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设计之都”神户:社会设计解决社会问题

时间:2014-04-03 09:1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平

  神户的“设计之都”建设,注重将设计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解决社会问题。

神户的“设计之都”建设,注重将设计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解决社会问题。
 

  采摘是食品安全流通设计中的一环。

采摘是食品安全流通设计中的一环。
 

  老人公交社交站的设计图。

老人公交社交站的设计图。
 

  孩子与老人其乐融融。

孩子与老人其乐融融。
 

    刘平

    神户市紧邻大阪,人口154万,是日本美丽而又最具异国风情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该市2007年入选福布斯“世界最美25城市”,2008年成为亚洲首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

    在设计之都的建设中,神户注重“大设计”理念,即“设计”不仅是对外观的设计,更是对解决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的规划、政策制度、体系及机制、思维方式方法的设计。神户关注的重点,并不限于发展设计产业,更是将设计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以及振兴经济、解决社会问题。对同为“设计之都”的上海来说,神户的“大设计”理念非常值得借鉴。

    激发市民创造潜力

    解决社会问题

    神户市1995年遭遇7级“阪神大地震”,地震灾害后遗症成为该市的一大社会问题。由此,运用设计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尤其是解决地震灾害后遗症问题,成为神户市设计之都建设的一大特点。同时,人口老龄化、交通、环境、儿童及青少年教育、食品安全、医疗保健等也是神户乃至全世界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设计具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带来协调和秩序的力量;设计具有以美感和共鸣撞击人们的心灵,从而掀起社会幸福生活运动的力量。”

   “设计之都的创意主体是每一个市民,因为只有切身感受到社会问题所带来的烦恼和不安的市民才能够真正抓住社会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质性设计方案。”

    基于这一认识,神户市组建了“神户设计创意中心”(Design and Creative Center Kobe/KIITO),与民间组织“社会问题与设计”合作,策划实施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issue+design)项目,提出要激发市民的创造潜力解决社会问题,将“社会设计”作为神户“设计之都”发展的重要一环重点推动实施。

   “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项目的推动机制由“发声-点子-行动”三步骤构成。首先,用一年时间广泛征集市民的意见建议,从而发现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发声);其次,通过举办研讨会和设计竞赛等,发动市民想办法、出点子,并充分讨论提炼,形成设计方案(点子);接下来,市民、政府、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使最终方案变成可操作的项目,并落地实施(行动)。

    2008年以来,这一项目每年都会举办两三个主题,每次征集到的设计方案从数十到数百个不等,另外还会举办相关的研讨会、实验室等活动。项目不仅有针对本地社会问题的对策设计,还关注全日本乃至世界的共同问题。已实施的社会设计项目有五大类:一是针对地震灾害后遗症问题的对策设计;二是针对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生活、儿童课余生活问题,以及终身未婚者不断增多的问题的对策设计;三是针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淡薄和紧张等问题的对策设计;四是食品安全流通以及促进自行车通勤的对策设计;五是普及社会设计的培训方案设计。

    这些对策设计方案面向神户市内外的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广泛征集,没有年龄、性别、职业、国籍等限制,设计作品可以是产品、服务、场所、机制、政策、空间、建筑物、区域规划、区域开发建设、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个值得上海关注和借鉴的社会问题对策设计。

    超老龄社会对策设计

    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率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比率超过14%,是“老龄社会”;超过21%,就是“超老龄社会”。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率2010年就已达23%,列世界第一。上海的老龄化率也处于这个水平。现代社会中很多中老年人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患病,这已成为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城市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使原先社区浓密的人际交往机制丧失,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渐趋淡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许多老人精神上感到无依无靠,心理健康也出现问题,忧郁症、躁郁症患者甚至自杀者不断增多。日本每年有26821名老人没有任何人陪伴而孤独离世。让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成为日本现代社会面对的一大课题。

    为此,2011年,神户市举办了“超老龄社会对策设计竞赛”,以生活习惯病的预防、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心理健康等3个主题和自选主题,面向社会征集对策设计方案。由设计师、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初选,最终由评委和市民投票选出获奖方案。这一竞赛在一个月内征集到250个参赛设计方案,最终有6个获奖,每个方案获得奖金10万-30万日元(约合6000-18000元人民币)。获奖设计作品在神户设计创意中心(KIITO)网站公开发布,让任何企业、个人都可以无偿使用,以促进设计方案尽快项目化、产品化。

    例如,获“无缘社会”(指人际关系淡薄的现代社会)对策设计奖的“友爱病历卡”作品,提出由学校组织小学生每周一次到老人集中的医院、诊所等为老人问诊,2-3个小学生一组,对一位老人,详细询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填写病历反馈记录,然后将记录交给医生,医生阅读后做出专业点评,送学校老师,老师按照医生点评批改后,发还给学生,学生再对记录和修改意见分组讨论。这个方案既可让小学生学到日常健康管理常识,从小培养其关心照顾老年人的意识,又能使老年人通过与“小医生”的交流得到关爱和精神安慰,增加人际交流渠道,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烦恼储蓄存折”获得了“心理健康”对策设计奖。它提出由政府机构建立和营运一个专门“储蓄”烦恼的网站。使用者可登录网站,将自己的烦恼事以文字形式输入,系统自动换算成U币(该网站专用于表示烦恼数量的货币)金额作为“存款”以银行存折的形式显现;使用者如遇值得高兴的事情,也以文字输入,系统自动换算成U币作为“取款”金额加以扣除,余额是扣除高兴事后余下的烦恼换算成U币后的值。根据自己设置的公开可见范围,使用者之间可共享烦恼信息,对烦恼储蓄余额较大的人,网站营运方将会同专门的心理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人员采取干预措施,为之疏导排解,预防其发展成心理疾病。这个方案使烦恼积蓄较多的人将无法轻易讲出来的烦恼以文字形式诉说,避免累积成心结,同时在输入时对自己的烦恼整理和反省,再以数字化、共享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实施帮助的人也更易把握帮助对象的心理健康状态,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此外,针对老年人缺乏人际交往渠道的问题,考虑到很多老年人常用敬老卡在非上下班高峰期间乘公交车出行,往往会在公交站候车较长时间(尤其是一些较偏远的线路),设计者设计了“社交公交站”。它将公交车站改变成老年人进行社会交流与交往的场所。设计的核心是针对有条件的公交车站,仅对硬件进行简单改造,从而扩展其使用功能。例如,增设长椅,摆放一些花盆,使等车的老年人坐下来谈话交流,同时允许在此售卖自家菜园里种植的蔬菜、自制咖啡饮料等,提供一个可让老年人阅读书报、进行棋艺交流等简单文娱活动的空间。具体的社交和文化娱乐内容则由公交站周边社区的老年人自愿报名申请、自己携带到公交站。这样,不仅使公交车站变得更富有人情味,消除了人们在等车时的乏味和焦虑,同时还增加了老年人的社交渠道和社交活动场所。

    儿童课余生活设计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儿童度过快乐的课余生活也是重要的问题。日本跟我国类似,很多儿童从小学开始,除了要面对学习成绩的压力,还不得不听家长安排去上许多课外补习班。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儿童最渴望增加的时间中,“睡眠”排第一位,“发呆”列第三位。日本儿童学习紧张,缺少自由悠闲的课余生活。针对这一问题,神户的设计者从儿童的课余学习、交流、玩乐、上下学途中等与课余生活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提出了许多给人以启发的设计方案。

    例如,“幸福的放学后食堂”设计,针对双职工家庭儿童放学后吃饭难、无人照看、无人交流的问题和社区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提出由社区、街道开办“放学后食堂”,社区老人和上学的儿童均可购买饭卡到食堂就餐,菜谱每日变化。该方案让儿童和老人同去社区食堂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可以相互讲讲话,有助于消解儿童和老人独自一人吃饭,没人讲话的孤独感,有利于老人和儿童两者的身心健康。

   “逆境体验主题公园”设计项目,则可让被家长过度保护而习惯了顺境生活的孩子体验各种逆境状态,使其得到心理锻炼,利于其心智成长。主题公园中的“月球登陆模拟车”体验,被设计成按指示操作无论如何也不能着陆,意在使孩子懂得社会上存在很多错误的教导;“连排车”体验证明,不管如何努力跑在最前面,结果都只能全员同时到达终点,意味着努力并非一定能得到相应回报;“没有出口的迷宫”体验表明并非所有事都能找到答案;“冤罪”体验告诉孩子有时人们不得不承受有口难辩的冤屈等等。

    食品安全流通设计

    食品安全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时时牵动消费者神经却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在日本,虽然食品安全监管比较严格,但还是有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常被媒体曝光。设计能否为之找到解决办法呢?神户的社会设计项目中,得到评委最高评价并获得金奖的“本地蔬菜采购券”方案设计,为解决食品安全流通问题提供了一个颇有创意而又实际可行的方案。

    消费者之所以担心食品安全,很多时候是因食品产地遥远且信息不透明,流通环节太多,从而有“来路不明”之感。消费者与生产者不能见面和直接沟通,则缺乏建立信任的基础。“本地蔬菜采购券” 的设计宗旨是让消费者能直接了解生产者的详细信息,有机会与生产者直接见面沟通,并能方便购买到自己了解的生产者生产的新鲜蔬菜和其他生鲜食品。

    这个设计方案是,利用遍布市区的便利店、食品店等店铺,向消费者销售“本地蔬菜采购券”。消费者购买采购券后,通过专门网站或在便利店等处查询本地蔬菜及其他农产品[4.91% 资金 研报]和生产农家的详细信息,输入品名、生产农家编号、联系方式等进行预订,在指定日期内凭券前往便利店等代理店铺取货,或在采购券注明的期限内,根据网站、便利店等发布的信息前往蔬菜种植地采摘。采购券注明每种蔬菜的采摘日期和期限,一般为双休日和节假日,采摘地选在距离消费者最多半天可开车来回的郊区农村,采摘还可与农业观光体验活动结合。

    这个设计方案的特点,一是农产品能保证其“来路”明确;二是消费者在农产品品种、购买时间和方式上的选择余地都很大;三是按需采摘和运送,没有库存,运输也不需花费很长时间,保证新鲜;四是采取消费者到24小时营业且遍布市区的便利店等代理店铺自提方式,极大方便了上班族消费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购买本地农产品;五是有利于本地农产品开拓新销售渠道,发展农业体验观光旅游,农家还可借此掌握市场信息;六是采购券的制作、专门的网站经营、农产品和采购券的销售结算、农产品的采摘和运输等,与生产农家和便利店等代理店铺的联系全部由一家专门的企业负责经办,责任明确,容易监管,能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

    结语

    神户的社会设计项目,是普通市民通过对自己和周边人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和切身体验,从生活者角度出发,发挥小创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设计。乍一看,都是一些细微而不起眼的设计,但这当中的很多设计,确实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激发别人也去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小设计寻求解决办法。聚沙成塔,点滴细微的设计不断汇聚,最后就形成“大设计”了。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