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广州4月27日电 记者路宽 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将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区域在哪?《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草案》(以下简称《总规》)将揭晓答案。昨日经市政府批准通过,《总规》正式进入公示阶段,公示不少于30天。佛山市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刘宏将为您解读,讲述规划背后的故事。 规划未获批 因此重启编制 作为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总规》指导着佛山的未来发展。2002年,佛山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后,曾研究制定了《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确定了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市国土规划局总规划师刘宏介绍。 2004年,《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2004版《总规》”)正式组织编制,两年左右完成。在2002版规划基础上,2004版《总规》确定了“2+5组团”发展的城市结构,并进一步进行了深化和细化。按计划报省政府审批,但迟迟没有获批。 “当时的土地利用规模没有确定,导致城市发展规模也不能确定。”刘宏分析,2004版《总规》未获批的主要原因是,《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规》)尚在编制中。同时,随着佛山市战略地位的提高,规划的审批层级从省政府上升到国务院;佛山市轨道交通等外部大环境也在改变。 截至2012年底,佛山市共有《总规》两个版本,即2004年版和1994年版。其中,2004年版《总规》未有经过国务院的正式审批;1994年版《总规》虽已经过正式审批,但规划范围仅包括现禅城区(不包括南庄镇)且已超过规划期限。于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规划部门重新启动《总规》的编制工作,以应对佛山新的形势变化。 30天公示期征求民意 上报市委市政府获批后,《总规》正式进入公示阶段,公示期不少于30天。“在此期间,希望广大市民充分表达民意。虽然公示不可能展示规划的所有内容和细节,但要让大家知道总体规划要解决哪些问题。作为一个战略性规划,希望大家对佛山未来的走向有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是公示的目的。”刘宏说。 据悉,在30天公示期内,《总规》也会广泛征求专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组织专家审查会。等公示期满,将根据搜集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上报市政府,通过省政府等部门审批,最终上报国务院。 “审批程序非常复杂,过程也十分漫长。”刘宏介绍,《总规》自去年4月份组织编制,过去整整一年,“这个程度相当快,一般周期会在两年甚至更长。”而在《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2013年专项支出预算表》中,记者看到,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一项预算支出共计540万元。《总规》何时生效?刘宏称,“规划最终实施需要国务院批准。但我们原则上认为,只要市政府、市人大审议通过,这份规划就是可行的。” 解码《总规》 此版《总规》相比上一版有何改动?对佛山未来发展有何意义?南方都市报对话市国土规划局总规划师刘宏、市国土规划局城乡规划设计工程师任建强、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何云等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由“2+5组团” 优化为 “1+2+5+X” 《总规》内容:“构筑“1+ 2 +5”城镇空间格局。包括1个 市 级 主 中心,即中心城区;2个市级副中心,即大良-容桂副中心、狮山副中心;5个区级中心,指西南组团、高明组团 、大 沥 组团 、西 樵 组团、北滘-陈村组团;其他重点镇(街),包括里水镇、乐平镇、杨和镇、九江镇、龙江镇、勒流街道等15个镇(街)。” 强硬捆绑效果不佳就松绑 南都:2004版《总规》中已经确定了“2+5组团”的城市发展结构,推进中遇到哪些问题? 刘宏:原来的“2+5组团”虽然耳熟能详,但客观看来,有些组团似乎发展得不太理想。特别是西江组团、九江龙江组团之类的跨区组团,没能很好体现统筹融合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整个机制与审批权、即事权划分的不统一。跨越行政区来组团,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从中协调,导致突出的矛盾没得到缓解。 “2+5组团”的发展与我们的理想目标有一定差距,所以还不如给它们松绑,把无形的框松开,通过区域的手段进行协调。同时,上述镇街在组团前,已经各自发展得比较成熟。如果自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都比较好,硬要将它们捆绑在一起,确实比较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果和目标有很大差距,二者可能是一致的。只是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感觉被捆绑在一起,方方面面的小细节都要能相互照应。当初进行组团,目标是希望它们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更适宜区域的发展。给它们松绑,可能异曲同工,也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考虑到上述原因,将“2+5”组团调整为“1+2+5+X”。另外,原来只有“城区”的概念。因为“2+5组团”共1900多平方公里,占了佛山市域面积的一半以上,没有中心可言。2005年底,住建部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提出建设“中心城区+市域”的结构。2012年,获国务院批准的《土规》也提出“中心城区”这一重要范围。 何云:例如西江组团,已经有了一些反思。针对这些反思、城市发展的现状,我们来进行调整,形成一个更有利的结构去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佛山的“强中心”并非佛山新城 南都:如何解读“1+2+5+X”的城市发展结构? 刘宏:相比于前一版《总规》,此次最大的变化就是对“2+5”组团进行了梳理和优化。“1”就是《土规》中划定的中心城区,面积共361.66平方公里。为何这些片区可作为中心城区?首先,《土规》是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进行了诸多分析,包括人与人的交流、区与区的沟通等,最终发现这个区域最紧密。同时,佛山市一直缺“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强中心战略”,也需要这样的中心城区支撑。 南都:这里的“心”是否“佛山新城”? 刘宏:很多人这样理解,但实际上不是。当中心城区的范围划定之后,我们很自然地发现,佛山市的“强中心”由几个“心”组成。作为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城市,一个中心没法带动。刘悦伦市长提出的“一老三新”,此次规划中也进行了解读。“一老三新”都在“中心城区”的范围之内,它们共同支撑起佛山市的“强中心”。 “2”包括原来确定的大良-容桂组团,现在的副中心位置肯定可以确定;另一个则是狮山。未来十年或二十年,要确保佛山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升的空间就靠狮山。例如,狮山现在拥有高新区的平台,包括一汽大众的大型项目也在往狮山集聚,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肯定以狮山为主体。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发展中,没有其他组团可以和狮山竞争。 “5”中最大的变化是将西江组团拆分,分为高明组团和西樵组团。实际上,西樵作为南海西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组团之一也可行。这是将事权划分与行政主体进行统一,各自发展的积极性会更强,所以两个区都非常认可。不用担心二者的区域协调问题,还有市政府一级的机构可以协调。 另外拆分的还有九江龙江组团。我个人认为,这些年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它们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建设。所以将二者拆分,但拆分后规模下降,所以它们都进入“X”的行列。 同时,将北滘、陈村合并为“北滘-陈村组团”。因为顺德区实行片区发展的战略,陈村、北滘同属于北片区,两者间联系紧密,在地域空间上可行,也在行政体制范围内,所以作为组团之一也是可能的。 “1+ 2+ 5+ X”属于平行发展 南都:用“X”代表镇(街),有何含义? 刘宏:“X”表示有许多,但数量不定。佛山虽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是城市化质量不够好,最重要的原因是镇一级的建设质量不高。但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衔接区域,还是要保留一些,作为上一级组团、中心与农村的衔接。 其实,城市化质量不高不只在镇一级,整个城市都是如此。现在提“新型城市化”,要求改变发展方式。不再追求数量,而是从质量上进行提升,包括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等理念。镇(街)是城镇化体系中的前沿阵地,如果镇(街)做好了,那中心地区肯定也能做好。 南都:在“1+2+5+X”中,有无发展的侧重点? 刘宏:“1+2+5+X”其实是分层级和梯度的,从每一级的人口规模就能看出,侧重点是“1”。这个体系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的基础要牢靠。如果反过来,头大基础小,就不是太好。但实际上,由佛山现有体制所决定,“1+2+5+X”属于平行发展。各区都在做自己的中心和项目,不可能先发展中心城区,再发展组团,百花齐放吧。 各区在做自己中心的时候,但与市一级中心的层级和规模都有差距。如果完全让市场来选择,高明一点的发展商或开发商,会更多地把项目和资金投在其认为增长潜力更大的一些区域。应让市场来选择,但我们做不到。不过《总规》出来,大家都会按照这个规则来做。 城镇结构之变 2 0 0 4版《总规》 2+ 5组团:“2”是指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5”是指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最新版《总规》 1+2+5+X:“1”是指1个市级主中心,即中心城区,“2”是指2个市级副中心,即大良-容桂副中心、狮山副中心;“5”是指5个区级中心,指西南组团、高明组团、大沥组团、西樵组团、北滘-陈村组团;“X”代表其他重点镇(街),包括里水镇、乐平镇、杨和镇、九江镇、龙江镇、勒流街道等15个镇(街),表示有许多,但数量不定。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