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各国规划师参观武汉火车站 记者程铭 摄
中国规划网武汉10月26日电 记者梅军 昨日上午,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隆重开幕。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威规划专家聚集一堂,为如何建设宜居城市特别是宜居武汉建言献策。 国际规划师学会主席伊斯梅尔致辞时说,宜居城市的建设,不仅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支撑人类未来的发展。目前全球城市人口超过30亿人,到2030年将有55亿人居住在城市。届时,我们要为新进入城市的20多亿人提供宜居环境。什么是宜居城市?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些人类基本的共有准则必须遵循,比如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国际规划大会是国际规划界最高级别的会议,由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组织,每年选择不同的主题在不同的国家召开。本次大会是该学会成立47年以来第2次在中国召开。国外专家200余人和国内规划设计、管理部门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开幕式。 香港中文大学吴恩融:打通城市风道缓解热岛效应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恩融在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上发言时,介绍了香港打通城市风道、缓解热岛效应、建设宜居城市的经验。他认为,武汉热岛效应也很明显,可以分享香港的经验。 据研究,在香港,当气温因城市热岛效应上升3oC时,城市能量消耗会增加15%。热岛效应导致城市酷热日、酷热夜数量急剧增加,致使夏季非常不舒适,还诱发年老体弱者多种疾病。 为降低热岛效应,香港政府专门制订了《城市空气流通评估法则》,在风经过的地方规划建立通风口,不准随心所欲盖大楼。 比利时皮埃尔博士:各国应对交通拥堵有妙招 来自比利时的皮埃尔博士介绍,交通拥堵是宜居城市的大敌,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对武汉有所启发。 他介绍,新加坡地少人多,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几十年前就出台规定,对空驶或载客不满3人、从郊区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收拥堵费。如果小汽车载了3名乘客,则可免收拥堵费。新加坡还在主要道路旁设了合乘点,鼓励市民合乘汽车出行。近几年来,新加坡又建立了新系统,对从城郊驶往中心区的车辆自动收交通拥堵费,而且高峰时段收费比平峰时段贵,有效调节了车流。 在瑞士苏黎世,有轨电车均安装一种感应器,接近路口时可让红灯自动变成绿灯,有轨电车一路畅行。由于有轨电车不会遇红灯,车速快,吸引了大量市民乘坐,从而限制了小汽车的使用。 36名青年规划师:打造杨春湖“高铁之心” 武汉火车站作为世界一流的高铁车站,其周边区域该如何规划建设?昨日下午,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6名青年规划师,在第47届国际规划大会上展示了他们的设计成果——《杨春湖“高铁之心”城市设计》。 青年规划师们是20日抵达武汉的,21日专程前往武汉火车站及周边杨春湖地区踏勘,随后花3天时间完成了设计成果。规划师们认为,武汉多水,武汉火车站周边有东湖、杨春湖及规划建设的迎鹤湖(位于武汉火车站西侧400米处),“高铁之心”的设计应充分展示水资源丰富的特点。 于是,他们大胆规划,用4条人工河将东湖、迎鹤湖、杨春湖连通,并将武汉火车站环绕起来。武汉火车站居中心,其西侧有3条人工河,东侧1条人工河,并分割出3个岛屿。武汉火车站以西有2个岛屿,以东1个岛屿(武汉火车站位于该岛屿最西端)。 根据设计,武汉站以东岛屿设置国际会议中心;武汉站西侧第一个岛屿为酒店、商业、居住区,第二个岛屿为居住区。人工河两岸、湖泊岸边为绿化区,可建公园、游乐场等。为与武汉站景观协调,居住区建筑物楼层不超过7层,商业区不超过10层。 针对杨春湖地区毗邻重工业区,青年规划师们建议,重工业区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气废物的排放,减轻对杨春湖地区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