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未来城市设计理念与雏形 便捷与绿色相辅相成

时间:2014-04-03 09:0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日本六本木山新城
 

花园城市新加坡
 

    原标题:告诉你未来城市啥样子

    未来的城市什么样?高密度的立体城市不是一片水泥森林,楼顶的屋顶花园里鲜花绽放,楼层间的植物工厂里蔬菜生长,楼与楼之间由高空绿色廊道连接,而远处开阔的田野和绿草茵茵的河岸则向人们讲述一座现代微城市的田园梦想。

    未来城市可能是这样的:清晨,把孩子从15楼的家中送到2楼的幼儿园,然后再返回30楼的办公室上班工作。累了就到楼顶花园眺望远处的绿野风光,回望城市中心,巨大的时间柱把声光幻化成灿烂的晚霞提示人们该下班啦。回家时顺便去20楼的植物工厂买些新鲜的蔬菜,晚饭过后,带着家人一起去楼下绿荫环绕的公园步行道散步,没有堵车之累、迟到之苦,人们享受着城市生活的便捷与田园生活的舒适……

    3月28日至3月30日,“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立体城市创始人冯仑在大会开幕仪式上分享了立体城市紧凑性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3月29日,以“绿色开讲——可持续微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大会分论坛以新渭城的总体规划为例,就可持续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装置艺术、综合新城的三重双赢理念等业界前沿话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城市规划大师们用建筑语言向人们描绘未来立体城市的生活图景,共同推动中国首个立体城市的建设。

    让城市的功能“立”起来

   “立体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节约:城市向上发展,集约土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通过设置合理的步行距离,减少汽车的使用;通过科技处理,减少8%的用水和能源消耗。”——立体城市研究院院长刘克峰

    随着西咸立体城市新渭城的建设,包括竖向发展、产城一体、智慧管理等在内的很多发展原则都正在西咸立体城市一步步实现。如何让立体城市真正立起来,刘克峰认为有五个层面。

    第一是立体公共服务。目前的城市中可以发现,派出所、街道办、体育馆、图书馆等功能是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立体城市把这些功能、办事单位叠加起来,形成了一站式服务,方便百姓办事。从土地利用来讲,取消了土地对应用途的现行规定,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

    第二是立体商业。类似于综合了商业、公寓、酒店、办公等功能的城市综合体,西咸立体城市已经启动这样一个项目,希望它做成立体城市的迷你版,在这个平台创造公共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商业综合体。

    第三是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立体城市的产业之一,也是前沿性的农业。通过立体城市规划,从最上面的餐厅,到下面的办公、宿舍,然后是植物工厂,再下面是停车场、超市,把植物工厂和这些可盈利的商业设施结合起来,支撑立体农业的发展。

    第四是立体社区。立体的社区里,最上面的部分是屋顶花园,可以种菜、种花。下面是平台层,聚集如幼儿园等一些公共设施。再下面是商业层,对外和其他的社区形成一个立体城市的街道。

    第五是立体交通,西咸立体城市被轨道交通分南北两个部分。通过绿桥的设计,连接南北,解决机动交通;下面一层是交通的公共平台,跟其他商业联系起来,为行人专用。再下面一层就是步行化的街道,跟周围公交站形成无缝对接。

    低碳生态指标:列入控规保证落地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建立各种低碳生态指标用来指导城市建设,这些具体的指标把很多理念性的东西具体化,可操作化。然而要保证指标的真正落地,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灵活的运营。”——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饶红

    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通过城市低碳指标体系的搭建,可以在政府、企业、市民中间搭建起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平台,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的把控。

    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4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如何,怎样帮助城市达到它应对气候的要求。第二个板块是城市建设板块,从环境出发提出发展规模的建设指标要求。第三个是运营管理板块,这是目前的薄弱环节。第四个板块是具体的成效指标,用具体的减碳客观指标来衡量发展效果。

    然而如何让指标落地确是一个难题。在西咸立体城市的建设中,低碳生态指标和城市的控规联系在一起,成为落地的保障。目前西咸立体城市的控规已经完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指标是在控规的层面上优化、提升它,这跟控规的指标是结合的。

    在我国的规划流程里面,控规层面的要求是土地开发的条件。如果二级开发商去拿地,就必须在开发建设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指标来实施。虽然在开发建设初期,要实现这些指标会增大投资成本,甚至会加大后期的运营管理成本,但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看,是可以平衡的。

    高密度城市必须实现生态再平衡

   “用自然环境的建构方式来改造城市环境,效果远好于用工程建构的方式为人们搭建起的水泥森林。宜居城市,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室外的舒适度,是绿色自然感觉的最大化。”——戴水道景观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监孙铮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20年中,有很多世界性的城市建设作品,也有很多世界性的遗憾。宜居城市,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室外的舒适度,它是绿色自然感觉的最大化,充满智慧的、人性化的城市设计。这不仅仅是一种城市景观设计,更是城市的生态基础。

    立体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和新加坡城市发展有些类似。在新加坡最大密度的主屋区附近,曾有一条河流,最早就像中国处理河道那样,用工程建构的方式水泥硬化河岸。后来,经过综合水环境改造方案,用自然环境的建构方式改造这条河流和周边环境,这里已成为新加坡最受欢迎之一的生态公园。

    西咸立体城市也能用自然环境的建构方式来实现城市里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西咸立体城市·新渭城地处西北,雨水比较少,同时处在缺水状态,地质条件不太好。地质如何的保水是个很大的题目,要通过生态的方式实现水的自给自足。

    有人可能认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期建设投入大,但2012年的那场大雨就让北京损失了80亿元人民币。从长远来看,如果运营管理得当,生态环境设施是能够维持运转和挣钱的。

    科技打磨下的创意公共空间

   “科技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改变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通过运用公共艺术打造公共空间平台,让人与周围环境产生更多地互动,使未来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与人之间可持续性的生态连接。”——香港东朝创意设计助理创意总监马丁

    今天,当科技已能完成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公共空间的创意设置则可以通过新媒体、多媒体舞台实现独特的视觉沟通,开拓出科技时代与众不同的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

    事实上,从西班牙的圣家堂外表面立体投影所营造出的流光幻影演绎出的圣经故事,到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用一个个LED灯所勾勒的伟人形象,在移动影像的过程中,也通过多媒体为人们打开另一个视觉中的城市空间。

    这种虚拟和现实的交互还能形成一种互动,尤其是这种互动应用在城市的公共空间时,往往带给人们对城市的全新体验。通过运用公共艺术打造公共文化地标、创建公共艺术平台,在科技的作用下,让人与周围环境产生更多地互动,使未来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与人之间可持续性的生态连接。

    对于立体城市空间来说,它既是一个横向空间,也是一个纵向空间。比如在立体城市中的绿桥,就是一个特别的地方。绿色是慢性的,立体城市·新渭城作为慢城市的一个特性,而桥梁所起的作用又是提高城市的效率。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延伸出去,在这里打造一个公共空间装置艺术,比如打造一个时间柱,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装饰柱,而应承担更多的功能。

    综合新城要有三重双赢理念

   “现在有的城市发展新城是不理性的,是对资源的浪费。对于那些已经建造完的空城、鬼城,应该在市场规律下,多吸引一些产业。或者引入私营资本,能通过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力,把城市发展起来。”——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教授郑思奇

    最近的雾霾天气让大家对大城市病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一些大城市甚至中等城市开始建新城,试图缓解城市病的痛苦。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些新城的生命力并不持久,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郑思奇认为城市新城要具备持续的活力,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是加强中心城市和新城的双城联动。中心城市里会聚集很多产业,其中有一些合适在主城区发展,有一些则可以从城市主中心分出来,在次中心和新城发展。中心城市与新城应该实现优势互补和差异化发展的中心城市与新城的联动双赢;

    第二是就业和居住的互动双赢。一些新城建起来后完全成了卧城、鬼城,而另一些产业新城则没有居住,成为了目前新城的两种极端。一个产业新城在满足适宜产业发展的集聚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交通拥堵,实现居住和就业的互动双赢;

    第三是新城内部产业之间的互动双赢。新城的主导产业可以带动周边的产业,充分发挥核心产业的外溢效应,拉动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的需求外部性的产业间双赢。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