地布局规划的重要性
  

  (一)影响到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
  对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是在对城市各项基本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因素,对各划分的区域的功能、空间发展走向、土地利用等所做的统筹安排,以使城市能够有效的避开不利的因素,向环境良好,条件优越、适宜的区域发展,各地块通过规划之后也能得到有序的分工协作,进而使城市用地的整体结构优化。
  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城市未来的用地性质和用地规模、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影响到城市在可视资料中所展示出来的形状、区域分布。
  (二)城市中心、重心的变化
  城市中的各种部门、单位、功能区都是以市区内的土地为载体实现布局的,因此,对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就必然涉及到这些实体现有空间位置的转换或迁移。如果调整或迁移的区域正好作为原有城市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一些对城市运转影响最大的区域,那么随着规划内容的实施,这些部门、单位将陆续迁至调整后的区域。

    伴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城市重心的空间位置也将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或是因规划开发而出现新的城市中心,现有的一些城市总体规划中将行政办公区域迁出市中心就是利用这一影响所做的调整。适时、合理的从市中心迁出一些机构是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这有利于减轻市中心的交通和人流压力,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也有利于培育起新的城市中心,通过多中心的带动增强城市的实力,加快城市的发展。
  (三)对交通网络的影响
  针对目前许多大城市面临的建城区无序向周围蔓延的“摊大饼”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采取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利用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把城市的人流、物流、一些职能分解到各个相互独立的组团中去,控制城市的盲目扩大。

    今天对于城市中出现的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我们普遍认为是人口增长过快、交通规划不合理造成的,但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科学的城市布局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城市的用地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的城市内部交通规划和建设,最终影响到城市的整个交通网络及其运行。
  
  二、对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布局及内容的分析
 

  (一)城市布局现状
  到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前为止(2000年),玉溪市中心城区目前已形成以州城镇为中心,周边6个集镇环列于南、北、西三方的“组团式”城市总体格局。建成区基本形成以州城镇老城区为核心,逐步向外扩展的“集中型”总体布局形态。这些布局现状为玉溪市构建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奠定了基础,但到规划编制前为止玉溪市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布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自然村落星罗棋布,分布空间过于分散(300村/1004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比重过大,使城市发展用地受到限制。
  2、建成区功能分区不够明确,布局结构松散。工业布局与居住用地混为一体,不能适应企业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对城市用地空间整体性的要求。没有完整的居住区,现有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各种用地自然混杂在一起。
  3、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存在着行政办公用地分散,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布点不均,缺少大型文化设施等问题。
  4、城区道路交通不完善,功能不明确,南北向特别是西部地区部分交通不通畅。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设施不足。道路等级低,效率较低的三叉路口占有很高的比例。
  5、园林绿地布局总体比较零散,构不成点、线、面、体的绿地系统。绿地过分集中于城区公园,而缺乏与居民日常生活更为接近的小型游园或成片绿地。沿路、沿河及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缺乏应有的绿化带。
  (二)城市用地的制约因素
  1、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
  玉溪市中心城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区面积占辖区土地面积的90%,而难于利用的土地面积大部分布在山区,总面积133.01万亩,主要是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滩涂地等。这些土地地形破碎陡峭、山高谷深、侵蚀突出、流失严重。此外,还有227.4万亩荒草地,由于土壤结构不良、土层薄、保肥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等多因素的影响,利用率很低,严重影响着土地利用率,也影响着土地的生产率。
  2、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玉溪市中心城区到规划编制前还没有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三废”对农业自然资源及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中的废物,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河,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此外,由于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所带来的农业自身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过量施用化肥和毒性较大的农药,不仅直接污染水体和土壤,而且造成地表土层板结,土地耕性变坏。
  3、用地增长过快
  1995年~2000年,玉溪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近2倍,而人口只增长了1.2倍,用地扩张速度远大于人口增长速度。5年里。工业用地增长幅度达235.9%。而1997年~1999年,工业用地GDP却在用地面积成倍增长的同时有所减少,工业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没有提高,其面域的扩展并没有带来土地产值的同比例增加。
  (三)规划评价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新一轮的规划对玉溪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了全面调整,运用组团式的方法对组成中心区的几个区域进行了安排。

    首先,为了保持城市的田园风光特色,规划结合现有红塔区的城镇分布,采取“迁村并点,建城纳镇”的组团集合型城市总体空间结构模式:中心组团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城组团作为工业组团,李棋组团为居住组团、西部的大营街组团为娱乐文化组团,南部的春和组团作为物流组团,彻底实现对中心组团职能的分散转移。
  其次,将原各组团间以农田、园林保护绿地(带)、自然山体分隔,作为保护的绿色田园空间,将坝子内自然村向个组团和中心村居民点集中,退农宅基地还田,各组团间通过区际高等级公路和通信网络相连。

    再次,为了增强可选择性,规划给出了四个不同的组团布局方案,并从每个方案在不同方面的优劣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一中心,五组团”的总体布局。为了节约和保护城市中周边的农业用地,避免城市跨越过境交通线路的高成本发展,规划做出中心组团向东部台地发展的部署。

    总的看来,新的规划对中心城区的总体布局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较为有用的建议,但其中也存在着几个问题:
  1、措施不够完善——规划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这次规划未能对城区发展突破绿地,绿带,打破组团 式结构的可能性作预测,也没有提出限制措施来保护组团间隔离区域,所以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可能越过绿地、保护带,规划中的部分组团最后还是会结合在一起,又出现连片发展的现象。

    透过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外围卫星城发展贴近主城,与主城有联为一体的趋势,生态隔离带保留越来越困难,规划中的快速放射线建设往往相对滞后于主城与卫星城的发展,特别是由市中心到外围卫星城的快速联系通道,因而多数城市的卫星城与主城之间的联系仍然依靠普通道路解决。

  2、布局不够科学——规划分析不全面

    为了避免城市越过铁路发展,节约用地,保护农业用地,维持中心城区周边的田园风光,规划制定了中心组团向东部发展的规划,通过将城市的行政办公区从老城中心迁之东部,在老城区东北部的台地区布置一个大学城的措施来带动城市向东部发展。但是规划忽视了城市的安全问题:台地东面就是东风水库,而且整个城市和水库都位于两条交错的地震断裂带之上,在历史上,该水库也因为地震而出现过几次渗漏。从长远出发来看,城市如果按照规划内容向东发展的话,将面临不小的水患风险。
  这也反映了我国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规划前期的分析工作还不够细致。不少规划对城市所作的分析评价并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城市的状况和一些内在的规律。而这一阶段结果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规划内容,因此,以一个不完整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将难以得出一个科学的规划方案,规划的可操作性就更难保证了。
  
  三、思路和建议
 

  (一)简化调整规划的内容
  现行的规划内容涉及到用地、人口、交通、景观、市政设施、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对什么都要进行规划,但什么都规划得不精,如此一来,编制出的规划将很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鉴于此,规划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或缓解为目标进行有针对的规划,问题所涉及的方面就是规划内容的重点,而其它方面则尽量简化或是直接委托相应的部门做专题规划研究。同时。规划内容还要根据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其侧重的方面,突出规划的针对。
  (二)充分认识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我国许多城市在城市发展优势与区位作用方面总有不合适的“强调”与过分夸大的成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规划目标过高,造成了基础设施不得不超前建设,分散投资,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而投资效果却不明显。

    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对一个城市历史辩证地分析,既看到发展优势的真正一面,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又要看到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的另一方面,对其进行转换或必要的规避。
  (三)重视和强化前期的分析研究
  对分析的强化,就目前我国的状况来看,主要是增加量化分析的内容。提高分析结果的客观性。规划中量化分析的薄弱和我国所经历的计划经济有关,也和我国规划研究起步较晚有关。目前,我国的规划量化分析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经验的引介,但这些方法和模型大多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未真正得以在规划中普及使用。
  鉴于此,我们应该注意:首先,要对我国的国情和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研究,是引入的模型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对其中的指数、因子、权重等参数做适当修改调整后再应用实践;其次,要充分发挥现有社会中一些专业部门,组织的作用,规划部门可以和这些组织配合,把相关的量化分析工作交给这些组织或是引用这些组织的先进方法、模型进行分析。而理论研究界也应该注意对这些组织的方法模型的总结和研究,逐步形成适用与我国的规划量化分析理论体系。

  (四)编制科学的规划措施
  由于我国的城市规划是按照专题的形式对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领域都会编制出不同的实施方案或措施,这也是规划编制的要害阶段,一旦审核通过,那么这些方案或措施都将产生法律效应而且被逐步落实到城市建设活动中去。因此,为保证未来城市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对规划中的各项方案或措施进行严格要求。
  以对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为例,该专题的规划目标就是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这就需要根据土地资源总量、类型、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地制宜,积极而有步骤地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永远处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动态优化状态。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

    1、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对城市的规模和用地面积进行重新核定。
  2、乡镇企业用地清理。要在制定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调整。清理现有乡镇企业用地,清退不合理占地,走乡镇企业相对集中、集约用地、有序发展的道路。
  3、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化集中、专业化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好用地结构的重要策略。

 

    结论

 

  规划的战略指导性决定了其每一项内容都对应着未来城市中的一系列建设,一旦内容出现差错,则城市将遭受巨大的损失。而规划的系统性,复杂性也决定对现行规划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我国规划体系的完善,把科学的发展观融入我国的规划体系中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循序渐进的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规划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 中国规划网北京4月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