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老上海独特文化景观

时间:2009-12-17 14:5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电视年代”以前,在上海众多的住宅区里,不管清晨,午后,还是晚间,总会传出阵阵清丽、软糯、甜润的评弹声调。这是上海独特的一种文化景观。
  说书艺术发源于苏州。苏州说书有大书和小书两种,大书只说不唱,常见的是一人独说,称为“单档”;小书又称“弹词”,抱起琵琶,边弹边唱,最初只有“单档”,后来流行两人搭档,称为“拼双档”。所说内容,大书往往以场面大、人物多,情节复杂的国家大事,甚至两国交兵故事为脚本;而小书都是家庭琐事,情场风波等等。
  上海的说书业,始于姑苏女子,据说最先说书的都是盲女,她们无以为生,便凭听觉,背下几部书,到茶馆酒楼弹唱,聊以度日。由于调子简单,表情一般,听众不多。后来一些非盲女子加入其间,两人搭档,或母女,或师徒,一把琵琶、一把三弦,弹拨相应,不文不火,声情并茂,生意大为改观。
  上海的书场,最初大多附设于茶馆之中。茶馆的一角搭一座高台,放一张桌条,说书先生就可登台表演,但技艺较差的,只能在平台说书了。清朝末年,上海的游戏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些游戏场都附有书场,书场之多,已不亚于说书的发源地苏州。去听书的,有各式人等,人们泡上一壶茶听说书,既是品茗休息,又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有一些小观众,放学之后,书包还在肩上就折向书场,不过只能靠着后壁站着听,只要不占座位,书场照例是不收钱的。
  说书先生的模样一般较为俊秀标志,衣饰讲究,加上动听的关语,很受一般市民的欢迎。随着广播事业发展,在家里通过收音机听说书的人也不少。尤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回到家里,听上一档说书,可起到调节精神,恢复疲劳,增加知识的作用,所以在“电视时代”前,听说书已成了上海人娱乐消闲常见的一种方式。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