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国家布局区域发展 重庆成战略中轴点

时间:2011-07-18 09:5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胡顺涛

杨开忠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勇 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

 

    备受关注的“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路径图,轮廓渐显——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与此前面朝大海的战略不一样,这一次,中西部地区成了大赢家。其中,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等被定位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而如何乘势释放政策效应,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胜出,成为了各方考量的重大命题。

   “可以说,重庆联手川陕打造一个新增长极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也是国家新战略布局所期望的。”昨日,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西南西北联手,“西三角”将成为媲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中国第四增长极。

    区域发展咋布局?重庆是新区域战略中轴点

    重庆商报:《规划》发布半个多月来,不同的地区都力求从中读出有利于自身的元素。你认为这一规划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首部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之所以选在“十二五”开局元年发布,意义非同一般。说到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规划》明确表示,中央要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杨开忠:我很赞同这一看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特别值得地方政府注意的是,《规划》勾勒了一条非常清晰的战略路径——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这对每一个地区的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重庆商报:“两横三纵”具体是什么样的格局?重庆处在哪一个位置?

    杨开忠:“两横”为两条横轴的城市发展布局,一条是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三纵”是指以沿海、京哈京广和包(头)昆(明)通道为三条纵轴的城市发展布局。首先,“两横”与重庆有关,陆桥通道“一横”是亚欧大陆桥的组成部分,也是重庆目前打造的一条出海通道;长江通道“一横”则少不了重庆这一重心。其次,在“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重庆还是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处,是当仁不让的战略中轴点。

    刘勇:我认为,这与国家近年来对重庆实施的一系列战略布局不无关系。如果说中西部还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一个“塌陷区”或短板,中央很希望通过重庆这一承东启西地区的崛起,弥补区域经济布局中的一大缺憾。

    咋实现重点推进?中西部培育成熟城市群

    重庆商报:《规划》提出在中西部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对此应该如何理解?重庆将在其间扮演什么角色?

    杨开忠:无论是日本的东京、横滨,美国的纽约,还是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增长极的带动,都是区域发展不可回避的一条路。只有首先形成区位比较集中、经济实力比较高的城市群,才能通过大城市带动周边资源的集聚辐射,实现区域发展。目前中央的一块心病,就是占国土面积近80%的中西部地区,比较成熟的城市群凤毛麟角。

    所以,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重心之一,就是在中西部培育形成一批成熟的城市群。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中,成渝地区、滇中地区、黔中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等都进入了“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明确了下一步城市群的打造的分布。

    重庆商报:但有学者认为,这种遍地开花的做法有悖“重点推进”的策略。你们如何看的?

    刘勇:重点之中也有重点。我认为成渝地区和关中―天水地区是两大战略要地。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市如何利用好政策优势打造出新的增长极,对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杨开忠:我注意到,重庆2009年在提出“西三角”的概念时,曾有一个统计: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GDP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的6.3%,整个西部的33%。现在打造“西三角”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川陕渝三地联手,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的区域优惠政策,就完全可能打造出第四增长极。

   “西三角”如何联手?尊重各自优势真正形成合力

    重庆商报: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如何实现“西三角”的联手打造?

    刘勇:这个问题很重要。大家应该改变观念,区域竞争不是非你即我的“零和博弈”。不能因为彼此经济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占绝对优势,就想通过资源的争夺和扩张成为区域“老大”。只有充分看到和尊重彼此的优势,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市才能真正形成合力。

    譬如,从产业特点来看,陕西西安科研力量与研发能力较强,航空航天领域水平高,但受产业基础限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偏弱;四川成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其航空产业与西安互补。重庆是制造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接成都、西安的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三个省市还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人力资源相对充足,可以形成内在的发展动力。

    重庆商报:联手的突破点在哪里?

    刘勇:我认为在于两个极点:一是两江新区,二是西咸新区,两江新区作为中国第三个副省级开发区,是带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极核;而陕西正在打造的西咸新区,又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重心所在。西南西北联手,“西三角”的成型就指日可待。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在2015年以前,“西三角”的发展速度为年均增长13%到15%,2015年到2020年之间,随着成熟度提高和规模加大,增长速度降到12%到13%左右,那么,到2020年“西三角”GDP将占整个西部的50%左右,占全国的12%到13%。

    重庆商报:这是否意味着,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西三角”的经济也将步入一体化的阶段?

    杨开忠:是的,但一体化的速度还要取决于彼此的合作深度。我认为,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市应该建立相关的高层协调机制,定时进行协调和商讨,为三地的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商会等各种非官方组织的作用。其中,包括运用行政手段打行政壁垒和地域界限,建立统一共议的平台和机制;共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一定的投入分担机制等。

    我想,通过5年的运作打造后,可建议将“西三角”写入国家的“十三五”规划。记者 胡顺涛 采写 中国规划网重庆7月1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