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风格规划 >

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时间:2009-12-18 11: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现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合理有序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特制定《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第二条    本规划是指导和调控温州市域城市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温州市域内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本规划指导温州市域内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
3.《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
6.《温州城镇体系规划大纲》
7.《关于进一步开展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通知》(浙江省建设厅浙建规[1998]108号文)
第四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温州市行政辖区范围。
第五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1999~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1999~201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以2010年为规划的重点。
第二章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和目标
第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强中心城市和小城市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城市格局,以加快温州市城市化发展,全面提高城市整体素质。
2、温州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向导,在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前提下,优化小城市布局,控制一般建制镇发展,提高城镇的吸纳、辐射功能,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提高城市的规模档次,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支撑点的作用,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来带动工业化的更快发展,使温州市的城镇发展适应跨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第七条 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市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
2、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3、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第八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战略
1、中心聚集,南北伸展。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现代化都市为目标,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以及浙西南与闽东北的重要核心。
虹桥—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作为温州中心城市功能南北向延伸的发展区;鳌江下流城镇群作为温州南部中心发展区。
2、点轴开发,分片均衡。
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的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城镇发展。扶植重点城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3、深入改革,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
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与确保重点镇的建设。在小城市(重点镇)的选定与建设过程中,根据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一般建制镇进行合理重组。
第九条 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
1. 市域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市域人口为 8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890万人。
2. 市域城市化水平
近期(2010年)市域城镇人口为5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
远期(2020年)市域城镇人口为6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3.5%。
第三章 城镇体系总体布局
第十条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轴
规划以温州市域东部沿海交通线为城镇体系主发展轴;沿瓯江、飞云江、鳌江为城镇体系次发展轴;沿省道仙清线、分泰线为城镇体系第三发展轴。主发展轴联通温州、乐清、瑞安、龙港—鳌江城镇密集区,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二、三级发展轴通过水运、公路交通带动内陆地区和山区的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
第十一条 市域经济区和生产力布局
温州市市域城镇和经济布局将形成四大经济功能区:温州中心经济区(含温州中心城区、乐清经济区、瑞安经济区);鳌江流域经济区;山区半山区经济区;海洋经济区。
1.温州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成为辐射浙南、闽北地区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我国大区域商品物质重要集散地区之一。高起点考虑产业发展定位,以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产业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临海型工业,加速以商贸、金融、房地产、展览、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乐清经济区
发挥其温州北翼副中心的作用。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养殖资源,优越的海港资源以及该区 “山、海”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以电器业为代表的高技术等第二产业,抓住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装备改良的机遇,向深加工、精加工、低能耗、成套化方向拓展,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以旅游服务为媒介,以广义旅游产品为引导,加快发展旅游、金融、邮电通信、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瑞安经济区
发挥其温州南翼副中心的作用。促进产业优势聚集,形成特色区域工业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和开放度。该区域应继续发展机械、食品、纺织等第二产业,扶持汽摩配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市场为纽带,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科技为主的第三产业。
4.鳌江流域经济区
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5.山区半山区经济区
立足当地资源,面向东部市场,加强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综合开发和中心城镇建设,搞好扶贫迁村工作。积极发展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和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
6.海洋经济区
以洞头列岛、南麂、北麂列岛为基地,发展海洋经济,重点抓旅游、捕捞业、养殖业、港口中转以及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等,使海洋产业成为21世纪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十二条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温州城镇体系划分为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个不同等级。规划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副中心,小城市(或重点镇)为骨干,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结构体系。
第十三条 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市区为中心的,包括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中心都市圈;在市域的南部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城市为中心的温州市域南部城镇群。
沿瓯江、飞云江、鳌江的次发展轴,仙清线、分泰线的第三发展轴,形成沿城镇发展轴的“沿轴城镇发展带”。
第十四条 近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近期城镇体系的布局的总体结构为:‘一主三副’,中心集聚,南北伸展。
1.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布局
“一主”:温州市区,瓯北片、永强片、七里—黄华片区纳入市区统一规划布局。洞头半岛工程的建成后,将洞头作为城市片区纳入温州市规划区,作为海洋资源开发基地和深水港区。2010年,中心城市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170万人。
“三副”:指市域北部乐清组合城市、中部瑞安市区、南部龙港—鳌江城市,是温州市域的副中心。乐清组合城市,由乐成、柳市两片组合相邻乡镇发展。瑞安市区作为飞云江流域中心。龙港、鳌江统一规划,做到基础设施共享,在条件成熟时组成中等城市。
2.小城市和重点镇的规划布局:
上塘作为永嘉县域中心,规划为综合职能小城市;虹桥作为乐清中部经济中心,建设成为工贸小城市。昆阳近期仍以综合职能的小城市发展,必须注重与龙港—鳌江城市的分工和设施的协调。瑞安的塘下,近期规划为小城市,远期纳入都市圈。水头远期规划成为辐射平阳中西部的小城市。灵溪规划近期建设为小城市。
大峃、罗阳在规划近期,继续加强的县域中心城的功能,为远期建设成为小城市打好基础。
重点镇布局:
瓯海区的瞿溪镇建设为工贸职能重点镇。
乐清市的雁荡镇建设为旅游职能重点镇。
永嘉县的桥头镇建设为商贸职能重点镇。
瑞安市马屿镇建设为综合职能的重点镇。
文成县珊溪镇建设为旅游职能的重点镇。
苍南县金乡镇建设为工贸职能的重点镇。
泰顺县雅阳镇建设为综合职能的重点镇。
平阳县水头镇建设为综合职能的重点镇。
第十五条 远期规划结构
远期继续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形成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的“两大城镇密集区、沿轴城镇发展带”的结构,市域城镇体系以温州中心都市圈为中心,温州南部城镇群为副中心,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扩并后的一般建制镇为基础。
第十六条 远期“城镇密集区”规划
“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市区为中心的,包括瓯江下游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中心都市圈”;温州市域南部的以龙港——鳌江城市为中心,在鳌江流域下游成组成的 “温州南部城镇群”。
“温州中心都市圈”:温州市区与乐清中等城市、瑞安中等城市、上塘小城市共同发展,组成温州中心都市圈。在空间范围上,覆盖瓯江下游和温瑞平原。包括:中心片、永强片、瑞云片(瑞安、塘下)、乐柳片(乐城、柳市)、上塘—瓯北片、洞头片、七里—黄华片。 “温州中心都市圈”的远期城市人口规模在330-350万人左右。
“温州南部城镇群”:城镇群以近期的龙港—鳌江中等城市为核心,北有昆阳片(包括萧江等城镇),南有江南片(包括宜山、钱库、金乡、巴艚等城镇)。远期城镇群的城镇人口规模在80—90万人。灵溪、水头两个小城市作为温州南部城镇群的外围组成城市。
第十七条 远期“沿轴城镇发展带”规划
“沿轴城镇发展带”:从市域的两大城镇密集区出发,沿城镇体系发展的发展轴,形成的市域内部城镇发展带;以小城市(重点镇)为城镇发展带的核心,带动市域广大内陆腹地和山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1.沿市域城镇发展的沿海主轴线,在市域的北部继续建设虹桥为工贸型小城市。建设温州市域北部的雁荡旅游小城市(含雁荡镇、大荆镇)。
2.沿市域城镇发展的沿海主轴线,在市域的南部继续建设灵溪城市,远期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
3.沿瓯江城镇发展轴,建设桥头为瓯江流域西部的小城市,是温州中心都市圈向西辐射的节点城市。在永嘉的北部岩头镇,规划将其作为市域北部的旅游重点镇,是上塘——瓯北片区向北部山区辐射的节点城镇。
4.远期培育马屿为市域工贸小城市。龙湖远期发展成为市域旅游重点镇。
5.大峃规划远期发展成为小城市,珊溪镇继续作为市域重点镇。
6.罗阳在规划远期建设为小城市,雅阳镇作为市域的重点镇。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