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影像回眸 上海在光影斑驳处

时间:2012-05-09 08:14来源:生活周刊 作者:为之

曾经有多少次,你在银幕上、荧屏里看到熟悉的画面——可能是一栋楼房、一条路或某处场景,尽管仅是一晃而过,却让你难以忘怀。因为,这是上海的某个地方,那里,或许留有你难以忘怀的时光。

复兴公园:人间舞台上,大众与小众狂欢交错

《老房有喜》、露天电影、《复兴公园》

总想走一遍复兴路,由东到西,且行且观,却从未完成过。不只因为路太长,还因为它连接着许多有意思的小路和弄堂,我总忍不住被吸引过去,流连忘返,误了时间。复兴公园则不同,它能让人驻足,在上海人的心目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影视剧会选择于此处取景,也是为什么有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有三个大门,通往不同的处所,有的喧闹些,有的安静些。譬如在雨天的下午,从复兴中路重庆南路口的转角走进去,缓缓穿过“法国公园”旧址,四周宁谧,行人三三两两,高架上的车水马龙很快便被抛诸脑

法国公园是旧称,它还有个更古老的名字:顾家宅花园。显然,是姓顾的大户人家建的私人小花园。1909年6月,法租界公董局将其改建完毕,私家园林成为公园,前缀“法国”二字,听上去颇浪漫。它确实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为典型的法式园林。1945年,改名“复兴公园”。

上了些年纪的上海“85前”或许还记得,1998年有一部电视剧《老房有喜》。故事讲述了卜居台湾的老上海富商,派孙子(苏有朋饰)回上海接收一栋老房子,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波折,最终与上海“表妹”(赵薇饰)产生情愫,喜结连理。由于该剧是赵薇和苏有朋继《还珠格格》后的首度合作,趁热打铁,收视率也不错。其实,该剧不少戏就是以复兴公园为背景拍摄的,那片老房子,也在附近。片中还出现了徐家汇教堂、中山西路等。导演之所以取景于此,当然和复兴公园的地位,及其与电影的联系分不开。

“五六十年前的复兴公园老闹猛的,遍地是快乐的年轻人,唱歌跳舞。”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说。那时他家就住在旁边的“花园邨”,每天清晨6点半,都会在“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的音乐节奏里醒来。有时候,他会特意起床,跑到公园里“围观”。因记忆太过深刻,后来,钱乃荣居然买了一张78转的唱片,随放随听。“如今回想起这张唱片,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大人们认真做操的情景。”

老一辈上海人最有感情的,还数露天电影。“逢到夏天,每星期一次,大草坪上就会放映露天电影,居民们吃过晚饭,拿了被单去抢位子。”调皮的“野蛮小鬼”还会翻过不高的水泥墙,连门票都逃掉了。在钱乃荣的印象中,电影开场前已人山人海,连银幕背面都坐满、站满人,大家推来拥去好不热闹。“但电影一开始,全场就自动静下来。”而他们这些“小鬼头”是缺乏耐心的,往往没过几分钟就躺倒在草坪上,开始数星星。

钱乃荣称此为“集体狂欢”,他们那代老上海对电影的热爱,就是在这一场接一场的“狂欢”中培育出来的。

进入20世纪末尾,大众在狂欢之余也给小众留出了空间,酒吧、会所相继进入了复兴公园内。

门面朝向皋兰路的Park97大概是最有名的。它本就在电影明星刘嘉玲名下,空间虽不算大,却位列老牌夜店之一,号称上海滩夜生活的潮流指标。夜晚来临,一楼的舞池人满为患,高峰时段甚至要关门控制。在欧美DJ打造的梦幻般的音乐声中,这一切看上去都显得如同电影场景。去年底,因酒驾被判拘役的高晓松,还在此拍摄了严禁酒驾的公益片。

同处皋兰路一隅的官邸酒吧则更为小众。它隐身于复兴公园后门的幽静之所,面对喷水池、背靠游廊,以低矮的白色院墙围成独门独院,保持着台北官邸的风格。由于吴大维是股东之一,因而出入者不乏林心如、苏有朋、陈小春、莫文蔚、李嘉欣等明星。也因此,官邸严格说是私密性较高的顶级会所,它提供的高档香槟、古巴手工雪茄非普通人所能消费。有一天,你偶然瞥见哪个明星从那里出入,会否有一种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感觉呢?

与此同时,复兴公园并没有拒绝市民。漫步于此,你经常会看见晨练的居民、拿着“水笔”在地上写书法的老者,或毫无目的闲逛的各色人等。到傍晚,公园里还会传来阵阵街头卡拉OK,和Park97的劲歌热舞相映成趣。

“复兴公园本身就是一个人间舞台,这些小舞台散布在公园的各个区域、角落里,几乎同一时间、同一人物、同一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复旦大学摄影教师吴建新说。

三年前,他开始拍摄自己的首部纪录片《复兴公园》。他记录了各种人群的活动方式与精神状态——神秘的健身方法、激昂的大合唱与有趣的舞蹈,以及“微不足道”的亲情故事。吴建明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对母子,总是在公园下班前赶来,坐十几趟碰碰车,“这是热闹消退后的温情。”2011年3月,《复兴公园》在M50创意园区上映。

链接:

其他取景点

外白渡桥: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在电影、电视剧的镜头里看见过它了,作为上海的象征,外白渡桥当然是导演们的最爱,也是最能直观表现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外滩:无论《蜗居》还是《男人帮》,只要是在上海拍摄,和上海人有关,外滩总是逃不掉的。浦西的万国建筑,浦东的现代高楼,还有什么比这更上镜的呢?
  恒隆广场:好几部影视剧里,等人都在恒隆广场门前,例如《蜗居》。

瑞金宾馆:新《上海滩》有部分场景取于此。

上海大观园:位于青浦区,远了点,不过87版《红楼梦》很大一部分场景在此拍摄。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均在此处。

复兴中路第三小学、科学会堂:张爱玲和科学家

《半生缘》《建国大业》

逛了半天复兴公园,如果想出来,可以按原路返回复兴中路重庆南路的转角。如果没能在转角遇见爱,不妨沿着复兴中路走走。记得赵薇在《老房有喜》说过一句话:“这条路呢,是以前张爱玲最爱散步的地方。”

这倒不仅仅是句台词,任何一位张迷都会告诉你,张爱玲出生于淮海路,曾住在常德路,离复兴中路、南京西路都不远。而这片区域,就是《半生缘》等小说的背景。1996年许鞍华执导的电影《半生缘》开拍,邀黎明、吴倩莲、梅艳芳等人主演。为了还原1930年代的上海,摄制组特意到复兴中路取景,155号被挑中,作为女主人公曼桢的家。

这里现在是卢湾区退休教师协会,原为复兴中路第三小学的校舍。据说房子结构没变,只是经过了粉刷,而当年拍摄时,充斥着孩子嘈杂噪音的“破落的窄长楼梯”还在,底楼的客厅也在,整幢房子显出典型的石库门风格。看着画面,好像亲临张爱玲所描绘的世界。

电影《半生缘》上映后,香港资深影评人石琪认为,此片算不上有创新,其成功之处是拍出了生活感,“工厂上班、小店吃饭、下班搭巴士、树林拍照、湖中荡舟,以及小巷旧楼,而至洋房别墅、郊野景色,人物与环境很自然地融合起来,镜头调度显出功力,拍出趣味。”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复兴中路所留存的老上海味道。难怪影片公映之际,被舆论赞誉为“回归上海”之作。

如果你脚力好,大可沿街向西而行,走到1363号的克莱门公寓。它建于1929年,由5幢四五层高的楼房组成,有着张爱玲一再提及的“清水红砖”。因此,也多次被纳入各类电影、纪录片的镜头。

当然,如果你走不了那么长的路,或者,不想回到喧嚣的高架下,那就换一个出口。从复兴公园北门踱步而出,就是雁荡路步行街。饿了,可以去味香斋要一碗麻酱拌面;累了,往南去Parkside小憩,点一杯拿铁;隔壁就是著名的卖碟小店,有时间的话驻足细细挑选,是颇能淘到些文艺片的。

继续南行,到雁荡路南昌路口,就是科学会堂了。它建于1918年,是一座法国古典式的两层花园楼房,曾叫做“法国夜总会”,于闹中取静,堪称老上海时期的顶级会所,出入者皆为上流阶层。1958年改建,作为上海市科协的活动地点,“科学会堂”四字由陈毅题写。在后来的数十年里,苏步青、李政道、杨振宁等科学家都来此做过报告。

有趣的是,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也曾来取景。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科学会堂还保持浓郁的老派风味——镶着金边的法式拱形门窗、鲜艳的彩色玻璃、咖啡色的木地板和楼梯、黄铜色楼梯把手、碧草如洗的法式花园……

可惜,科学会堂正在整修,被脚手架密密地围拢起来。不过,它旁边的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也值得一看。斜对面则是“上海别墅”,穿行其间,童年关于弄堂的回忆顿时扑面而来。而它的另一头,正连接着思南路上的公馆们。

王家码头路:回味老城厢的曲里拐弯

《碟中谍3》

不过,真的要想重温老城厢,特别是原汁原味的弄堂生活,还是离开复兴中路吧,一路朝东南方向,抵达原南市区的董家渡王家码头路。有趣的是,它北面有竹行码头街、新码头街,往南有万豫码头街、公义码头街、赖义码头街、会馆码头街、丰记码头街、油车码头街。

顾名思义,这里原来是码头荟萃之地,为上海的“水门”,人来船往,熙熙攘攘。久而久之,沿岸有人住了下来,形成弄堂。往昔的码头多数已烟消云散,弄堂,也消失了许多,王家码头路是例外。动迁了好些年,但大体上仍保留着原貌。

王家码头路很狭窄,有些段落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而过,却够长,从靠黄浦江的那头走到小南门,慢的话需要半个小时。但这半小时是值得花掉的。什么是老城厢,什么是老弄堂,走一遍就知道了。

弄堂曾是上海的血管,流淌着寻常人家生生不息的喜怒哀乐。如今有把小区大门习惯性地称为“弄堂口”的,其实不确切。小区的路由高楼和绿化盘出,干净却少变化,水泥地也总让人觉得隔着什么。王家码头路则不同,早晚各有风景。日出时开门七件事如火如荼,扫荡着郁积整夜的混浊,擦身而过逼仄的通道,迎面是熟悉的脸庞熟悉的动作熟悉的寒暄,在豆浆油条的香味中,一天的行程开始。

傍晚时分,户户冒出油烟,张家姆妈、李家阿婆忙碌不忘讲闲话,家长里短伴着锅碗瓢盆的交响烹炸煎炒得不亦乐乎。此时谁拎了些东西回来,询问即刻纷至沓来,这是一种邻里的关切,能抚慰疲惫的。

对孩子来讲,弄堂的曲里拐弯,常常能折腾两三个钟头。那时的学生,对从家到学校的所有弄堂的所有“花花肠子”皆了如指掌,一到放学,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便风风火火蔓延起来。咯咯的笑声每每如同精灵,挠痒痒似的推搡着石库门,越过门缝自由荡漾……

难怪《碟中谍3》选这条路作为外景地。它的弄堂仿佛迷宫,穿梭其间就是谜上加谜。但又不必害怕,哪怕一时迷了路,无需慌张,因为我们知道,总能通往柳暗花明处。这是弄堂的善意。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