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聊城中华水上古城旅游发展总体策划方案最终成果汇报会议召开,古城旅游总体规划确定。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古城主题定位为:“南北千年事,方圆水上城”,形象定位为“城方水圆,古今驿站,聊城如棋,棋如人生”,宣传口号是“古往今来看聊城”,古城将以文化景点为原点、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同时,根据古城区的道路肌理及历史遗迹布局提出了“一心、四组团、八内容”的主题定位:以光岳楼为核心向四条街延伸构建城市主脉络,赋予四个片区相对独立的功能并发展侧重点不同的产业,最终形成旅游文化休闲景观区,构成点线面环的发展格局。古城业态布局上,提出古城整体业态布局的12条指导意见,明确“挖掘老业态、复活老聊城;符合新要求,发展新产业”。业态分类包含了文化体验、美食体验、住宿体验、娱乐体验、购物体验、休闲无限等类别。 与会专家一致赞成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理念,认为策划方案系统细致、切实可行,并就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总体策划要和规划建设结合起来,规划设计部以及参与古城设计的单位要紧紧围绕旅游文化,把策划与古城建设很好地结合。 如何将文化与旅游更好地融合,聊城文化界专家支招: 发展旅游要保护好历史遗存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目前聊城已开发出的多条旅游线路以及历届大型旅游活动,也一直在注重与当地文化结合。文化旅游如何深入融合发展、谋求共赢?就此,聊城多位文化界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早在1994年1月,聊城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文化部门的多位业内专家则一致认为,聊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大量的文化遗存都很有价值。聊城的文化研究专家、聊城市文物局原局长、文博研究员陈昆麟说,自1500多年前,聊城文化就有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聊城都可以提供很多素材,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社会、原始社会,聊城有丰富的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等。明朝时不仅出了研究儒学的大家,作为儒学重要分支的孔学研究第一人就是聊城人,而且历代以来,聊城出了十几位状元、几十位进士,自明清到民国,聊城有府学、州学、县学、私塾,都是进行儒学教育;山陕会馆本身就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文化。聊城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商埠,曾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文化和旅游结合、促进旅游发展方面,近十位聊城文化专家及文化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他们一致认为,发展旅游,首先要保护和尊重聊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而针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要适度包装、开发,让游客欢迎,并方便携带,同时针对聊城各县(市)区不同的文化特色,完善相关景点的旅游设施,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还可以针对聊城的地域特色,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等。 市文物局原局长、文博研究员陈昆麟>>四条旅游线最具文化特色 聊城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都非常丰富,陈昆麟将聊城的旅游发展与这些文化结合,概括成四条旅游线路,运河旅游线、水浒旅游线、黄河旅游线和红色旅游线。 陈昆麟指出,聊城的很多景点在全国的名气都很大,但就是留不住人,主要是因为作为“龙头”的这些景点是孤立的,没有“龙身龙尾”。像扬州的瘦西湖、北京的潭柘寺,和周围配套设施一起封闭起来,都不允许进车,从头走到尾,沿途的景点并不是很多,但进去起码要转半天,如果再去别的景点转转就住下了。这一点聊城可以借鉴,一些文物景点要以保护为主,不能搞开发,但它周围可以,研究研究史料,看历史上它的周围是什么,有条件的话可以复建,比如山陕会馆附近曾有个教堂,再加上原来的大码头、小码头,一直延伸到龙湾和东昌湖连接的步伐,包括米市街,这一片连起来,打造成一个景区;而铁塔、白玉桥、铃铛湖,包括小礼拜寺一带,又可以打造成一个景区。 市文物局副局长王庆友>>利用地理优势,开发面向老年人的旅游 聊城文化丰富,但也比较散,形不成合力,因此也制约了旅游的发展,不知道怎样结合,在挖掘方面,也很难找到重点。其实,现代人出去旅游,并不仅仅是冲着景点去,城市本身也是旅游资源,所以要想展现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仅是体现在开发旅游资源、体现景点特色时结合,还要与城市建设结合,与科技发展结合。 此外,聊城的旅游发展,好像一直没用为客户群体定位,从地理位置来看,聊城地处中原,没有名山,但这种地理条件恰恰适合老年人游玩。而一些身体好的老人“有钱有闲”,正好有旅游需求,所以可以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发一些旅游项目。 市文物局副局长吴明新>>找个更响亮的品牌,可发展生态观光游 从文化角度来看,发展旅游,对物质文化遗产要以保护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传承、发扬过程中适度开发,比如可以搞一些当地民俗展演,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旅游纪念品。 聊城被称为“江北水城”,可以以水为龙头,挖掘包括运河文化、黄河文化、马颊河徒骇河文化等在内的“水”文化,做成旅游拳头产品。 此外,聊城地处平原,地理位置优越、生态文化丰富,可以走出一条发展生态和农业观光相结合的路子。 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雷建峰产品要注重定位和包装 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有些有价值的因为失去了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也很难传承。这就需要政府主导和扶持。无论什么旅游商品,要想将市场进一步做大,还需要重新定位和包装。但要注意,一定不要失去其最可贵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东昌雕刻葫芦,可以做成运河人物、水浒故事等系列,然后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做出不同的包装。还可以将聊城的民俗艺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在聊城的大小剧场展演。白天游览,晚上可以观看演出,游客自然就留下了。 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将古城建成“博物馆城” 利用古城内现存的老建筑,建设十个博物馆,将古城建成“博物馆城”。 其中包括,利用卫仓路19号的老监狱建聊城监狱博物馆、利用道署西街的八栋老粮库建鲁西民间艺术博物馆、利用聊城锻压机械厂厂房建聊城汽车博物馆或工业博物馆、利用山东第三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建纽扣博物馆、利用聊城杂技团老排练厅建杂技博物馆(兼少儿杂技培训基地)、利用古城西北角楼建城址博物馆、利用北城门建聊城碑林博物馆、利用南城门建聊城匾额博物馆等。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