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不过又有媒体报道,20个城市群的消息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项城市群研究成果,并非官方消息。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个城市群的说法他不认同,认为不靠谱。 城市群是指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总体来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已成为今后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支点。但对于中国应有多少个城市群,哪些地方算城市群,因标准不同,认识不同,不同专家学者却有不同意见,争议很大。 在以炒作概念为潮流的当下,一些区域看到了国家对城市群的重视,一哄而上,兴起了建设城市群的高峰,甚至有研究提出中国要建六七十个城市群。城市群正成为一些地区热炒当地房地产、甚至套取国家资金的另一渠道。这种现象显然不客观,而且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城市群的形成并不是某些专家或者政府官员在地图上“画圈圈”可以画出来的,城市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一是相当数量的城市;二是有1—2个大都市:三是相互之间拥有发达的交通系统;四是破除一切行政上的藩篱,建立畅通无阻的行政区,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城市群的建立一定是区域经济发展后自然形成的结果,当几个城市之间形成都市圈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明确界限,城市群就出现了。“画圈”规划城市群是不现实的,而且从现实来看也毫无意义,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即使画出来,这些画出的城市群最终将面临着“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命运。 一般而言,城市群是人口密度高、产业发达区域,是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主体形态,所以一些相对贫困地区大谈城市群并不现实。同样对于那些资源与环境压力已非常大的特大城市,如何发展城市群同样也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打破行政上的藩篱、不能形成互通你我的格局,而是沿袭原有的输血模式和排斥思路,城市群的发展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城市群是一剂好的药方,但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地把它当作万能的灵丹妙药,乱吃乱用,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规划者,用之更是要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