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学地设计、规划城市的功能:要容纳多少人口,产业向什么方向发展?统筹安排要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要结合历史、现在、未来的考虑,最后看投资规模是多大,融资规模应该多大,这样的规划才是合理科学的。”4月18日,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副司长唐华东在2015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作出表示。 唐华东指出,投融资制度创新与城市规划统筹分不开。“现在所有新区规划加在一起,能容纳将近30亿人口,像这么大的规划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很大的浪费呢?”唐华东认为这样的规划必然带来投资过度。 “只考虑现在,只考虑摊大求快,盲目投资盲目融资,造成一大堆债务,后代是难以为继的。所以考虑投融资安排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唐华东强调。 4月17日-19日,2015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 以下是唐华东发言实录: 唐华东:谢谢主持人,城镇化当中的投融资制度创新问题,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它和城镇化各个方面连在一起的,从上午的领导专家,我首先感觉他是跟各个方面分开的,首先是跟城市的规划、设计、统筹、安排是分不开的。像现在这种情况,全国的统计,所有新区规划加在一起,能容纳将近30亿人口,像这么大的规划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很大的浪费呢?这样的规划必然带来投资过度的需求。这些需求如果都满足了,最后是谁来付费呢?谁来还账呢?就说要统筹安排,你需要多少投资,那是看这个城市的功能,要科学的设计城市的功能,规划城市的功能,说容纳多少人口,这个产业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个统筹的安排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节约,功能各方面的集成,还要结合历史现在、未来的发展考虑这个城市的设计。最后是看这个投资规模是多大,那么你这个融资规模应该多大,这样的规划才是合理科学的,否则只考虑现在,只考虑摊大求快,盲目投资盲目融资,造成一大堆债务,后代这是难以为继。这是第一个感觉,第一个就是要统筹城市的规划建设来考虑投融资安排。 第二个城市的投资发展主要是两块,一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高。二是市场化的资金需求,企业发展的需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应该说现在已经在试点推出一系列的方法和政策。像市政债,发行市政债券,利用融资平台发行市政债券也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应该说它在多年的城市探索当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当然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有些过度的发债是有问题的。也就和第一个问题相关,是否需要建设这么大的面积,你面积一大,公路,各方面的建设都要扩大,最后造成投资就扩大了。所以公共设施的融资问题,当然有发债,也引入PPP模式,现在都在探索。但是PPP模式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是以企业为主还是以政府为主,我这里跟一些企业去了解,还是建设以企业为主来主导PPP模式的发展,以企业控股推动这些公共项目推进,他们来考虑他们的投资收益,他们来和各个方面自主的打交道。上次遇到一个国有的企业,他做高速公路的,他主动和民营企业联合,我不控股让你控股,这样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我觉得这样的想法都非常好,这样才是有利的推进方式。 还有方方面面融资的方法,融资的途径,刚才听李行长讲的非常有启发。你这个融资还涉及到信用问题,城市发展的信用,要放开这地有一个第三方信用评级,你的信用就是你的融资成本,所以这个城市发展的信用也是非常相关的。另一块推进企业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要给老百姓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你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什么融资帮助呢?他是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尤其是创新性的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我现在对小企业尤其创新性企业,小企业刚刚登记的企业,他们的发展融资需求特别关注,克强总理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怎么推动,融资是一个最大的难点。现在面临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但是银行里的资金很充裕,银行存款有时候超过40万亿,这中间是什么原因呢?怎么打通这个渠道,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要支持他,城市要打造科技性城市、创新性城市,有发展性的城市也要考虑。 还有目前比较热的小微众筹,我是非常支持赞成的。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