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长沙5月8日电(潇湘晨报记者 赵晶 实习生 周秩恒)昨日是《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年修订)》公示的一天。 此次的修订版,与2003版总规究竟有何不同?为何要进行修订?昨日,此次修订团队的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蔡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2003版规划长沙都市区人口300万 2003版总规曾明确长沙市城市规模为2020年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310平方公里,人口310万人。而短短几年后,长沙在GDP、中心城区用地规模等指标上都已超过了2003版总规对2020年的预期值。修订势在必行。 蔡震认为,此次修订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没有预见到长沙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只把长沙当作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来规划,没有想到很快就要向千万级人口的巨型城市靠拢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等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为城市谋划更加长远的框架?“我们是‘看两步,走一步’。”此次修订,在长沙的规划区范围内构建了一个能承载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大都市区。“其实到2020年,长沙的人口规模还达不到千万级,但我们在规划时考虑到了2030年甚至更远。” 舍弃“环放结构”,采用“廊道结构” 如何破解城市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病?蔡震解释,对于城市的无序蔓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摊大饼”。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因为很多城市都会有一个核心,以此为中心向外发展。但对于一个巨型城市来说,摊大饼的方式会带来严重的城市病问题。因此在此次规划修订中,舍弃了“环放结构”而采用了“廊道结构”。提出了沿“一轴两带”发展。“一轴”指湘江发展轴,“两带”分别指北部发展带和南部发展带。 “以湘江来做长沙的文章,永远不会过分。”虽然蔡震是北京人,但对长沙的母亲河湘江,他也情有独钟。在此次修订中,湘江被作为城市的发展中轴。在蔡震看来,湘江还承载着更多的意义。“湘江应该是长沙这座城市的成长之轴、山水之纲、文化之脉、城市之脊。”蔡震说。 (责任编辑:白雪松) |