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看当代城市文化

时间:2013-03-03 10:1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西门媚

  一看到书名,我就对它很感兴趣。这本书叫《公开——当代成都“同志”空间的形成和变迁》。我早就知道,成都是个同志之都,全国有不少的同志因为这里的宽松包容氛围移居至此。这是成都值得骄傲的地方,成都或者外地的媒体采访我,问我这个城市的特点,我都不忘介绍这个,但从没有一家媒体把这个意思写出来。估计媒体也拿不定主意,不知这到算是个负面的形象,还是正面的表扬。

  我的微博上推荐《公开》的时候,两分钟之内,我的粉丝掉了两个,之后的三分钟之内,粉丝又涨了三个。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对于这个问题,误解是多么深,理解的渴望又是多么强。

  在这种状况下,有多少同志能顶住压力,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作者想主要探讨的内容。

  书的作者魏伟,是美国洛约拉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现任华师大的副教授。这本书是他2004年以来,在成都做了大量的采访、观察和研究之后的成果。

  阅读这本书,比我预期得更有意思,它不仅仅印证我对这个城市的一些猜想,更有确实的证据和理性的分析。

  它向我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另一面。我熟悉这座城市,但这座城市还有另一面,在我视线的盲点上。这本书仔细地展开这些内容,就有如《哈利 波特》里的9 站台,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许还有另一层内涵。

  在《公开》里,我发现我常去的茶馆、街道、寺庙、碟店、公园,都有了新的含意,我作为一个城市探究爱好者,发现了另一维的空间。这些发现让我十分欣喜。但这仅仅是这本书的副产品,这本书还有更深沉的意义。

  这些年,我对同志现象已经有了较多的理解,我的朋友里也有公开了身份的同志,我们友好相处。前些年,因为想理解朋友,我集中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这本书,的确提供了新的东西给我。

  这本书,不像我以前读到的那些,还在论证同志的“合理性”、产生的原因等等,它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直接讨论,在当前的社会,同志的生存状况、社交状况、对社会的要求、社会对他们的态度等等。

  它的视角不再像一个局外人剖析小白鼠。作者魏伟坦陈,他也是一名同志,他既是圈内人,对于成都,他又是一个外来者。他能深入他们的群体、社区,能从内心和情感上去理解这些,又从一个外来学者的角度,对这些社区的形成发展,进入理性研究。

  魏伟提到,其他城市的同志也非常羡慕成都同志享有的自由和空间,他分析原因,认为有三个因素:文化的多元性,本地宗教,和重视休闲娱乐的都市文化。

  由于地处偏远盆地,成都一直远离政治中心,加上土地肥沃,水利发达,居民一直过着安宁平静的生活,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也能接受文化差异。魏伟书中指出:“这反映出这个城市特别人性的一面”。其次,道教和佛教对成都影响很大,特别是道教,更看重个人感受。成都同时还是一个特别强调休闲娱乐的城市,以文化快乐为中心,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娱乐场所。

  我们通常是知道成都这些特点的,但这些特点如何造就了宽松的环境,如何形成了同志的公共空间,却是通过读此书才了解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如何发展、影响,形成新的特点,这些让我饶有兴致。

  魏伟讲到了他对“公开”的认识。他认为,公开身份是分了不同层次的,向亲友公布身份,参与圈内活动,进入同志的公共活动空间,都是公开身份的方式,并非一定要向全社会公布自己的情况。

  这是个新颖的观点,这种“公开”是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更个人化地和这个社会相处的方式。我觉得成都这个城市的氛围,宽松、友好,启发了他的这种想法。这解决了我的一个疑惑,我一直不了解普通人如何接受他人的这种情况,如何达成理解和包容的。作者讲到他了解到,街区邻居的态度。他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分析,同志现象变得突出,同志开始选择稳定的伴侣,组建家庭,是这十年左右的一个明显变化,这跟住房改善,房地产的兴盛,拥有私人的住所有密切关系,同时,公共活动空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如副标题“当代成都‘同志’空间的形成和变迁”所示,该书提供了很多很具体细致的例子。比如讲到某个街心花园的变迁,它当初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同志的聚集地,后来又如何消失。一个桑拿房,最开始的样子,客人的成份,营业中的状况,经营形式的变动,众人对这种形式的争论,以及最后桑拿房的关张和转型。

  特别是书中提到了一间很有名的酒吧。这家酒吧早些年我因为好奇去过一次,观察它特别的营业模式,不一样的舞台表演。但作为旁观者,我也只能了解到这一点儿。魏伟对这家酒吧有着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比如怎么通过政府的文化经营许可,表演者的状况,吧台和桌椅的陈设方式映射的当时的同志的社交状况,及至几年后这家酒吧的衰落,新的酒吧兴起,这背后透露出的社会变迁、同志群体的发展。

  《公开》让我感兴趣的远不止于此,该书不单单是对同志群落的描述的分析,作者对一些现象的深入观察,更是对当下社会的一些正在生长的元素的剖析,他揭示出的问题有更广阔的意义。

  比如作者讲述了最初有两个以“同志”为主题的网站,在发展过程中,走向了两条道路:一家走向了商业,它吸纳广告,提供交友服务,慢慢和实体的商业经营联系在一起,它找到了固定的营利模式,拥有非常多的用户。另一家关闭了交友空间,和商业完全断绝关系,发布全球的关于同志的消息,为同志的权益斗争,这样一家网站,就算受到一些打压,但仍拥有很多的用户。在这家网站的基础上,一些有理想的同志走到一起,想做一个公益组织。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至今他们仍在努力。

  魏伟选择的是“同志”这个课题,一个城市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一个问题呈现出来,比如他注意到,媒体的关注、报道,与这个圈子的互动,对圈内人和圈外人的影响,又如城市管理方面的态度从强硬到软化,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居民的“注视”等等。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前社会、文化的状况,看到在无数人努力之下,它如何一点点改变。从这个角度看,就算是对“同志”话题不感兴趣的人,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最后,我还忍不住想赞扬一下这本书的文字,这虽然是一本严肃的社会学研究,但语言却明白晓畅,大量采访带出来的事例生动易读。我猜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意图,这不仅是给学术圈的一本书,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普通人阅读,希望彼此消融隔阂,走进阳光。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