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位于郑州市黄河路文化路口一座造价几百万的天桥面临被拆,该桥使用刚5年,拆除是为了配合地铁施工。近几年来,郑州不时传出天桥被拆的消息,一位城市规划方面的人士说:“造成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或者很不严肃。” 城市是个复杂的综合体,为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只有如此,才能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才能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因此,规划很重要,这一点也为所有官员所认同,因为几乎所有官员刚到一地上任之时,都会大谈特谈、大做特做规划。然我国城市建设仍被诟病,仍被批无规划,为什么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规划不严肃。这主要体现在领导影响规划。一是很多城市的规划与其说是科学决策,不如说是领导个人喜好的体现。只要喜欢或觉得对升迁有利,一些领导就敢把不合理、甚至异想天开想法变成规划,如中山大学袁奇峰教授所说“在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等。二是“一届市长,一种规划”。每任领导都很讲究规划的科学性,然而每任领导由于知识结构、经历等不同,可能对城市的定位也不同,往往会出现不赞同其前任制定的规划现象,把前任的都推倒重来。导致规划改来改去,不严肃。 其次,规划格局小。一是规划使用年限短。一个规划其年限或许只有十年、二十年,时间一到,又重新规划,而重新制定的规划又难免与先前的规划相冲突。其实即使规划年限只有一二十年,但正如前面所说,由于领导一换,规划也要改,所以一二十年也很难执行完。二是规划范围窄。每个乡镇、每个地区、甚至每个省市都可以相对而言范围窄小,这些狭小地方制定的规划,遇到大的规划时,或许会起冲突,也造成规划混乱。比如郊区乡镇制定并实施了自己的规划,但地区的规划却有可能对该郊区乡镇进行了别样的规划;再如某市规划并建设了新区,但省里或国家的规划中,有一条公路、铁路或管道需经过新区。同理,每个区域之间的规划,以及每个区域规划和综合规划之间也有可能打架。
再次,规划执行难。由于利益驱动,一些领导充当了不合规划项目的保护伞,使不合规项目通过了审批;一些项目禁止进入某产业,但通过打“擦边球”换个名称突破了;一些项目禁止进入某地区,但用该地区所允许的主题来掩盖就可以了,如以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名义做房地产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