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上海5月7日电 据《新闻晨报》报道,本市将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美好的蓝图铺至2040年。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本市将实现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同时限定城市开发边界,坚决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规划提出了“开门做规划”的原则,将充分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相关社会组织,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各阶段的不同特征,确定各有侧重的公众参与形式,建立全过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市民可通过官方微信:上海2040。官方微博:上海规土发布以及网站(http://www.supdri.com/2040/)或发邮件 (shzgbz2040@163.com)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防止“千城一面” 根据《关于区(县)总体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本市将严守建设用地总量的“天花板”,注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存量土地。 中心城严格控制住宅建设用地和建筑总量,鼓励发展小户型公共租赁房。加强养老设施规划建设,运用存量建筑改造,出让地块配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中应提供一定比例的养老用房)等多种方式,增加养老设施,探索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养老设施。 未来本市还将推动区(县)域人口进一步向新城和新市镇集聚,增强新城的人口集聚效应。引导市级优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功能性项目向新城集聚。 相关指导意见还提出,防止“千城一面”,重视城乡物资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乡村农耕文化保护,留住上海的记忆。乡村要保持郊野风貌和文化传承,防止大拆大建。 避免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 以往的规划文本常常大量使用“积极推进”这样的语句,可是在《关于完善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记者却看到了大量的“不得”、“避免”。例如“未经系统研究,不得随意调整尚未规划确定的城市次干路的走向、宽度等涉及系统及相关规范的控制要求。” “不得随意突破住宅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5以下,商办用地容积率控制在4.0以下的总体要求。未经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不得设置超高层建筑,避免以高度取向、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 正是这些严格的执行要求,坚持了规划的严肃性,保证了规划的正确导向。 轨交站300米内多种换乘 根据规划,未来轨道交通站点300米服务范围内,应设置公交车站、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候客站、社会停车场库等接驳换乘设施,提供便捷和多方式的换乘。 如果开车的话,不同区域的停车“难度”会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能会比现在好一些。今后本市的静态交通设施布局将实施市域范围分区调控。浦西内环线以内和重点地区有限扩大停车设施供给,从紧控制出行车位;中心城区内的公共活动地区、交通枢纽地区、历史风貌保护地区等三类区域,适度折减配建停车标准;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新建公共建筑应提供一定比例的公共停车位。 鼓励公共设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或者采用底层架空等方式增加公共停车位。针对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旧住区、医院地区,按照“小型、分散、就近”的原则,实行定向供给。采取分时段交通组织管理,解决学校出入口的临时性停车问题。 深入社区调研倾听民意 “结合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推进,进行全过程的公众参与。”要深入社区进行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并积极运用各类社会调查方法,全面了解社区真实情况和市民实际需求。倾听民意、广纳民智、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形成区(县)总体规划的目标导向和发展战略。 按照《城乡规划法》,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可确定为2040年,指导未来二十年的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规划上报的各项要求,计划在2016年上报国务院。 市民建议 ●胡桢佳(在校大学生) 1.市中心公用免费WiFi全覆盖。 2.注意发展过程中的环保。科学规划工厂与居民区的位置,给购买清洁私家车的市民财政补贴;在适宜路段多规划自行车道,减少碳排放。 ●唐作民(退休职工) 1.现在社区医院只能看些头疼感冒,身体不舒服还是会往市区三级甲等医院跑,连区级中心医院都很少去。建议规划时考虑优质医疗资源多向基层倾斜。 2.优质教育资源也建议在市郊以及非中心城区多布点,以免大家挤破头去买市中心的学区房,炒高房价不谈,还要“长途跋涉”去上学,增加交通拥堵。 ●王先生(房地产从业人员) 到2040年,可能会迎来一个人口拐点,如果上海没有新的、长期的增长点吸引人口的话,或者说届时全国发展均衡的话,上海需要提前收缩城市规划的战线,建议充分整合现在外环内的城市资源,包括空置房和过剩的商业中心,届时是否还有“商业中心”这种业态还是个问题。 1.我希望2040年能多一点老年人休闲的公共设施。现在老年人都是以小区为活动中心,规模小,活动内容单调。如果我老了,希望可以通过这样大范围的老年活动中心结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琢磨点共同的兴趣爱好,甚至帮助年轻爸妈分担一些教育和陪伴小朋友的工作。 2.希望可以在地铁提供一些公共教育、兴趣分享等小课程,大家通过耳线就可以选择不同频道收听、收看,这样地铁上的时间就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只能玩手机或者睡觉。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